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傳
明代長篇白話歷史演義小說。一名《龍興名世錄皇明開運英武傳》、《皇明英武傳》、《皇明開運英武傳》,又名《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世英烈傳》、《皇明英烈傳》、《皇明英烈志傳》、《云合奇蹤》、《英烈全傳》、《京本云合奇蹤玉茗英烈全傳》、《大明志傳》、《洪武全傳》。八十回。不題撰人,或謂徐渭或郭勛所作,顯系偽托。成書于明萬歷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歷十九年(1591)書林楊明峰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三臺館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玉茗堂批點本,藏上海圖書館、大連圖書館;明崇禎刊本,藏國家圖書館。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寶文堂書店“傳統戲曲、曲藝研究參考資料叢書”排印致和堂刊本,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書林楊明峰刊本、三臺館刊本、玉茗堂批點本及明崇禎刊本,1988年黃山書社排印本。
明萬歷十九年(1591)書林楊明峰刊本《英烈傳》正文書影
明三臺館刊本《英烈傳》正文書影
元朝末年,元順帝沉迷酒色,朝廷奸權當道,地方災疫流行,民不聊生,天下群雄紛起。牧童出身的朱元璋到金陵販賣梅子時,結識了鄧愈、湯和、郭英、郭子興、吳禎、吳良等人。朱元璋武當比武,打敗陳也先,回金陵路上,又有花云、華云龍、顧時、趙繼祖來投。朱元璋等勸原投紅巾的娘舅郭光卿脫離紅巾,自稱滁陽王,立招賢館,招攬天下英雄。
朱元璋與參謀李善長赴永豐,請徐達出山。朱軍攻打滁、泗二州,泗州張天佑不戰而降;花云打滁州,得胡大海助陣,元將陳也先敗走,張玉獻投降。打和州時,又得常遇春生擒元將也先帖木爾。滁陽王死,眾人立其子為和陽王。守濠州的孫提崖欲奪兵權,請朱元璋赴會。興隆會上,吳禎單身護主,連殺二將,挾持孫提崖送朱元璋出營。前來接應的胡大海殺了孫提崖。巢湖水軍頭領俞廷玉與三個兒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淵起兵抗元,被圍困在湖中,派人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率徐達、胡大海等領兵四萬進巢湖口,元軍退去,俞廷玉迎朱元璋入寨。
不料元朝大軍復來,再困巢湖。俞廷玉帳下韓成抄巢湖口入江,從牛渚渡河,在水中行三日夜,方得上岸,直抵和陽。李善長以鄧愈、湯和、郭英、常遇春等率五萬兵救援,大破元軍。朱元璋回和陽,議取金陵,大軍至采石磯遇阻。常遇春身先士卒,挺槍先登采石磯,殺元將老星卜喇。朱軍鼓噪而登,元兵棄戈奔走。太平之戰,元將陳也先不敵朱軍,投降后又乘間行刺朱元璋,未成逃走。朱元璋攻打金陵,元將曹良成投降,文臣達魯花赤福壽自刎而死。朱元璋入城,改金陵為應天府,遣使迎和陽王遷都金陵。曹良臣向朱元璋推薦宋濂,朱元璋派孫炎去請,孫炎見到宋濂后,宋濂又說起劉基。孫炎此一行,共請得劉基、宋濂、章溢、葉琛四人。
明三臺館刊本《英烈傳》插圖書影
徐達領兵攻打張士誠轄地鎮江,守將趙忠獻了城池。再打常州,守將呂珍兩戰不勝,遂閉門不出,同時派人往蘇州求救,張士誠之弟張士德率兵五萬救應。朱軍中耿再成因追趕逃將入敵營,重傷而死。徐達設陷坑擒張士德,又設計活捉敵將張九六。張士信領兵十萬來救常州,徐達被困牛塘谷,軍中糧食也被降將鄧清劫往張士信營中。郭英、張德勝聞信,一面繼續圍住常州,一面派人往金陵求援。朱元璋派常遇春救援,徐達里應外合,領兵殺出。郭英于亂軍中生擒鄧清,徐達命將鄧清與張士德一起斬首。張士誠又拜李伯昇為元帥,領兵五萬救援。徐達巧設埋伏,大破敵軍。朱軍耿炳文攻占長興,吳良、郭天祿打下江陰。和陽王與二弟置毒酒欲害朱元璋,朱元璋于半途中假借天神之言,對來請的兩個王弟當面道破其陰謀,折而復還。元武德將軍萬戶平章事朱亮祖勸元順帝開府庫以濟饑荒,被貶寧國府。常遇春攻打寧國,朱亮祖出城大戰,不料館夫康茂才獻了城池,朱亮祖因坐騎踏空倒地被活捉。常遇春以禮相待,朱亮祖投降。和陽王病死,李善長、劉基、徐達表請朱元璋早正大位,朱元璋堅拒不肯。
