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小說
明天啟間天許齋藏板本《古今小說》扉頁書影
明天啟間天許齋藏板本《古今小說》正文書影
明代白話短篇(擬話本)世情小說集。一名《喻世明言》,又名《七才子書》。四十卷。不題撰人。序稱編纂者為“茂苑野史氏”,據(jù)考證是馮夢龍。成書于明天啟四年(1624)前。
現(xiàn)存主要版本有明天啟間天許齋藏板本,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覆天許齋刊本,藏日本尊經(jīng)閣;衍慶堂刊本,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映雪齋抄本,藏大連圖書館。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馮夢龍全集”影印天許齋藏板本,1991年岳麓書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排印本,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中國話本大系”、1992年岳麓書社、1993年江蘇古籍出版社“馮夢龍全集”、1993年齊魯書社“中國古典小說普及叢書”、199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天許齋藏板本。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湖廣襄陽府商人蔣興哥外出經(jīng)商,留下愛妻王三巧兒孤身在家。三巧兒嬌姿艷質(zhì),在家常思念丈夫。某年春節(jié),街上熱鬧繁華,她推開臨街的窗戶觀景,被一外地商人陳大郎窺見美貌。陳大郎年方二十四歲,正當(dāng)青春年華,十分愛慕三巧兒,就串通賣珠的薛婆設(shè)計欺騙她共成好事。自此兩人明來暗往,“勝似夫妻一般”。半年多后,陳大郎準(zhǔn)備回家,兩人臨別時,三巧兒開箱取出一件“珍珠衫”相贈,以作紀(jì)念。陳大郎穿著“珍珠衫”回家,碰巧與經(jīng)商回家的蔣興哥在酒店中相會。蔣興哥一眼認(rèn)出了陳大郎身上所穿的祖?zhèn)鳌罢渲樯馈?并設(shè)法從他口中探明事情的全部真相。蔣興哥急急回家,搬完行李后,就寫休書把三巧兒遣送回娘家,念及三巧兒婚后對他感情尚好,所以并不點(diǎn)明她的隱情。后王三巧兒改嫁知縣吳杰為妾。不久,陳大郎病逝,其妻平氏經(jīng)人撮合嫁給蔣興哥。一日,蔣興哥在做買賣時,與人紛爭,無意中把一老人推倒在地死去,遂被訴訟告官。審理此案的恰是吳杰,三巧兒眷念蔣興哥的舊情,出面相救。吳杰得知王三巧兒和蔣興哥離異后,仍依戀著他,就使他們破鏡重圓。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江西贛州府石城縣中一個姓魯?shù)牧L使,與同縣一個姓顧的僉事系累世通家,其子魯學(xué)曾和顧家之女阿秀自小經(jīng)父母面約為婚,然因魯家多次遷移未行大禮。后來,魯廉訪不幸去世,魯家境況困厄。顧僉事想悔婚,但遭到女兒阿秀的堅決反對。母親孟夫人暗中調(diào)停其事,私下出資幫助魯學(xué)曾準(zhǔn)備聘禮,和女兒從速締結(jié)良緣。不料,魯學(xué)曾在姑家借米,得悉顧家傳來的消息后,竟找不出一件像樣的衣服去顧家。無奈之下,只得向表兄梁尚賓借衣。梁尚賓探明真情后,心生歹念,在顧家約定的時間內(nèi),冒名頂替魯學(xué)曾前去顧家,并騙奸了顧阿秀。三日后,真正的魯學(xué)曾來到顧家,孟夫人和顧阿秀才知已鑄成大錯。氣惱羞辱之下,阿秀自縊身亡。顧僉事告官到縣。知縣胡亂斷案,把魯學(xué)曾屈打成招。后來,陳御史巡按江西,得知此事,對案件重新作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許多破綻。他假扮賣布商人,設(shè)法賺得梁尚賓從顧家騙去的金銀和首飾,作為罪證,此案終得真相大白。后來,魯學(xué)曾娶梁尚賓之妻田氏,兩人偕老終身。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南宋時臨安府富商之子吳山,在城外新橋市鎮(zhèn)上開了家店鋪,因他生來聰俊,又懂得禮儀,做事樸實(shí),生意十分興隆。一日中午,店鋪屋后來了兩只駁船,上有老、中、小三個婦人在吆喝著伙計往店鋪內(nèi)放箱籠、桌凳等物。吳山感到奇怪,上前詢問。其中一個美艷女子向他訴說原委,懇請讓她們暫住幾天。吳山被那女子所惑,一口答應(yīng)了她們的要求。第二天,他來到店鋪和那女子調(diào)情,女子也用風(fēng)流話兒挑引,兩人遂上樓茍合。后得知她名喚韓五,小字賽金,又名金奴,是個暗娼,專陷男子入煙花巷。自此,吳山整日和韓五廝混,不理生計,鄰居們看不入眼,逼迫韓五搬入城中居住。兩人一月未通音訊。韓五遣人到新橋市打探,知道吳山生病在家,讓人送兩個熟豬肚,內(nèi)灌糯米蓮肉給吳山吃。兩天后,吳山進(jìn)城見韓五,交歡后只覺神思迷亂,回家大病一場。幸得人施救,才保住性命。從此,吳山痛改前非,專理生意,一生過著幸福的生活。
第四卷 閑云庵阮三償冤債
殿前太尉陳太常之女陳玉蘭聰明美麗,只因父母一心要她嫁個門當(dāng)戶對的好人家,才一直蹉跎下去,年已十九,仍待字閨中。政和二年元宵佳節(jié),街上架起鰲山,華燈遍地,熱鬧非凡。離陳家不遠(yuǎn)的兔演巷內(nèi),有個少年才郎阮華,排行第三,因又喚阮三,是個商人之子,長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材,趁此良辰美景,相邀友人在家笙簫彈唱,歌笑賞燈,直到夜深人靜,引得深閨中的陳玉蘭春心萌動。她遣丫鬟碧云約阮華前來房中相會,但陳家人多眼雜,且是大戶人家,家規(guī)森嚴(yán),一時不能如愿。阮華手戴陳玉蘭相贈的戒指,整日思念意中人,兩月有余,懨懨得病。后在好友張遠(yuǎn)的幫助下,買通閑云庵尼姑王守長,趁庵中瞻禮佛像的機(jī)會,安排兩人私會。不料阮華大病未愈,脫陽而死,陳玉蘭因而有孕,不久產(chǎn)下遺腹子陳宗阮。經(jīng)陳、阮兩家父母相商,決定揀個好日,玉蘭備禮過門,拜見公婆,又到阮華墓前哭奠相祭,同時廣設(shè)水陸道場,追薦亡夫。陳宗阮在玉蘭的悉心教養(yǎng)下,得中狀元,奉旨?xì)w娶,滿門榮耀,終于得償冤債,一時傳為佳話。
