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水平妖傳
清代白話長篇神怪小說。十七回。不題撰人。成書于清末。
現僅存民國上海普及出版社鉛印本,歐陽健藏。
泉州洛陽江龜、蛇二怪,乃北極玄天上帝成佛化身之時,自剖腸肚,擲落江中變化而成,常化作渡船艄公,假借渡人為由,吞食往來客商。閩主王審知第二子王延彬來做泉州府刺史,思欲于泉州東門外洛陽江造橋以濟行人之便,奈江深潮急,經費無著,不能完竣。觀音大士化為美人,將船搖至江心,聲言任憑萬民投擲金銀,若能投在身上,情愿與他結為夫婦;如不能,則所有金銀盡助造橋之資。于是惹得四方士庶,俱往擲金飛錢,刺史乃滿載金錢而歸。
泉州城內,有一王小二,性甚剛直,人綽號曰“韭菜成兄”,每早挑菜赴市,勤儉粒積,淡泊生理。本欲娶妻房,承宗接祀,湊遇洛陽橋邊,人山人海,前來拋擲美人,時韭菜成兄亦就所積余資,拋擲江心。任拋任擲,總亦不能著,于是食臥不安,悶悶不樂。幸逢呂純陽祖師路過江邊,見韭菜成兄擲到半日,亦擲不著,長吁短嘆,怒氣忿忿,遂來助他,即將麈尾一拂,那美人不及提防,早被銀兩投在髻上。觀音無奈,只好與船俱沉江中。韭菜成兄大失所望,便跳江自盡。觀音大士起了惻隱之心,令將其游魂送至古田縣劉家投胎,取名劉杞,又自咬指頭,將一點佛血,去福州下渡陳昌家轉世為女,取名陳靖姑,以配劉杞為妻。又將被王小二擲中銀絲沾于其髻的白發拔落,投于江心。白絲化生一條白蛇,在古田臨水洞潛修靜養,自為大王婆婆,興妖作怪。
陳靖姑長成以后,容顏絕色,端莊不茍,早晚誦經禮佛。劉杞因逢開科之際,來福州入場,偶然因避雨來至陳昌家,得林八叔執伐,結為親家。劉杞考中秀才,選羅源巡檢,擇吉日前來迎娶。奈靖姑曾立下誓愿,終身事佛,執意不愿嫁人,其父陳昌大怒,將她禮拜的觀音神像扯落踏壞。觀音知之,遣良女將靖姑引至閭山向許真君學法。
閭山原在福州龍潭壑,因近于都門,紛擾無寧,法主許真君便將閭山沉于江底,浮南臺于江面,常人皆不得其門而入。三年之中,陳靖姑得法主傳授,學成調電驅雷、呼風禱雨、縮地騰空、移山倒海、退病除瘟、斬妖拿鬼、煉骨成人、奪魂還體諸般術數;最后,法主擬再教扶胎、救產、保赤、佑童之法,靖姑卻以“誓愿不嫁人,再學無益”為由,堅決不肯習學。法主見其心似鐵石,只好叮囑她到二十四歲時,不可動法器、誦經書符,庶可補救于萬一。
張坑山一坑川澤之濁氣,因受日月之精華,混結而成張坑鬼。他結交豹頭山中千年紅毛猴丹霞大圣,迷惑往來男女。當日靖姑去閭山之時,曾被二妖攔住調戲,所以回來之后,首先收伏了丹霞大圣,將其閹割以為奸淫之報,但仍給它自新之路,命回福州豹頭山宿猿洞修養,自然得成正果。
丹霞大圣被收伏以后,張坑鬼又去投靠由觀音白發變成的白蛇妖。當靖姑初由閭山回家之時,聞知劉杞不因自己失蹤改志,仍以終身不娶相守,不免有所感動,又經父母再三勸說,方答應待收伏二妖后再嫁。張坑鬼于是趁劉杞因事路過臨水洞時,將洞化為華屋,以會文為名,誘騙劉杞入內,讓白蛇出來化為美貌少女,招劉杞為婿。劉杞寧死不從,備受折磨。劉家派人到福州報信,請靖姑前來相救,靖姑正在別家救人,以為是家人捏詞催她回去行嫁,陳昌只得親自趕來,責其速救劉杞。靖姑救下劉杞之后,因自己原先有過“收妖之后即與成親,不用鼓樂花轎”之說,只得與之交拜成親。