朱元璋率軍攻打金華,守將胡深入劉基所布陣中被捉,亦降。朱軍南攻婺州,駐梅花嶺,胡大海所薦領烏江儒士王宗顯入婺州探聽虛實,郭英領劉基密札夜破婺州。江州徐壽輝自稱天子,派陳友諒打下安慶,元將余闕重傷后自刎,妻妾子女都投水而死。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漢,派趙普勝攻打池州。常遇春率軍救池州,大敗漢兵。陳友諒殺趙普勝,率兵夜襲采石磯太平府,朱軍守將花云、朱文遜被俘,不降而死。康茂才派養子康玉到漢軍中投書詐降,陳友諒率兵二十五萬夜攻金陵東門,中了埋伏,陳友諒驚慌失措,漢軍未戰先亂,損失大半,陳友諒逃走。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玉茗堂批點本《英烈傳》插圖書影
劉基勸朱元璋率大軍滅漢。小孤山漢將傅友德投奔朱元璋。陳友諒棄九江奔武昌。江西之地聞風而降。南昌原漢降將祝宗、康泰殺知府葉琛、守將趙繼祖,徐達領兵活捉二叛將,斬首祭靈。處州、金華苗將叛,朱文剛、胡大海等被殺,知府孫炎自刎。胡大海子胡德濟領兵報仇,連殺叛將。陳友諒約張士誠攻金陵,張士誠軍先攻安豐宋地,宋主韓林向金陵求救。朱元璋率軍至途中,已報安豐城陷,韓林、劉福通被殺。朱元璋奪回安豐,進逼廬州。陳友諒乘機攻南昌。朱元璋回兵救援,與漢軍大戰鄱陽湖。張士誠攻金陵,被李善長等連敗三陣,退兵太湖。陳友諒用五千戰船,以鐵索連為一百號,用牛馬皮縫成垂帳,炮石不入。朱軍船小,都被沖散。朱元璋船擱淺,韓成穿戴朱元璋衣冠投水而死,騙過漢將陳英杰。常遇春、朱亮祖率百余戰船救回朱元璋。俞通海、廖永忠、趙庸、朱亮祖、郭英、沐英六將深入漢陣,火燒敵船。劉基設計,要漢降將丁普郎等三十五人詐降陳友諒。兩軍對陣,俞通海等五支人馬乘大風發動火攻,丁普郎等從內放火,內外夾攻。丁普郎戰死,其余三十四人均被火燒死。陳友諒且戰且走,被郭英一箭射死。陳友諒子陳理在武昌即皇帝位。
朱軍攻武昌,陳英杰單騎沖入朱元璋帳中欲殺朱元璋,被郭英刺死。陳理投降。朱亮祖攻打汀州,元將陳友定逃走建寧。建寧元將阮德柔與陳友定攻處州,處州守將胡深因馬絆倒而被活捉,不降而死。胡深子胡禎急報金陵。張士誠稱帝,國號大周。常遇春、鄧愈攻贛州,守將熊天瑞投降。張士誠率軍二十萬圍諸金新城,胡德濟與李文忠里應外合,大破周軍。徐達攻泰州,守將史彥忠堅閉不出。徐達故作怠惰,引史彥忠夜襲,史彥忠兵敗自刎。朱軍攻濠州,守將李濟力不能支,出城投降。于是淮安梅思祖,徐州、宿州陸聚望風來歸。徐達兵進太湖被困,常遇春出奇兵偷襲周軍陸寨,俞通源、薛顯火燒周軍船只,水陸交戰,周軍大敗,朱軍直抵湖州。張士誠率軍救援,被朱軍將領王銘假扮周軍巡哨引往西路,中朱軍埋伏,朱亮祖活捉張士誠五太子,張士誠逃走。常遇春鞭傷湖州守將李伯昇。
李文忠兵進杭州,守將潘原明歸降。周丞相張士信領兵十萬救湖州,中常遇春埋伏,兵敗被殺。張士誠率兵二十萬報仇,徐達設計水淹周軍二萬余人。張士誠逃往蘇州,沿路遭朱軍截殺。張士誠急中扎一稻草人,穿戴自己衣冠,騙過朱軍,方得逃命。周將呂珍、張虬被俘,領兵六萬投降。常遇春因張虬是張士誠之子,以言語誘逼他自殺。呂珍入湖州,勸李伯昇投降。周無錫守將莫天祐聯絡方國珍、陳友定、王保保攻擊朱軍,朱元璋分兵拒之。徐達大破張豹八門陣法,又使降將楊茂誘莫天祐出城,攻占無錫。莫天祐被俞通淵殺死。朱軍攻下蘇州,活捉張士誠,押至金陵監禁,張士誠以衣帶自縊而死。
朱元璋登基,國號大明。明軍攻溫州,方國珍投降;攻延平,陳友定服毒而死。方國珍至金陵亦被殺。徐達率大軍攻山東,元朝重臣擴廓帖木爾棄山東到山西,濟州守將王宜投降,青州守將普顏不花兵敗入城,服鴆酒而死。明軍接著攻下汴梁,陳州守將左君弼亦向朱元璋投降。朱亮祖、廖永忠平定廣西后,到濟寧與徐達匯集。朱元璋駐蹕汴梁。明軍攻占燕京,元順帝逃走,后于應昌城中病死。明軍乘勝進軍,幾經轉戰,元朝退至塞北。明軍又平定了西川、云南等地,建立一統江山。
上一篇:《花影集》介紹|賞析
下一篇:《草木春秋演義》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