《閱微草堂筆記·李生》解說與賞析
本篇選自《姑妄聽之》一第41則(題目系筆者所加)。
這是一個凄婉動人的故事,李生夫婦歷經坎坷,他倆“結縭十載,始終無一月共枕席”。剛結婚十多天,母即臥病不起,兩人輪流服侍,七八個月中衣不解帶;母死后,又遵守禮法,“三載不內宿”;往依岳家,同住一室不滿月,妻之外婆來,由于居處狹小,與妻共一室,李生移住書齋,兩年中夫婦別居,“僅早晚同案食耳”。以后睽隔兩地,當亂離中再度相遇時,一個已是盜首的姬妾,一個則是盜首的書記; 李生一心以為其妻已死,妻則感到“似曾相識”、“疑為貌似”,既沒有機會通情愫,也不敢相認。六七年中,咫尺千里,相見而不得相親。令人惋惜,寫來卻又是合情合理。
李生是一個循規蹈矩和拘守禮法的書生,但他命途多舛: 先是寄人籬下,夫妻分居;繼而只身進京,隨即接獲喪妻的噩耗,懊喪落拓; 接著尋親不遇,流落江西;后又落入綠林豪客之手,與妻覿面不相識; 等到他脫身北歸,早已是意興蕭索了。但他對妻子始終是一往情深,當他境遇稍好轉以后,他念念不忘的是“夫婦至相愛”,想到的是“今物力稍充,不忍終以薄槥葬。擬易佳木,且欲一睹其遺骨,亦夙昔之情?!?希望以此使死者和生者稍得到安慰。等到他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重返江西尋妻不得時,他的心頭平添上一層抹不去的愁霧陰影:“每回憶六七年中,咫尺千里,輒惘然如失。又回憶被俘時,縲紲鞭笞之狀,不知以后摧折更復若何,又輒腸斷也。” 回憶過去使他悔恨交加,妻的不可知的命運更使他揪心傷痛。故事的結尾是悲愴的,也符合歷經磨難的李生性格的邏輯發展,他“從此不娶,聞后竟為僧”。
這則故事中另一個著筆較多的是盜首,他體態雄偉,性格豪爽,對書生亦頗知敬重。在江西市上看到李生的字很是賞識,就爽快地說:“君書大好,能一歲三四十金為人書記乎?”以后在島上“每張樂,必召李生”。當他預計到事將敗,就交代李生說:“君文士,不必與此難。此黃金五十兩,君可懷之,藏某處叢荻間,候兵退,速覓漁舟返。”在群盜遭到圍剿、揚帆而去之后,他仍關心著李生的下落:“明日,島上無一人,癡立水次良久,忽一人棹小舟呼曰:‘某先生耶?大王故無恙,且送先生返。’行一日夜,至岸?!边@些描寫,突出了盜首的重義氣和考慮的周詳,也是符合這類綠林豪客的性格特點的。同時作者雖稱之為“盜”,但通篇并未下一貶語,這一點也引人注目。
這篇小說敘述委婉,結構完整,前后照應細密,中間有回敘、有插敘,極曲折回環之妙。篇末引戈芥舟前輩語云:“此事竟可作傳奇,惜末無結束,與《桃花扇》相等。雖曲終不見,江上峰青,綿邈含情,正在煙波不盡,究未免增人怊悵耳。” 這段話正好點出了這個故事的富有傳奇性、結尾的余味不盡以及它所蘊含的藝術感染力,可說是對本篇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藝術評價。
上一篇:《西游記·朱紫國》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李紈》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