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扶余
清代白話長篇英雄傳奇小說。四卷十六回。不題撰人。據藏抄卡片著錄知作者為陳墨峰。陳墨峰,真名陳淵(1885—1907),原名師禮,一名伯平,別號白萍、白萍生、光復子,浙江紹興平水人。成書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前。
現僅存清抄本,藏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近代珍稀本小說”排印清抄本。
明神宗萬歷年間,福建泉州南安縣東石村鄭天壽,自祖經商,飄洋于日本、臺灣各處,積得萬貫家財,良田千頃。只恨年過半百膝下無子,便從一李姓貧苦人家,抱一小兒為子,取名芝龍。豈料一年之后,天壽姨娘又生一子,取名鴻逵。芝龍資質聰穎卻無心讀書,便隨父去臺灣、日本等處經商,后娶了一個日本女子回鄉完婚。過了幾年,天壽夫婦病故歸天,芝龍孝滿,便攜弟鴻逵及商客鄭老一同出海經商,不幸海上遇盜,鄭老被殺,芝龍、鴻逵僥幸逃回。芝龍發誓要為鄭老報仇,遂與鄭老二子鄭虎、鄭豹設盟立誓,并結為兄弟,改二人名為芝虎、芝豹。三人招募丁壯,又請教師訓練,終于殺了海盜顏根泉,報了大仇。因怕官府追查,于是三人便落草在海盜之巢沙港,從此叱咤海上。到了天啟五年,芝龍得了一子,取名鄭森,這就是威振東亞收復臺灣的抗清英雄鄭成功。
芝龍稱霸海上,官軍屢剿屢敗。崇禎元年,芝龍接受福建巡撫沈猶龍的招安,授游擊虛職,所領之眾編為水師。后熊文燦為巡撫,令削平海盜,芝龍立功授游擊實職及總兵,芝虎、芝豹、鴻逵都授千總實職。崇禎初年,福建大旱,芝龍遂招募丁壯六萬,撥家私三十四萬,到臺灣墾荒收糧,回福建賑災,解除了一省的饑荒。
崇禎十七年,北京被李自成攻破,烈皇吊死煤山,不久清兵攻破北京,李自成西走,芝龍擁立福王有功,封為南安伯,鎮守福建。鴻逵封定虜伯,鎮守鎮江。鄭森進了南京太學,受業于錢謙益門下,被譽為棟梁之材。后清兵破南京,福王被囚,鄭森返閩,鴻逵奉唐王亦到福建,芝龍奉唐王正位,改元隆武。唐王封芝龍為平國公,鴻逵為定國公。鄭森被封為忠孝伯,御賜名“成功”。芝龍自不顧成功的勸阻,接受了洪承疇奸細黃熙元說降,投降了清朝,棄守仙霞嶺,使清兵長驅直入,隆武帝自刎,一班大臣殉國而死,成功母親亦遭清兵強暴,自縊身亡。
成功得悉母親慘死,父親投敵,遂與鴻逵在南澳起兵勤王,隆武帝的文武大臣紛紛來會,成功自為元帥,鴻逵為監軍,攻占廈門為根據地,率眾立誓,樹起“殺父報仇”大旗。一年以后,桂王在肇慶即位,改元永歷,封成功為延平郡公。永歷四年,出師福州,挫敗清閩浙總督陳錦,占領五虎口,又收復失陷的廈門,并占領了漳、泉、湖州等地。洪承疇派人來勸降,遭成功拒絕。為不忘國仇,又改廈門為思明州。清軍反撲潮州,蘇茂慘敗,被成功處斬。大將黃梧畏罪降清,并帶領清軍襲擊鄭軍,燒糧倉,企圖斷絕鄭軍兵餉。成功興兵福州,大敗清兵,又用十面埋伏法,大敗清將金礪。永歷帝封成功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后成功又率軍北伐,收復溫州、臺州,后因舟山失陷,張煌言奉了魯王來見成功,成功只得班師回思明州,把魯王奉往金門居住。
永歷十二年,成功和張煌言商量北伐,精選十七萬兵馬、一千五百艘戰船,由溫州、臺州向寧波進發,阻于風浪,無功而返。永歷十四年,又與張煌言北伐,收復瓜洲、鎮江。軍威大振,沿江上下,四府三州二十四縣,相繼來降。后成功誤中清軍總督郎廷佐詐降之計,兵敗白土山,損失慘重,只得退兵。張煌言亦敗被執,不屈而死。
成功在退兵途中,巧遇芝龍故友蔡寶文。蔡寶文現在臺灣做荷蘭人的通事,他請成功率軍收復臺灣,并獻出了地圖。永歷十五年,成功率大軍入攻臺灣,在當地百姓和陳永華的暗助下,占領了赤嵌城,將荷蘭人趕走。成功在臺立足,留兒子鄭錦守思明州。移文武官員入臺,委任陳永華為內閣大學士,仍用永歷年號。成功在陳永華的努力經理下,屯田措糧,任賢興學,招集漳、惠、潮州百姓數十萬。成功因勞苦積郁而成疾,得了心痛病,病中夢見明故大臣于謙來會,要他播種民族種子。成功醒來與陳永華商量,秘密建立三合會。二人秘密勸人入會,從文武官員到百姓,全臺灣都入了會。后陳永華又改名陳近南,往各地勸引,閩、浙、兩江、兩湖、兩廣都立了會,不久遍及全國,外洋各處有華人居處都亦有大小會派。
清康熙元年,鄭芝龍被清廷斬殺。成功激忿,心病復發死去,時年三十九歲。臨終留下“還我主權”的遺言。后人有詩贊曰:“出師未捷身先死,留得同心遍九州?!?
上一篇:《海上魂》介紹|賞析
下一篇:《海天鴻雪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