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女性詩詞·宋代女性詩詞·魏夫人
魏夫人(魏玩)(生卒年不詳),字玉汝。北宋女詞人,襄陽(今屬湖北)人。出身世家,是詩論家魏泰之姊,北宋右丞相曾布(曾鞏弟)之妻[1]。自幼博覽群書,工詩文,通音律,尤善填詞。成年后極力提倡并恪守封建倫理道德,多次受朝廷褒獎,封魯國夫人。著作頗多,以詩詞見長。著有《魏夫人集》。朱熹把她與李清照并提,說“本朝婦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2]。其詞多寫悠閑情懷及風光景物。描寫景物,語言清麗,形象逼真;抒發情懷,感情真摯,愁思動人。尤其是他們夫妻之間的唱和詩,受到當時人們的贊賞傳誦。惜其詩詞多散佚,存世不多。詩有《虞美人草行》1首。詞多寫閨情,今存14首,周泳先輯為《魯國夫人詞》一卷。且看其《菩薩蠻》: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這首詞是魏玩的代表作。據《宋史·曾布傳》,曾布于神宗元豐中,連知秦州、陳州、蔡州和慶州。陸游也說:“曾子宣丞相,元豐間帥慶州,未至,召還,至陜府,復還慶州,往來潼關。夫人魏氏作詩戲丞相曰:‘使君自為君恩厚,不是區區愛華山。’”(《老學庵筆記》卷七)在這期間,曾布告別家人,游宦在外,可能連續三年,魏夫人獨守空閨,故填詞以述懷。此詞寫思婦的幽情,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顯得含蓄而自然,毫無雕琢。“溪山掩映斜陽里”“三見柳綿飛”等詞句自然清新。另外此詞在聲律上極具特色,八句中兩句一葉韻,如“里”與“起”、“家”與“花”、“路”與“去”、“飛”與“歸”,均押韻工整;且兩句與兩句之間又平仄交錯,如上片四句“里”與“起”是仄聲韻,“家”與“花”是平聲韻;下片“路”與“去”是仄聲韻,“飛”與“歸”是平聲韻,讀來十分諧婉,再加上語言曉暢,詞句清麗,較好地抒寫了貴族婦女溫柔敦厚而又婉曲纏綿的感情。
如果說上一首寫閨情是用含蓄的手法,表達了委婉的相思之情,那么另一首《卷珠簾》就是直抒胸臆,作了毫無掩飾的表達:
記得來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多情因甚相辜負,輕拆輕離,欲向誰分訴。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此為戀情詞。詞中托為一個多情女子之口,以追憶的方式“記得來時春未暮”,敘寫了一段催人淚下的愛情悲劇,傾訴了女主人公對于不幸愛情的怨恨、懊悔和悲傷,譴責了玩弄女性、背叛愛情的負心男子,表現了作者對時代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全詞凄艷婉秀,感人至深。這首詞結構上采用了今昔對比的形式,詞的上片描寫熱烈的戀情,下片詞意、情緒急轉而下,傾訴了女主人公因愛情橫遭不幸而觸發的悲苦與絕望以及對薄情男子的不滿和譴責。這種結構,勾畫出女主人公在愛情生活中由對幸福的追求、向往、期盼轉向對于不幸命運的怨恨、悲傷、懊悔這一心路歷程,有力地渲染出佳人薄命的主題。
明朝楊慎在《詞品》中說:“李易安、魏夫人,使在衣冠之列,當與秦觀、黃庭堅爭雄,不徒擅名于閨閣也。”(《古今詞話·詞評》卷上引)晚清著名詞論家、詞人陳廷焯評曰:“宋婦人能詩詞者不少,易安為冠,次則朱淑真,次則魏夫人也。”[3]
注釋
[1]曾燠:《江西詩征》卷八十五,《續修四庫全書》,第169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2]朱熹:《游藝論》,《朱子語類》卷一十四,中華書局,1983年版。[3]陳廷焯:《詞壇叢話》,《詞話叢編》本,第3727頁。
上一篇:明代江西詩詞·明中期江西詩詞·明中期詞人·費宏
下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女性詩詞·元代女性詩詞·黃嗣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