第五卷 窮馬周遭際賣縋媼
唐貞觀年間,博州茌平人馬周,自幼精通書史,廣有學(xué)問,頗有志氣和謀略,只因父母雙亡,家中一貧如洗,年過三十,還沒成家。他整日悶悶不樂,借酒澆愁。刺史奚達(dá)敬仰馬周的學(xué)問,聘他出任助教。馬周到任那天,眾秀才帶著酒前來祝賀,不覺吃得酩酊大醉。刺史大怒,當(dāng)眾對他責(zé)辱。馬周覺得臉上無顏,辭職離去。一日,他來到新豐城中,入店住宿,得店主王公舉薦,去長安城中尋找在萬壽街賣縋的外甥女,設(shè)法求取功名。馬周來到長安,找到賣縋婦人王氏,經(jīng)她推薦,為朝廷命官中郎將常武草擬奏章,他索筆取墨,鋪開素紙,手不停揮,一氣而成二十條。其奏章深得唐太宗賞識,問明真相后,連發(fā)三道征書,召見馬周,賜他為監(jiān)察御史,后改為給事中之職,并娶王公的外甥女為妻。三年內(nèi),馬周屢立功勛,被封為吏部尚書,終于發(fā)跡變泰,終身富貴,全家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五代時期梁朝的大將葛周,生來胸襟開闊,豁達(dá)大度,身經(jīng)百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人稱“葛令公”。他帳下有個親軍申徒泰,威武勇猛,武藝高強(qiáng),力敵萬人也面不改色,深得葛周賞識,被視作心腹。清明佳節(jié)那天,葛周領(lǐng)著家中眾位妻妾登樓賞景。其中有個名叫弄珠兒的,長得美艷無比,尤為葛周寵愛,日則侍側(cè),夜則專房,兩人寸步不離,如影相隨。申徒泰有事上樓稟報葛周,見到光艷照人的弄珠兒,頓生非分之想,癡迷的目光緊盯她不放,乃至葛周連叫幾聲也未回過神來。葛周窺知其意,也不說破,只叫撤席回房而去。眾軍校見此情狀,擔(dān)心葛周會加罪于申徒泰。申徒泰也自知失禮,擔(dān)憂遭到葛周報復(fù)。誰知一連幾日,太平無事。葛周如往常那樣,派他前往外地監(jiān)理工程。敵軍侵犯山東,葛周奉詔征討,也帶申徒泰同去前線。在一次激烈的戰(zhàn)斗中,申徒泰于陣前獻(xiàn)上破敵之計,并孤身英勇殺敵,大獲全勝。葛周收兵回營,設(shè)宴慶功。席間,當(dāng)眾宣布把弄珠兒賜給申徒泰為妻,從而在青史上留下了“重賢輕色”的美名。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春秋時,西羌積石山有個賢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勤奮讀書,成為濟(jì)世之才。然年近四十,仍未獲得功名。后來聞得楚王慕仁好義,正在招賢納士,就告別鄉(xiāng)鄰親友,前往楚國。一日,他來到雍地,突遭暴雨侵襲,饑寒交加,于傍晚走到荒野的一間草屋前求宿。主人羊角哀也是一個賢士,兩人志同道合,相見恨晚,遂結(jié)拜為兄弟同去楚國。途中又逢大雨,兼以風(fēng)雪交加,前無村舍,后沒旅店,兩人夜宿古墓,幾乎凍死。眼看前途艱險,左伯桃舍衣懇求羊角哀獨(dú)自前行,自己甘愿凍死荒郊。兩人爭執(zhí)相讓不已。左伯桃脫下身上的全部衣服,受凍而死。羊角哀帶泣來到楚國,經(jīng)裴仲引薦,被拜為中大夫。其時,他向楚王稟明前情,請假回去安葬高義的左伯桃。在義兄的殉難處,羊角哀用厚禮將他安葬畢。是夜,得一奇夢相告:因左伯桃的墳地離荊軻墓太近,每夜荊軻的陰魂要來擾亂,無法安息。羊角哀多次力戰(zhàn),皆不敵荊軻的陰魂,欲拆荊軻廟又遭眾鄉(xiāng)民阻攔,遂奏明楚王,謝其知遇之恩后,取劍自刎于義兄左伯桃墳前,始得國泰民安。
第八卷 吳保安棄家贖友
唐朝開元年間,郭仲翔隨李蒙赴南蠻平叛。行至劍南,他忽然接到一個名叫吳保安的來信,求其薦用。吳保安與郭仲翔從未謀面,只因聞知他為人義氣深重才寫信的。郭仲翔在征得李蒙的同意后,提任吳保安為軍中管記。次日,李蒙在與叛軍的作戰(zhàn)中全軍覆滅,郭仲翔也被擄至異地。叛軍允許他用一千匹絹來贖免。情急之中,郭仲翔想到了吳保安,就寫信將實(shí)情告訴他,希望他能代為籌措贖絹。吳保安得信后,先寫信給郭仲翔答應(yīng)設(shè)法取贖,又按照信上所說去長安尋找郭仲翔的伯父籌款。誰知郭仲翔的伯父已亡。想到囚禁異地的朋友,吳保安寢食難安。在回家途中,他身穿破衣,口吃粗糧,積錢買絹。回家傾其全部財產(chǎn),不足購買二百匹絹之需。為救朋友,吳保安離家經(jīng)商十年,跋山涉水,遍嘗苦難,才積攢下千匹絹錢,將郭仲翔從深淵中贖回。其間,他沒回過一次家,妻兒淪為乞丐,幸得都督楊安居的資助,方免一死。幾年后,吳保安夫婦先后死去,郭仲翔聞訊后,千里負(fù)骨遷葬,又將吳家留下的孤兒養(yǎng)育長大。時人追慕其事,為郭仲翔和吳保安立了“雙義祠”以紀(jì)念他們的美德。
第九卷 裴晉公義還原配
唐憲宗元和十三年,裴度領(lǐng)兵削平淮西叛軍,被朝廷封為宰相,進(jìn)爵晉國公。其后,社稷平安,皇帝縱情聲色,強(qiáng)征美女入宮。晉州萬泉縣唐璧,時任越州會稽丞,早年曾聘同鄉(xiāng)黃小娥為妻,未曾婚配。小娥年方二九,貌美如仙,又擅音律,晉州刺史欲將她征選入宮,遭到小娥全家反對。趁清明黃家外出掃墓,僅留小娥一人在家時,刺史把她強(qiáng)搶入州,打扮一番后,逢裴度生日那天,作為禮物進(jìn)獻(xiàn)入府。唐璧任滿回家,準(zhǔn)備迎娶小娥,得悉其事,怒上心頭,經(jīng)小娥父親再三解勸,心始稍安。幾天后,他擇吉前往長安,棲身在宰相府附近的一家旅店,以探聽小娥消息。等了月余,音訊全無。一日,吏部發(fā)榜,他被授為湖州錄事參軍,即去上任。不料途中遭遇強(qiáng)盜,把行李和上任文書等洗劫一空。正當(dāng)他走投無路時,得一攜杖老人資助,重回京師小店悶坐。這時,外面進(jìn)來一個穿紫衫的侍衛(wèi)武官模樣的人,問明情由后,建議他去找裴度解決。孰料提到裴度,勾起唐璧的滿腔怨恨,他把尋找黃小娥等事一一哭訴。紫衫人聽完,自稱是裴度的親校,讓他等候佳音。翌日傍晚,兩個公人來店中召唐璧入裴府,見到了裴度,原來就是昨日的那個紫衫人。裴度把黃小娥送還唐璧,并補(bǔ)給他上任文書等。唐璧和小娥當(dāng)夜在店中成婚,后雙雙往湖州赴任。裴度壽過八十,子孫滿堂。
第十卷 滕大尹鬼斷家私