后來王延彬即位大閩國皇帝,寵幸皇后陳金鳳,白蛇用張坑鬼之計,將陳金鳳攝回洞中,自己則變了金鳳模樣占據長春宮,朝夕淫樂,并將三十六宮的宮娥打入冷宮,全部變成它的口中之食。因聞靖姑回到福州除妖,便裝作心病,裝癡撒嬌要閩主取靖姑之心肝以補之。靖姑將計就計,將白蛇斬為三段,頭段鎖在白龍江之龍潭壑中,中段鎖鎮在開元寺鐵佛殿古井中,尾段鎖鎮在七穿井中。又動用法術,將三十六具宮娥的白骨俱煉骨成人。閩主乃封靖姑為臨水夫人,降旨古田地方官改臨水洞為臨水宮,三十六宮娥盡賜于靖姑為徒,又有陳、林、高、歐、阮、馬、鄒、李、曾、許等十位姊妹,夫人盡心教授正法,俱能捉妖除鬼,救難扶危。
其時靖姑恰已二十四歲,預知有大難臨身,遵從師囑,閉門不出。誰知福州天旱無雨,田苗枯焦,其堂兄陳守元求雨不靈,閩主發怒,要予重罰,便來苦求靖姑相助。然靖姑已有三月胎孕,未便作法,便將胎孕脫下,寄存于喜桶內。為防妖精乘機加害,又用法術將屋化作一座蓮花池,并再三叮囑母親,切不要開口說話,以防妖怪乘虛而入。一切安排定當,便來至白龍江邊,布下萍坪草席,浮于水面,趕召行雨龍神,頃刻之間,便大雨傾盆。
不想張坑鬼偷偷解下鎖于龍潭壑中的白蛇頭段,聞知靖姑行法求雨,便來至下渡,四處尋覓,并無陳昌之家,悟到乃是陳靖姑用法遮掩了,遂變一只喜鵲,跳在蓮蓬上,叫之不已。陳母閉門靜坐,聽得屋頂喜鵲叫不住聲,忍不住開聲趕逐。張坑鬼見蓮葉下有人聲,遂變做一個村童,來到陳家敲門,自稱乃村前林三嫂之子魁哥,今日放牛回來,口甚渴,特來討一碗茶吃。因闖進臥房,偷拽了靖姑的胎孕,將來給白蛇吃了。
陳靖姑正欲作法,收席上岸,忽然腹中胎毀,血往下崩,頃刻間精神四散,手足無力,眼看著白蛇與張坑鬼將法席拖沉水中,有法難施。當此緊急關頭,閭山許真君算知靖姑大難臨身,即在地上拾了三個石蛋,向空中飛去,變成三只鴨母,從天飛下,攢入水中,分銜三角席墩,仍將席浮于水。靖姑此時沉而復浮,盡將污穢洗滌清凈,精神復振,氣力稍加。張坑鬼見勢不妙,水遁而逃;白蛇則因身體不全,至古田交界地方,被靖姑趕上。靖姑將身騎在白蛇之首,騰空駕云,飛向臨水,終因墜胎沉水,怒氣填胸,寒浸五臟六腑,遭其產厄,乃坐白蛇之首,坐化而亡,卒年二十四歲。
死后一點靈魂不昧,復至間山,許真君道:“當年為師再三苦勸,你竟然逆師之意,不肯學習救產之術,故今二十四歲,有此大難。”靖姑乃懇求師父再教以救產保胎之術,抱送人間子嗣,并對天設誓:今日自遭產死,不能自救,今后不論路之遠近,風天雨夜,有呼必應,救其產難,保護幼童,以補生前之憾。
至今古田臨水宮,有陳夫人肉身裝成正道,坐壓白蛇之頭。下渡、烏石山俱有行宮,諸物皆供,惟鴨不供,因感當日鴨母銜席之情。而為鴨母所銜之席,遺落江上,化作一浮洲,如席一角沉水之形,乃名鴨母洲。
上一篇:《兩交婚小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爭春園》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