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佘國均李志
幻像是一個難忘的
天長地久的情婦,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黃昏時分,
她來了。
我看見她著了一襲
霧色的輕衫,
而那一雙馥郁的紅唇,
遂益覺其魅人了。
她悄悄坐下,
在我身旁,
撫弄我長披之發(fā),
以她多情的手。
我傾聽著她之訴語,
而她也懂得我的凝眸。
她常播一粒種籽
在我荒涼的心里,
而讓花在筆尖上開,
結(jié)通紅的果子在紙上。
若有庸俗的腳步
闖入我幽靜的書齋,
她乃迅速地奔避了。
路易士
詩人路易士曾經(jīng)這樣說過,他要創(chuàng)作“超越了時間的限制的具有恒久性廣域性的純文學”。這固然只是當年生活在大都市的知識青年,懷著極度的苦悶、困惑和失望,在象牙塔里的沉吟,追求“純詩”的現(xiàn)代派文藝思潮確也是與當時時代要求不相契和的。歷史地客觀地看,盡管現(xiàn)代派的詩歌多數(shù)是沉寂書齋里的抒情,與世隔絕的孤芳自賞,或顧影自憐的獨白,盡管它柔弱、抑郁、蒼白,不足為訓,但詩人苦心經(jīng)營的象牙塔里還是有不少東西的。堪稱一份值得珍視的文學遺產(chǎn)。
《幻像》可以說是路易士作品中最明麗的了。詩作意味雋永,顏色嫵媚,半是象征手法,半是浪漫抒情,境界是半透明式的。這在詩人自己的作品中也是不多見的。
詩人將自己追求的藝術(shù)之神,想象成為“一個難忘的天長地久的情婦”,“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而她一襲霧色輕衫,一雙馥郁紅唇更是對詩人有著巨大的誘惑。接下來兩節(jié),詩人充滿柔情地細膩抒寫了自己和詩神之間的纏綿,默契。而“她常播一粒種籽/在我荒涼的心里/而讓花在筆尖上開/結(jié)通紅的果子在紙上/”這一節(jié)生動、貼切,對讀者有著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
當然,追求“純詩”的路易士,并沒有忘記自己的主張?!埃粲杏顾椎哪_步/闖入我幽靜的書齋/她乃迅速地奔避了/”是詩人對于自己詩歌立場的最后執(zhí)著。詩人心目中的藝術(shù)之神,是不允任何庸俗的腳步褻瀆的。不過,這一切里,我們也可以讀出詩人的一份無力和悲哀,因為他那幽靜的書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確難找到的。
上一篇:塵世
下一篇: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