明永樂年間,北京香河太守倪守謙,賺下一份大家業(yè)。獨(dú)子倪善繼盼著早日繼承這份祖業(yè)。誰知已屆七十九歲的父親,竟納一位年方十七歲的妙齡少女梅氏為妾,并生下一子倪善述。倪善繼欲獨(dú)吞父親財產(chǎn)的計劃面臨挑戰(zhàn),他不肯認(rèn)善述為兄弟,并且惡語相加。倪守謙洞悉他的野心,為了保住年幼的倪善述也能在其去世后分得一份家財,生前設(shè)下錦囊妙計:表面上將家財全部傳給善繼,暗中卻將一張藏有啞謎的“行樂圖”傳給梅氏和善述。不久,倪守謙去世,弟兄間果為家私一事爭鬧,并訴訟到官。滕大尹在審理此案時,從梅氏母子手里得到了倪守謙生前親手所繪的“行樂圖”,他望著這一尺闊三尺長的畫軸以及圖上倪守謙一手抱個嬰兒,一手指著地下的“啞謎”,推詳了半日,仍不得其解。一日午飯后,他正在看“行樂圖”,丫環(huán)送茶來吃。他用手去接茶杯,不料失手,把茶水潑在畫軸上,揩干后將它放在陽光下曬。不料里面有幅字紙,托在畫上,上有倪太守遺筆,說出生前珍藏之全部家私的所在。滕大尹探明真相后,遂裝模作樣,設(shè)計“鬼斷”家私,為倪家兄弟析財,并巧用機(jī)關(guān),從中也取得了三百兩銀子。
第十一卷 趙伯昇茶肆遇仁宗
北宋時西川成都府趙旭,字伯昇,是個飽學(xué)秀才,在大選之年,他赴東京趕考,本已中榜,只因卷中一字差錯,最終功名墜地,流落城內(nèi),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一年后,宋仁宗忽得一夢,見一金甲神人,坐著一輛太平車,上有九輪紅日,直至內(nèi)廷。醒來得苗太監(jiān)解夢后,他穿上便服出宮,在城中尋找?guī)А靶瘛钡钠嫒恕5巧蠣钤徊铇?看到壁上有題詩者留字“錦里秀才趙旭作”,頓時想起去年開科選賢時趙旭落第之事,就吩咐店主去把趙旭尋來,兩人在茶肆中見了面。宋仁宗問明落第情由,賜他任西川五十四州都制置。趙旭前往赴任。他驟然發(fā)跡,好不得意,功成名就后衣錦還鄉(xiāng)。
第十二卷 眾名姬春風(fēng)吊柳七
北宋神宗年間,建寧府崇安縣柳永才華出眾,尤擅長填詞,深得妓家敬慕。一日,他經(jīng)友人保奏,被朝廷授為浙江余杭縣宰。上任途中來到江州,訪得當(dāng)?shù)孛酥x玉英,郎才女貌,兩人傾心相愛,并設(shè)下海盟山誓,白頭偕老。后柳永來到余杭縣為官,在審斷周月仙一案中,得知她與本地黃秀才情深意長,因秀才家貧,無力備辦財禮,未能結(jié)成眷屬。老鴇多次逼迫她接客,堅持不從。同縣劉二員外,看上了周月仙,她也執(zhí)意不肯,竟橫遭強(qiáng)奸,霸占其身。柳永同情周月仙的不幸遭遇,出錢替她除了樂籍,使她和黃秀才成了婚。三年后,柳永任滿還京,重到江州尋訪謝玉英,誰知她已負(fù)前言,和他人相好,遂怏怏不樂,寫下一首《擊梧桐》詞后回京。謝玉英見柳永愛己情真意篤,也一路追蹤而來。一次,柳永在匆忙中裝錯了詞箋,為此得罪了當(dāng)朝丞相呂夷簡,不久即被罷官,落拓不羈而死。眾名姬深感柳永生前的真誠情誼,紛紛捐助喪錢,把他安葬于樂游原上。每年清明節(jié)時,她們成群結(jié)隊地上墳憑吊,十分引人注目。
明天啟間天許齋藏板本《古今小說》插圖書影
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昇
龍虎山中歷代住持道教正一法師的第一代始祖張道陵,自幼聰明伶俐,又博覽群書。一日,在太學(xué)讀書,感慨流光如電,生命短促,就專心修煉,欲求長生不死之術(shù)。同學(xué)王長拜他為師,同往名山訪道。一日,于壁魯洞中得到《黃帝九鼎太清丹經(jīng)》,讀之,皆是修煉之法,遂自稱真人,結(jié)廬于鶴鳴山中,用符水救人。數(shù)年后,積有錢財,開始在密室中冶煉龍虎丹,三年終成。服后,神清目亮,容顏轉(zhuǎn)少。以后,他在山中整日誦經(jīng)不輟,修成真仙。順帝漢安元年,張道陵已法力廣大,只有王長一人獨(dú)得其傳,眾弟子議論紛紛。他“七試趙昇”,做到辱罵不去;美色不動心;見金不取;見虎不懼;償絹不吝,被誣不辯;存心濟(jì)物;舍命從師,說明只有摒除“七情六欲”,才能入道成仙,折服眾弟子。他將平生所得秘訣,悉數(shù)授予王長、趙昇兩人,后坐化升天,時年一百二十三歲。
第十四卷 陳希夷四辭朝命
五代時期,亳州真源有個奇人陳摶,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一日,道人毛女把他抱到山中飲了山泉,頓覺心竅開爽,并開始張口說話。毛女又送他一本《周易》,讀后便能成誦。從此,陳摶無書不讀,通曉一切世事。十八歲時,父母雙亡,他散盡家財后入山隱居,成為一代高人,眾人求一見而不可得。后唐明宗皇帝聞其高名,御筆親書丹詔,遣人邀他入宮,授以高官厚祿,陳摶不就。丞相馮道以美女相贈,以籠絡(luò)其心,陳摶不辭而別。他來到武當(dāng)山,隱居二十年,已是七十余歲,雖身處深山,然能洞察世事。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皆在陳摶的預(yù)料中。宋太宗即位后,陳摶賜居建隆道觀,凡朝中重大決策,都要先征求他的意見,事后證明一切靈驗(yàn)。不久,陳摶前往朝廷辭行,重回山中隱居,太宗賜其號為“白云洞主希夷先生”。幾年后,宋太宗在立嗣問題上舉棋不定,忽聞陳摶叩宮求見,頓時大喜。陳摶告之應(yīng)立襄王為太子,太宗即日頒詔宣示。陳摶再次辭別宋太宗,來到華山腳下筑室授課,聽講者有一百余人。一日,他叫人在山頂建一石室,山谷中牽繞著翠煙薄云,陳摶在石室盤膝而坐,閉目逝去,年一百一十八歲。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五代時,唐朝王氏兄弟得一對蘄州龍笛材,未曾開笛。炳靈公派人去鄭州泰寧軍喚閻招亮前來開笛。在東岳廟中,閻招亮冥冥之中見一好漢被圣帝封為四鎮(zhèn)令公,并娶胞妹閻越英為妻,以后發(fā)跡變泰。翌日,天降大雪,閻招亮見大街上走過一人,即是以后會發(fā)跡的那個“四鎮(zhèn)令公”,就邀他入店飲酒,知他叫史弘肇,是本朝軍中的一個開道營長,乃一豪俠之士。閻越英見了,認(rèn)準(zhǔn)他日后必定富貴,遂與他結(jié)為夫婦。一日,史弘肇在營中睡覺,忽有邢州人郭威前來找他,兩人志趣相投,結(jié)為好友。這時,后唐閔宗登基,大赦宮女,柴夫人來到孝義店尋找郭威,經(jīng)王婆撮合后,兩人成婚。柴夫人要郭威去西京河南府找母舅符令公相助,以建立功名。郭威擇日前行,幾天后,路遇符令公,在比武中又勝了李霸遇,被他收留帳下充當(dāng)親兵。后經(jīng)符令公薦舉,郭威來到太尉劉知遠(yuǎn)軍中充任牙將。一次,劉知遠(yuǎn)出鎮(zhèn)太原府,前來迎接的恰是史弘肇。郭、史兩人久別重逢,分外欣喜,共同追隨劉知遠(yuǎn)南征北戰(zhàn),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成為時代的風(fēng)云人物。
