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魂
清代白話長篇英雄傳奇小說。四卷十六回。不題撰人。據藏抄卡片著錄知作者為陳墨濤。陳墨濤,真名陳湛(1883—?),原名師良,一名簡,號耕石,浙江紹興平水人。成書于清光緒末年。
現僅存清抄本,藏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近代珍稀本小說”排印清抄本。
南宋末年,理宗當朝,奸佞賈似道秉政,忠臣文天祥遭貶,任江西提刑。恭宗趙?即位,元兵壓城,賈似道求和不成,一戰而敗,喪師辱國,被放逐循州,押解途中被監押官鄭虎臣所殺。江西提刑文天祥、京湖統制張世杰興兵勤王,率軍直抵臨安。因右相陳宜中猜忌,文天祥被出守平江府,張世杰授總都督府諸軍事。張世杰得了兵權,出兵征討,誰知陳宜中無故將兵馬調走,使張慘敗焦山,只得退守臨安。此時元軍兵臨城下,臨安垂危,文天祥奉詔入臨安。朝中大臣劉夢賢、陳文龍棄官而逃,惟張、文兩臣堅守備戰。為圖恢復社稷,張、文兩人又堅請吉王、信王出鎮閩廣,恭宗遂封吉王昰為益王,出鎮福州;信王昺為廣王,出鎮泉州。二王不幸途中遭劫,只得暫避溫州。二王出鎮后,元軍又至臨安北闕。張世杰見臨安難守,決心亡魂海上,便與劉師勇率眾逃出臨安,去投溫州二王。恭宗令文天祥議降,文天祥出于忠忿,甘受屈辱,前去議降。
文天祥帶領十二壯客面見元軍統帥巴延,凜然正氣直言:君上可降,中國不可降,要為國守忠,為己守節。巴延無奈,只能將其軟禁軍中。太后聽說文天祥被羈留后,又遣賈余慶來議降,賈則迎元軍入臨安,元軍一路燒殺擄掠,一片亡國慘象。巴延又派賈余慶來勸降,天祥慷慨激憤,痛斥降臣。巴延只得把文天祥囚入木籠,派元軍押還朝中。途抵鎮江,天祥在十二壯客的協助下逃出元營,經過千難萬險,才從真州到揚州,又奔溫州。誰知二王已被張世杰、陸秀夫護衛到了福州,天祥又轉輾奔福州。因恭宗被擄北去,遂立益王昰為帝,封廣王昺為衛王,以陳宜中為左丞,文天祥為右丞,陳文龍為參知,張世杰為樞密副使,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文天祥不滿陳宜中而辭右丞職,皇太妃又命其開都督府于南劍州,經略江西。天祥以十二壯客為裨將,在南劍州練兵。后元軍南下,宋朝官將壯烈殉國。福建招撫王積翁、福州守臣王剛中、泉州招撫蒲壽庚等變節降敵,將福州、泉州、南劍州拱手相奉。張世杰、陸秀夫只得護奉帝昰和衛王昺棄了福州投向潮州去。
文天祥奉詔自南劍州移師漳州,招兵買馬,誓欲興復山河。檄文既出,各處義兵紛紛云集,合有十萬兵馬。天祥遂登臺拜將,祭纛誓師,向江西進軍,一路克復了海州、會昌、臨洪、興國等縣。在贛州城下,中軍大將趙時賞用計,大敗元軍守將達春,圍困贛州。正當趙時賞準備攻占贛州,忽聞元將李恒、索多率軍夾擊潮州。張世杰又復退避海上。帝昰溺水成疾,不久駕崩。遂立衛王昺為帝,建造行宮,駐蹕崖山。帝昺封張世杰為越國公,封文天祥為信國公。
元人朝中聽帝昺復立,閩、廣等處起兵應宋,遂興師滅宋。詔張弘范為蒙古漢軍都元帥,李恒為副,率十五萬兵馬,水陸并進。此時文天祥軍中正流行瘟疫,軍士大多染上而不能作戰,文天祥只能領兵回海豐養病。在途經五坡嶺時,陷入敵軍的包圍,經過一夜血戰,未能奪圍,天祥力盡為擒。文天祥的水師也在麗江浦為元軍消滅,統將鄒自刎殉國。文天祥被執后,元將張弘范求他寫降書去勸張世杰,文天祥提筆寫了一首七律《過零丁洋》,末聯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示心志。張弘范知不可強,遂囚于舟師中,隨即進軍崖山。他先占了崖門山天險,然后斷絕宋軍水、糧之路。宋軍最終被圍殲于海上,陸秀夫抱著帝昺投海而死,張世杰在突圍中遭颶風襲擊,壯志未酬,殉國亡身。
文天祥在囚禁中得知君死國亡,悲痛不已,但求速死。張弘范感其忠正,將其押解至大都,元世祖敬其為人,勸其歸順,他不為所動。元相博羅侮慢他,被文天祥駁得無言以對。文被囚禁三年,其妻歐陽氏亦在大都,每日探望,不能使文天祥稍釋國事。最后在博羅的攛掇下,元世祖殺了文天祥。文天祥堅持民族大節,從容就刑于柴市口。就義后在他腰間衣帶上發現了八行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 而今而后,庶幾無愧?!蔽奶煜橐宰约河⒂碌囊簧?譜寫了一闋悲壯的民族正氣歌,為千秋萬代所傳頌。
上一篇:《海上塵天影》介紹|賞析
下一篇:《海外扶余》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