第十六卷 范巨卿雞黍死生交
東漢時,明帝求賢,汝州人張劭赴洛陽應(yīng)舉,途中投宿旅店,鄰屋有個秀才,生了瘟病,懨懨將死,他前往探視,并竭力相助,煎藥熬粥,忙個不停。數(shù)日后,終于將病人治好。病人乃越州山陰人范巨卿,也赴洛陽應(yīng)舉。張劭因救人而誤了功名,范巨卿深為感動,兩人結(jié)為兄弟,情同骨肉。半年后,恰逢重陽佳節(jié),范巨卿思?xì)w回家,臨別時,他和張劭約定:明年重陽到張家登堂拜母,以表通家之誼。張劭也應(yīng)以雞黍相待。次年重陽,張劭在家殺雞溫酒,等候范巨卿到來,從早至晚,未見人影。直至更深夜靜時,才見一個黑影隨風(fēng)而來。仔細(xì)看之,正是范巨卿。他大喜過望,熱情問候,然來人卻不答話,只是僵立無語。原來他是范巨卿的陰魂。范氏自和張劭分別后,整日忙于經(jīng)商,已忘雞黍之約。今日見鄰居送來茱萸酒,才知又是重陽。他記起昔日之約,兩地相距千里,已無法趕到,就自刎而死,托陰魂前來踐約。張劭聞知實(shí)情,放聲大哭,對母親稟明真相后,親到范家為亡兄落葬。祭奠完范巨卿后,他也拔刀自刎而死,范家人將他同葬于范巨卿墓中。后人稟知皇帝,御賜范巨卿為山陽伯,張劭為汝南伯。墓前建廟,號“信義之祠”,墓號“信義之墓”。
第十七卷 單符郎全州佳偶
北宋時,長安城內(nèi)的單符郎和邢春娘由父母指腹為婚。宣和七年春三月,單符郎隨父母至揚(yáng)州,邢春娘跟父母赴鄧州,臨別前,兩家約定擇日成婚。誰料未及半載,金軍攻破鄧州,邢家滿門遇害。春娘年十二歲,為亂軍所掠,轉(zhuǎn)賣給全州樂戶楊家,改名楊玉,在青樓賣笑。單家在“靖康之變”中隨軍南渡到臨安,單符郎也被授為全州司戶。上任之日的宴會上,他見到歌妓楊玉,心生眷念,向司理鄭安吐露心跡,因懼怕嚴(yán)毅的太守,未能成事。二年后,新太守上任,在鄭安的調(diào)停下,單符郎和楊玉在私衙見面。歲月易逝,兩人俱已不識。單符郎問起楊玉身世,才知她即是昔日的春娘。恰在此時,鄭安闖門而入,他不便與春娘相認(rèn)。幾天后,單符郎設(shè)席答謝鄭安,也邀楊玉佐酒,席間正式向楊玉求婚,獲得應(yīng)允。嗣后,他把邢家之事寫信告知父母,單父十分高興,設(shè)法為楊玉脫了樂籍。在太守的主持下,單符郎與邢春娘結(jié)了婚。三年后,春娘又叫丈夫娶李英為妾,合家和美幸福,后成杭城名族。
第十八卷 楊八老越國奇逢
元代西安府楊八老帶家人隨童外出經(jīng)商,至漳浦被檗媽媽招贅在家,生下一子,名檗世德。三年后,他回陜西探望前妻,不料恰逢倭寇侵犯疆土,戰(zhàn)亂中被擄去異域。隨童和楊八老離散后,做了王國雄的家人,改名王興。十九年后,倭寇又來侵犯,楊八老隨軍出發(fā),在溫州被王國雄的部下抓獲。夜晚,王興聽到犯人呻吟,前往察看,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舊主人楊八老。第二天,王國雄欲押解十三名犯人去軍門請功。正待起身,忽見楊八老沖出隊列,看定王興相認(rèn)。王興故意看了看,遂抱頭痛哭。王興和這十三人同被押解到紹興府楊世道處。事也湊巧,這楊世道實(shí)是楊八老前妻所生的兒子,經(jīng)他母親指認(rèn)后,父子相認(rèn)。檗太守聞訊前來賀喜。而這檗太守就是楊八老在漳浦所生的兒子。敘談中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也認(rèn)了父親。歷經(jīng)風(fēng)雨和坎坷,楊八老全家終于團(tuán)圓。
明天啟間天許齋藏板本《古今小說》插圖書影
第十九卷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南宋時,浙江永嘉人楊謙之被朝廷授為貴州安莊知縣。安莊縣蠻煙瘴疫,人地荒疏,妖氣彌漫,蠱毒魅人。他和貶謫連州的周望同往赴任。船至鎮(zhèn)江,遇一游方僧人,懂得妖法,和兩人同住一艙。一路相處十分契合。半月后,船到廣州,周望和楊謙之在瓊州分手。幾天后,船至偏橋縣,僧人上岸而去。過了九天,他領(lǐng)著七、八個人又上了船,其中有個美麗的女人李氏,與楊謙之相見后同居。次日,僧人告別離去。十余天后,船至牂牁江,遇到風(fēng)浪。船工主張開船,李氏說:“不可開船,還要躲風(fēng)三日。”事情果如李氏所料,因聽了她的話才逢兇化吉。次日午后,有人來賣蒟醬,又遭李氏勸阻,楊謙之不聽,惹起風(fēng)波,得李氏作法,才又一次躲過災(zāi)難。后至安莊,楊謙之上任伊始,就有一個穿紅衣的人前來鬧公堂,并于晚上變作妖怪前來滋事。李氏和他斗法取勝。當(dāng)?shù)赜袀€薛宣威,獨(dú)霸一方,楊謙之前去拜訪他,兩人結(jié)為兄弟,自此全縣太平無事。三年任滿后,楊謙之原路回家,船至李氏家,又遇到先前的那個游方僧人,由他一路護(hù)送回臨安。
第二十卷 陳從善梅嶺失渾家
宋徽宗時,東京城內(nèi)有個飽學(xué)秀才陳從善,在宣和三年朝廷開科選賢時得中進(jìn)士,被授為廣東南雄沙角鎮(zhèn)巡檢司。他帶著新婚妻子張如春同去上任。南雄路途遙遠(yuǎn),艱險叢生,陳從善行前設(shè)壇齋供,祈求神靈庇護(hù)。紫陽真君見他心誠,吩咐大慧真人化作道童一路護(hù)送前行。陳從善一切準(zhǔn)備停當(dāng),辭別親人,帶著道童上路而去。路上道童不肯前行,被他打發(fā)走了。一日,陳從善夫婦來到梅嶺。此處有個申陽洞,洞主號申陽公,是個猢猻精,見張如春美貌,就作法把她攝入洞中,欲求交歡。張如春至死不從,被罰去山上挑水,在苦難中度日。陳從善失妻后,四處尋覓,毫無影蹤,只身獨(dú)自前去南雄上任。三年任滿,他在回家途中,來到庾嶺紅蓮寺小住時,得紫陽真人相助,探知了張如春的下落。他克服艱險,尋到梅嶺,終于得以和妻子團(tuán)圓。
第二十一卷 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
五代時越王錢镠,本是杭州府臨安縣人,出身貧寒,少年時異常頑皮,青年時代尤喜賭錢,不務(wù)正業(yè)。一次,他因無錢還債,就跟著顧全武去搶劫他人錢財,不料事發(fā),幸得好友通風(fēng)報信,才僥幸逃得性命。后來,他見黃巢起義聲勢浩大,認(rèn)為是男兒建功立業(yè)的好時機(jī),就去投奔杭州刺史董昌,在他手下?lián)伪R使,帶領(lǐng)官軍和叛軍作戰(zhàn),取得勝利。這時,越州觀察使劉漢宏和董昌不和,假意借錢镠,前往協(xié)同征剿叛軍。錢镠將計就計,和顧全武密謀,趁機(jī)殺了劉漢宏,為董昌除去一塊“心病”。后董昌晉升為越州觀察使,他被授為杭州刺史。一日,董昌得到一只會說“皇帝董”的靈鳥,以為登基的時機(jī)已到,就相約錢镠等人共同在錢塘反叛朝廷。錢镠審時度勢,將董呂的計劃稟報朝廷,深得皇帝寵信,被封為開國公。董昌聞訊,大怒,興兵討伐錢镠。錢镠設(shè)計偷襲越州成功,一舉攻克董昌巢穴。董昌回兵途中,又遭錢镠軍隊伏擊。兩軍廝殺中,董昌陣亡,錢镠大獲全勝,富貴還鄉(xiāng)。后朱全忠即位,建立梁朝,封錢镠為吳越王,授天下兵馬都元帥。
第二十二卷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南宋時浙江臺州人賈似道出身貧苦,因姐姐賈玉華被冊立為貴妃而發(fā)跡,受封為兩淮制置大使。自此,他仰仗官勢,為非作歹,先是設(shè)計害死繼父,又逼死丞相吳潛。在元軍南侵時,他瞞著朝廷,暗中議和投降,將大好河山拱手讓人。在民族存亡的緊急關(guān)頭,賈似道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奸。一日,他同諸姬在西湖游玩,有兩個風(fēng)度翩翩的少年從面前走過。旁邊有個家姬低聲說:“美哉,二少年!”被他聽見后,即刻殺死。他還殺戮那些批評他專權(quán)亂國的大臣,廢科舉,塞言路,干盡壞事,聲名狼藉。恭宗登基后,恰逢元兵再次南侵,賈似道被授以保國重任,但他抵抗不力,失地辱軍,遭丞相陳宜中彈劾,被恭宗削職為民,由鄭虎臣押解回鄉(xiāng)。一路上,他遭鄭虎臣虐待侮辱,只是流淚不止。一日,他們來到木綿庵,賈似道想起早年占卜時神僧所說“開花結(jié)子在綿”的話,知道死期已到,就從身上摸出一包冰腦,服毒求死。鄭虎臣瞧見后,也從背后舉起大槌連頭連腦地直打二、三十下。賈似道腦漿迸裂,全身稀爛,得到了應(yīng)得的下場。
第二十三卷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南宋時越州人張舜美,因鄉(xiāng)試來到杭州,然未能中舉,滯留在旅店。時逢元宵佳節(jié),街景繁華,他前去觀燈,遇見一位名叫劉素香的絕色美女,兩人一見鐘情,決定投奔鎮(zhèn)江的張家親戚。出城時,人多擁擠,兩人被沖散。張舜美以為劉素香未能出城,回來四處尋找,未見蹤影。天明后又去城外打聽,于新碼頭見一堆人圍在一起在看一只新繡鞋,他認(rèn)出這是劉素香的鞋,知道她已溺水而死,萬念俱灰,回家后憂郁成病,臥床不起。而劉素香卻隨著人流出了城,回頭找不見張舜美,在新碼頭留下一只新繡鞋,提示他自己前往鎮(zhèn)江去了。劉素香到鎮(zhèn)江后,忘了張家的地址,舉目無親,正欲投江自盡時,得大慈庵尼師相救,自此在庵中棲身。三年后,張舜美再次赴試,得中首選解元。數(shù)日后,又上京參加會試。船至鎮(zhèn)江,忽然狂風(fēng)大作,被迫停船上岸,信步中來到大慈庵,遂和劉素香不期而遇。兩人抱頭痛哭,暢敘離情。次日,在尼師的主持下成親。張舜美至京,連科進(jìn)士,得授福建興化府莆田縣尹,攜妻同往上任,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第二十四卷 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北宋人楊思溫于元宵節(jié)在燕山觀燈時,不期而遇結(jié)拜哥哥韓思厚的妻子鄭意娘。她在“靖康之變”中被金兵擄去,不甘受辱,已自縊身死。如今又見,豈非怪事?他又來到街上,見一輛大車從西而來,其中就有嫂嫂鄭意娘。兩人四目相對,不便相認(rèn)。楊思溫隨著鄭意娘的車子來到白樊樓,終于和她在樓上見了面。鄭意娘向他哭訴離情,并拜托他傳信丈夫。楊思溫正欲仔細(xì)詢問,忽有番官前來打她,兩人只得匆匆離別。后來,他和韓思厚一起,尋根究底,才知以前所見乃是鄭意娘的魂靈托生。被鄭意娘的堅貞感情所感動,韓思厚在楊思溫的勸說下,決定帶著鄭意娘的骨灰匣回鄉(xiāng)遷葬,并發(fā)誓不再另覓新愛。歸路上,韓思厚上土星觀燒香,見到美貌的觀主劉金壇,兩人一見鐘情,還俗成婚。仆人周義看不過,當(dāng)面指責(zé)韓思厚忘
恩負(fù)義,反遭主人亂棍打出。他將此事哭告鄭意娘,她附魂于劉金壇,前去鞭撻負(fù)心漢,后又照韓思厚的前誓,將兩人淹死在錢塘江。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齊國有田開疆、顧冶子、公孫接三個大臣,恃功傲人,在朝橫行,視君臣如草木。一日,楚國派中大夫靳尚前來議和,也遭到三人反對,甚至當(dāng)廷折辱來使。丞相晏嬰設(shè)法救下靳尚,說服齊王,不顧三人反對,親到楚國媾和。楚王和群臣商議后,幾番著意羞辱他,都被晏嬰機(jī)智地一一化解,楚王很感動。晏嬰勸他親往齊國結(jié)盟,但楚王擔(dān)心田、顧、公孫三人會阻攔此事。晏嬰先派人回國,取得齊王的支持后,陪同楚王到齊國。齊王在宮中設(shè)宴款待。席間,宮監(jiān)捧出五只剛從御園中采摘的新桃。晏嬰先各敬一只給楚王、齊王,自己又吃一桃,余下兩桃,擬賜兩國建有卓著功勛的公卿。田開疆挺身而出,自我表功后,晏嬰獻(xiàn)上一桃。顧冶子也奮然而出,論功擺好,晏嬰又獻(xiàn)上一桃。公孫接也撩衣上前,敘說救駕之功。這三人中,公孫接之功最大,而此時已無桃可吃。當(dāng)著齊、楚兩國君臣,他認(rèn)為這是一種恥辱,遂拔劍自刎。田、顧兩人自知功微而食桃,且三人曾義結(jié)金蘭,誓同生死,也先后拔劍自刎。晏嬰略施巧計,讓這三人自我羞辱而死,“二桃殺三士”,自此齊、楚通好。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
北宋時杭州有個紈袴子弟沈秀,專好養(yǎng)畫眉,人稱“沈鳥兒”。一日清晨,他提著畫眉去柳林,玩了一會,忽覺肚痛,昏死在地。箍桶匠張公恰巧走過,見鳥起意,被醒來的沈秀發(fā)覺,頓起殺人之心,并把割下的人頭丟進(jìn)一棵空心樹后逃走。他來到武林門外,遇見販藥商人李吉等人。李吉也是個“鳥迷”,十分喜愛張公箍桶擔(dān)上的畫眉,就用一兩二錢銀子將它買下。此時,柳林中沈秀的尸體被人發(fā)現(xiàn),報案到官府,一時哄動全城。沈秀父母不見兒子回來,四處尋找,毫無蹤影,聽到柳林發(fā)案,慌忙趕去,看見尸身上兒子的衣服,一邊哭告到府,一邊遣人備辦棺木,盛殮尸體,同時張掛招帖,懸賞一千貫錢尋覓兒子的頭,以全尸首。南高峰下住著一個雙目失明的貧困老人和兩個兒子大保、小保,聞聽此事,甘愿叫兒子把自己殺死,拿頭去換那一千貫賞錢。不明法理的大保和小保竟然遵命,把父親的頭割下,浸在水中,半月后取出,已模糊難認(rèn),用它去騙得了賞銀。沈秀之父沈昱是個販絲商人,一日前往東京經(jīng)商,偶從皇宮監(jiān)禽鳥房走過,發(fā)現(xiàn)了沈秀養(yǎng)的那只畫眉,頓時想起兒子,大聲叫屈,被校尉拿下,送大理寺法辦。審訊中,沈昱訴說前情,大理寺校尉遂把李吉捕獲,投入大牢,又得到他的同行商人幫助,找到張公,再一一細(xì)勘,又牽連大保和小保等人,朝廷將他們一律處斬。小小一只鳥,丟了七條命,撲朔迷離的此案,終于真相大白。
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南宋時杭州城內(nèi)有個太學(xué)生莫稽,因父母雙亡,家境貧困,入贅乞丐團(tuán)頭金老大家,與金玉奴結(jié)為夫妻。一個月后,金老大設(shè)席邀請莫稽的朋友,以榮耀自家門戶,卻被金玉奴的叔公金癩子攪散。金玉奴只恨自己門風(fēng)不好,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竭盡全力,資助他讀書赴考,結(jié)交延譽(yù)。不久,莫稽考中狀元,被授為無為軍司戶。回家時,聽到背后有人嘀咕“金團(tuán)頭家女婿做了官也”,心生忘恩負(fù)義之念。在上任途中,他將金玉奴推墜江中,造成落水而死的假相,以圖另覓新歡,擺脫金家出身不好的陰影。不久,他到淮西上任,得同僚介紹,又攀上了頂頭上司許德厚,入贅為婿。新婚之夜,他在洞房遭到許家老婦和丫環(huán)們的亂棒鞭打,感到納悶,抬頭一看,床上的新娘正是被他推墜江中的前妻金玉奴,嚇得魂不附體,連叫“有鬼”!金玉奴唾面痛責(zé)莫稽是“薄幸賊”,一一數(shù)落他的忘恩負(fù)義。莫稽滿面羞愧,磕頭求饒不止。許公這才向他說明原委:金玉奴被推落江中后,恰遇自己上任途經(jīng)當(dāng)?shù)?救了她的性命,問明緣由后,收為義女,又定計讓他們夫婦重新和好。自此,莫稽痛改前非,夫妻日益恩愛,并把金老大接到任所,奉養(yǎng)送終。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義結(jié)黃貞女
明代弘治年間,南京上元縣商人黃老實(shí),因家庭變故,帶著十二歲的女兒黃善聰外出經(jīng)商。他把女兒換作男裝,改名“張勝”,謊稱“我家外甥”,來到廬州販香。不到兩年,黃老實(shí)病死,善聰買棺盛殮父親后,思念起以后的日子。隔壁住著個客人叫李英,也在販香,善聰見他誠實(shí)忠厚,和他結(jié)為兄弟,同做生意。他們?nèi)談t同食,夜則同眠。但每夜善聰都和衣而睡,不脫衣衫,也不去鞋襪,李英詢問原因,她以“生有寒疾”為名多次搪塞過去。李英一時被她騙過。幾年后,善聰小有積蓄,想把父親靈柩送回原籍安葬,李英與她同行。在南京城外分手后,善聰找到姐姐家,脫去男裝,露出女兒身。此時,李英也恰好尋訪來到,進(jìn)屋和“張勝”相見,不禁大吃一驚,因?yàn)檎驹诿媲暗姆置魇莻€美麗女子。善聰把始末根由一一述說,李英聽后,非常感動,并當(dāng)場提親,遭到婉拒。他又托媒提親,也不依允。此事很快傳遍全城。守備太監(jiān)李公問明情由,定下妙計,玉成美事。結(jié)婚后,他們非常恩愛,生活美滿。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
南宋紹興年間,柳宣教篤學(xué)成名,一舉及第,授為臨安府尹。他在接官亭受到百官歡迎,只有玉通禪師未到,心中不快。在回府?dāng)[設(shè)的宴會上,有個歌妓叫吳紅蓮,長得花容嬌媚,被柳宣教看中,暗地派她去水月寺,引誘玉通禪師與其茍合。次日,吳紅蓮扮作新死丈夫的寡婦,騙得僧人的信任,同意她在寺中過夜,以便明早能順利出城。當(dāng)夜二更時分,紅蓮輕移蓮步,走到玉通禪師房前,見他在禪椅上打坐,故意裝作肚疼,需有人揉腹,引動玉通禪師的慈悲心腸,又百般勾引,終于使他春心蕩漾,和紅蓮在禪椅上兩相歡洽。事畢,紅蓮扯下白布衫衣袖取證。玉通禪師知道被騙,萬分懊悔,但為時已晚,就寫下《辭世頌》后圓寂。得眾僧超度,他托生翠翠,生在柳宣教家。十六年后,花容月貌的翠翠被迫嫁給楊孔目為妾,后又轉(zhuǎn)嫁給鄒主事,改名柳翠,整天在門前招蜂惹蝶。柳宣教陰魂請月明和尚來度柳翠。他是個真正的五戒禪師,道行高超,洞察柳翠所作所為的根由乃玉通禪師之故,就設(shè)法把她引入寺中,點(diǎn)明靈根。柳翠自知身世已明,寫下幾句偈語后,盤膝坐化而去。
第三十卷 明悟禪師趕五戒
宋英宗治平年間,錢塘門外有座凈慈孝光禪寺,住著五戒禪師和明悟禪師兩個得道高僧。一日清晨,五戒禪師坐在禪椅上養(yǎng)神,忽聽到遠(yuǎn)處傳來小孩的啼哭聲,叫人打開山門,見雪地中有條破席,裹著一個才四、五個月模樣的女嬰,在留下的紙條上寫著“紅蓮”二字,遂把她收留在寺中。光陰似箭,不覺已是十六年后,紅蓮出落得十分美貌。一日吃過晚飯,五戒禪師忽然要見紅蓮,是夜,兩人在禪房云雨。明悟禪師入定回來,已知五戒破了“色戒”,犯下大罪,次日借賞蓮花之機(jī),點(diǎn)化其事。五戒禪師寫了《辭世頌》后坐化而去。明悟禪師知道后,也在寺內(nèi)坐化圓寂。兩人分別托生為蘇軾和謝瑞卿。一日,宋仁宗到佛殿,賜名謝瑞卿叫“佛印”。佛印勸蘇軾專心學(xué)佛,蘇軾不從。后蘇軾到杭州上任,佛印也赴杭州靈隱寺,兩人朝夕往來,談佛說經(jīng)。不久,蘇軾貶謫黃州,佛印仍朝夕相隨。甚至在他們的晚年,兩人也同在東京相國寺,佛印先圓寂而去,后蘇軾回到家中,亦無疾而終。
第三十一卷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東漢益州秀才司馬貌,資性聰明,才華橫溢,屢次舉孝廉,都因家貧,無錢賄賂權(quán)貴而被他人奪去,遂悒悒寡歡。一日,他借酒醉,寫成《怨詞》,發(fā)泄胸中不快,后困倦而臥。誰想這《怨詞》被夜游神看見,奏知玉帝,以“毀謗陰司”的罪名,把司馬貌捉來,幸得太白金星保奏,才命他剖斷陰司積案。若斷得分明,可將功補(bǔ)過,否則施以重刑。司馬貌遵命,扮作閻君,開始審案。第一案是“屈殺忠臣”;第二案是“恩將仇報”;第三案是“專權(quán)篡國”;第四案是“乘危逼命”。這四案,都是歷史上楚漢相爭的重要史事,在過去糾纏不清,他一一審明,眾人無不折服,連閻王也嘆服他的手段,替他轉(zhuǎn)呈玉帝,贊揚(yáng)他是“天下奇才”,使他托生為司馬懿,一生出將入相,傳位子孫,統(tǒng)一三國,建立晉朝,與妻子同享榮華富貴。司馬貌一覺醒來,此乃南柯一夢。
明天啟間天許齋藏板本《古今小說》插圖書影
第三十二卷 游酆都胡母迪吟詩
元順帝至元年間,錦城秀才胡母迪,為人正直無私,對人間不平萬分憤慨。一日,他偶得《秦檜東窗傳》,不禁拍案而起,大罵秦檜不絕;又讀《文文山丞相遺稿》,更添心中不平,為這忠義之將含冤喊屈。一時悶上心來,取酒痛飲,頃刻大醉,在兩書上各題七絕一首。夢中見鬼卒奉閻君之命,邀他去酆都陰府。過“森羅殿”,見過冥王,縱論歷史上的忠奸之爭,凡事皆為善惡因果之報。胡母迪隨著鬼吏,遍游陰曹地獄。他們先至“普掠之獄”,頓覺陰森恐怖,有戴枷鎖男女千余人,其中二十余人披發(fā)裸體,被鐵釘緊釘在鐵床上,渾身刀傷杖痕,腥穢沖天。仔細(xì)視之,他們都是歷史上的罪人,有秦檜、萬俟卨、王俊、秦檜妻王氏、章惇、蔡京父子、王黻、朱勔、耿南仲、丁大全、韓侂胄、史彌遠(yuǎn)、賈似道以及董卓、李林甫、趙高、十常侍、童貫等,差不多一切奸黨之徒皆在獄中。胡母迪又來到“天爵之府”,只見瓊樓玉殿,碧瓦參橫,與前大不相同。仙女引之,都是忠臣良將,節(jié)義之士。他們在人間流芳史冊,死后享盡天樂。一旦明君出世,重新轉(zhuǎn)生為王侯將相,扶持江山,功施國家。胡母迪醒來,一切都已化為幻影。
第三十三卷 張古老種瓜娶文女
南北朝時蕭梁武帝普通六年,韋恕因進(jìn)諫奉持釋教而遭貶為駟馬監(jiān)判院。一日,天下大雪,早晨起來,押槽向他稟報說,皇帝的那匹“照殿玉獅子馬”不見了。韋恕大驚,立刻差人跟著押槽,沿著馬在雪地上留下的腳跡前去尋找。他們走了幾里路,來到一座花園前,向主人打聽馬的蹤跡。主人告知馬在此處,并讓眾人吃了一個香氣撲鼻的甜瓜,再從雪中取出另外三個甜瓜,叫他們傳話韋恕,說是張公叫送瓜給他。眾人回去,向韋恕稟告一切。韋恕打開甜瓜給全家吃了。次年春,風(fēng)和日麗的一天,韋恕領(lǐng)著家人前往張公處相謝。席間,韋妻見張公孑然一身,主動說媒,誰知這八十多歲的老人,竟要娶韋恕十八歲的女兒為妻。大家只當(dāng)他是開玩笑,不在心上。哪料三日后,張公果真遣媒到駟馬監(jiān)提親,遭到拒絕。次日,張公又叫媒人帶著十萬貫定金再去提親。征得女兒同意,韋恕成就了這門親事。六月間,韋恕兒子韋義方北征回歸,至張公瓜園,見一女子在門前賣瓜,認(rèn)出是妹妹文女,遂問明情由,和張公爭斗起來,抵?jǐn)巢贿^。次日再去,人、園都不見,只留下四句話。他追蹤到茅山,幾經(jīng)周折,才找到張公,知他乃天上神仙下凡,妹妹也是上天玉女。他娶玉女,是奉天帝之命,將她取歸。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宋神宗熙寧年間,汴梁人李懿在杭州任職。一年后,思念兒子李元學(xué)業(yè),遣人讓他來杭讀書。李元赴杭途中,在吳江“三高祠”題詩一首后,出門見幾個小孩在用竹桿戲打草叢中的小蛇。他上前用衣服包住小蛇,洗去污血,放它逃生。三日后,李元來到杭州,住了幾日。后念母親無人侍奉,急著回家。船至吳江小憩,他上岸觀景。忽見一青衣小童對他作揖,手執(zhí)一紙,邀他到橋旁小店歇息。不久,小童領(lǐng)來一位英俊少年,對著李元就拜,并盛情邀他前去家中。不一會,船至“玉華之宮”,有人前來迎接,入殿參見大王。敘話中,李元得知自己已到龍宮,昔日所救的小蛇就是龍王的兒子。龍王設(shè)宴謝恩。席間,李元告別龍王準(zhǔn)備回家,說了句“平生但得稱心足矣”。恰巧龍女名叫“稱心”,龍王見李元欲娶女兒為妻,十分高興,派人喚她出來拜見李元。李元向龍王解釋,自己所說“稱心”是指一舉登科,并非要娶龍女,但龍王堅持要把龍女嫁給李元,龍女遂隨李元回家。說及前事,李元父母十分高興。不久,朝廷開科,李元得龍女幫助,得中狀元,初任江州僉判,又做吳江縣令。三年后,龍女來向李元辭行,并化作狂風(fēng)而去。后李元累官至吏部尚書。
第三十五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
北宋時,東京汴州開封府左班殿直皇甫松,年節(jié)公休回家。一日,巷口開茶坊的王二送來一對落索環(huán)、一雙短金釵和一封短信,說是一個濃眉毛、大眼睛、蹷鼻子、略綽口的不相識的客人托他送給皇甫松的妻子楊氏,并再三叮囑不能讓皇甫松知道。他收到這些禮物后,感到十分奇怪,打開那封短信一看,怒氣沖天。原來這是一封情書,皇甫松立刻叫妻子和丫環(huán)迎兒出來,嚴(yán)刑拷打,仔細(xì)審問,逼她們交代與別人私通的事,并告到官府。府尹山定不問青紅皂白,完全遵照皇甫松意愿斷案,將楊氏休回娘家。楊氏有苦難言,無法洗清污水,只想投河自盡,被一個婆婆勸住,帶回其家。過了幾天,婆婆家中有個“粗眉毛、大眼睛、蹷鼻子、略綽口”的客人來訪,說是蔡州的洪通判,要娶一個夫人,央求婆婆做媒。無家可歸的楊氏勉強(qiáng)應(yīng)允。一年后,皇甫松來大相國寺燒香,偶與也來燒香的楊氏夫婦相逢,見到楊氏的后夫是個“粗眉毛、大眼睛、蹷鼻子、略綽口”的中年人。他詢問寺中的行者后,才知楊氏的后夫本是個不守本分的壞和尚。當(dāng)初寄信和婆婆相救、做媒等,都是他一手設(shè)下的圈套。楊氏聽了,在寺中當(dāng)場與他拼斗,和皇甫松一起將那個作惡的和尚扭送至官府。皇甫松和楊氏重歸于好,雙雙回家。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東京開封府富戶禁魂張員外,在街上欺凌捉笊籬的乞兒,恰被宋四公看見,他路見不平,設(shè)法偷了他家的財物。在張家行竊時,他在壁上留言:“宋國逍遙漢,四海盡留名。曾上太平鼎,到處有名聲。”暗示“宋四曾到”。為躲避官府的追捕,宋四公去投奔師弟趙正。言談間,趙正說要到東京去做事,宋四公不同意,兩人打起賭來,說只要趙正偷走宋四公從禁魂張員外家盜來的財物,就放他去東京。當(dāng)晚,在宋四公的眼皮下,趙正偷走了宋四公的包裹。眼見趙正的手段不凡,宋四公心生妒忌,寫信叫來同伙侯興,叫他“可千萬剿除此人”。結(jié)果,侯興謀害趙正失敗,反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事與愿違,真是有苦說不得。趙正到東京尋找王秀,故意賣弄手段,先偷走他的金絲猴,又巧騙他的衣服。最后四人合謀,偷了錢王府的三萬貫錢和一條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又栽贓陷害禁魂張員外,害死緝役王遵、馬翰,擾得東京城內(nèi)“不得太平”。直到包龍圖做了府尹,他們才偃旗息鼓,社會安寧祥和。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歸極樂
南北朝時齊明帝朝盱眙縣光化寺和尚范善能修行多年,坐化后托生為樂安村財主黃岐之子黃復(fù)仁。縣里有個童太尉,見黃復(fù)仁聰明俊秀,遣人前來提親。童小姐不肯,甘愿看經(jīng)念佛出家去。成親之后,兩人各自歇宿,從不同房,半年后,以兄妹身份相稱,在家看經(jīng)念佛,參禪打坐。三年后,黃復(fù)仁在燈下坐禪,忽有一個美貌女子前來勾引,他稍一動念,女子倏忽不見,才知原是佛祖前來考驗(yàn)道心。兩人同到寺中,得長老指點(diǎn),同時坐化。黃復(fù)仁托生為蕭衍。他自幼聰穎過人,九歲時,就獻(xiàn)計大將楊嘌,討平刺史李賁的反叛。不久,又為朝廷立功,累官至雍州刺史。齊王寶卷,荒淫無度,國家破敗,蕭衍和張弘景密謀自立,為齊王所察,派人欲刺殺他。蕭衍得長老托夢,才免此一難。此舉也促使他領(lǐng)兵反齊,得勝,封為梁國公,后又稱帝。他每日持齋奉佛,廣行仁義,頗得人民擁戴,連屈死的冤鬼也托夢表示感謝。一日,蕭衍兒子突然昏死,眾醫(yī)不能治,他去求見長老,得到指點(diǎn),太子蘇醒后,父子住宿寺中二十余天。不久,條枝國兵來犯,朝中無人肯率軍迎戰(zhàn)。蕭衍又問長老,修造釋迦塔,行齋做會,敵軍不戰(zhàn)自退。后他又恃國中財力,欲吞并魏國,接受侯景投降,反被侯景暗算,成為階下囚,幸得公主保全,才茍延余生。
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為神
南宋紹熙元年,臨安府巨富張員外的生藥鋪中,有個主管任珪,母親早亡,只有雙目失明的父親在家。經(jīng)人說合,娶梁圣金為妻。梁女未嫁時,曾與對門周得相好,嫁給任珪后,依然余情不斷。八月十八日,周得趁觀潮之機(jī),悄悄來任家,與梁女重續(xù)舊好,自此兩人打得火熱。事被任公懷疑,告知任珪,他盤問妻子,梁女矢口否認(rèn),心中怒恨任公。半月后,與周得定下苦肉計,反誣任公調(diào)戲梁女,任珪信以為真,叫梁女回娘家小住,這正中梁女下懷。此日又與周得在娘家云雨,正巧任珪有事前來。慌忙中,周得躲進(jìn)東廁,任珪用廁時,被周得劈頭揪住,誣為盜賊,遭亂棒痛打。任珪對梁女、周得引起警覺,又親自聽到街人議論,恨上心來,攜刀來到梁家,殺了梁公夫婦、使女春梅、梁女和周得共五人,然后上府衙自首。臨安府尹審斷此案,認(rèn)為任珪是個烈性好漢,但殺人太多,判處死刑。臨刑時,突然天昏地暗,狂風(fēng)大作。少頃,風(fēng)息天明,只見任珪端坐木驢坐化而去。后人感動他的忠烈孝義,建廟塑像紀(jì)念。
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南宋乾道年間,嚴(yán)州遂安縣汪信之,因燒炭冶鐵而發(fā)跡,成為當(dāng)?shù)馗缓馈GG州人程彪、程虎兄弟,由教頭洪恭推薦,前來投奔汪信之。汪信之熱情款待程氏兄弟,并讓他們在家中教習(xí)武藝。三月后,汪信之有事往臨安,程氏兄弟也欲相別,經(jīng)汪家父子挽留,暫時仍住汪家。汪信之臨走前,留下一信,托程氏兄弟有便帶給洪恭。不久,程彪、程虎執(zhí)意要回家,汪信之的兒子汪世雄因父親不在家,只拼湊了五十兩銀子作回家路費(fèi)。程氏兄弟嫌少,大失所望,口雖不說,心生怨恨,在洪恭處又受到洪妻的搶白,遂以汪信之留下的信內(nèi)有一句“從臨安回即得踐約,計期當(dāng)在秋涼矣”的話,向官府誣告汪、洪合謀反叛朝廷。洪恭得知消息后,連夜外逃,汪信之在官軍前來捕捉他時,殺死公差郭擇,但他擔(dān)心事情鬧得太大,會累及全家,就主動投案自首。官府審得明白,知此案乃是程氏兄弟的陷害。汪信之原本無罪,然因殺死郭擇而有死罪,他在獄中遂服毒自盡。程彪、程虎發(fā)配充軍塞外,洪恭無罪釋放。汪世雄也發(fā)配邊地。后新天子即位,大赦天下,汪世雄回家葬父。汪家后裔繁盛,官至親軍指揮使。
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明代嘉靖年間,嚴(yán)嵩父子專權(quán)貪虐,引起朝中許多正直官吏的不滿。錦衣衛(wèi)經(jīng)歷沈煉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浙江紹興人,自幼熟讀并手錄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生性耿直,從不肯阿諛上官。見嚴(yán)嵩權(quán)威熏天,在朝橫行不法,就上奏本彈劾,訴說他的十大罪狀,為此得罪了嚴(yán)嵩父子,被他們狠狠地責(zé)打一百杖后,發(fā)配保安充軍。他在當(dāng)?shù)氐觅Z石幫助,并與他結(jié)為兄弟。嚴(yán)嵩又遣干兒楊順和心腹路楷來保安做地方官,捏造罪名,設(shè)法殺害沈煉和他的兩個兒子。他們把沈夫人和襁褓中的幼兒發(fā)配到云南邊地,又把魔爪伸向沈煉長子沈小霞,將沈煉全家“盡皆逐出”,并設(shè)計于押解赴京城的途中下毒手將他們殺害。沈小霞妾聞淑女洞察這伙人的陰謀詭計,定下一套逃脫虎口的妙計:在路上,先由沈小霞假裝討債,躲藏在沈煉的摯友馮主事家的地道里,然后,再讓聞淑女大哭大鬧,說兩個公人李萬和張千殺害了丈夫,想奸污她,并鬧到公堂。由于找不到沈小霞,理在聞淑女一邊,妄圖害人的公差終于遭到報應(yīng)。十年后,嚴(yán)嵩父子垮臺,沈煉的冤獄才得以申訴,沈小霞從地道里出來,恢復(fù)了原職,沈夫人也召還原籍,并發(fā)還財產(chǎn)。沈小霞來到保安,遇見沈煉的結(jié)拜兄弟賈石,他帶著沈煉手書的前、后《出師表》中軸,也在尋找沈家人。今日相會,驚喜異常。后來,沈小霞又從尼姑庵中找到了聞淑女。全家?guī)捉?jīng)周折,歷盡磨難,后終得團(tuán)圓。
上一篇:《古今列女傳演義》介紹|賞析
下一篇:《古今譚概》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