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花環放在一個小墳上》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何其芳
開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無人記憶的朝露最有光,
我說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沒有照過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夢過綠藤緣進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墜落到你發上。
你為檐雨說出的故事感動,
你愛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淚,
常流著沒有名字的悲傷。
你有美麗得使你憂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麗的夭亡。
九月十九日夜
這首詩是為悼念一個叫“小玲玲”的少女的夭亡而寫的。在何其芳的早期詩作中是相當動人的一首。按我們的審美習慣推想,這類詩所貫穿的情緒總是對死者的惋惜與悲嘆,但《花環》一反常情,竟說這個少女的夭亡是“更美麗的”。這是什么緣故呢?這需要從詩人賦予她什么樣的“美麗”入手來作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在這首詩里,小玲玲的美麗有著三個層次:首先是她很純潔。這從第一節的三個意象中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幽谷花開而孤芳自賞,朝露有光而無人顧念,山溪自清而塵影不染,可見這個女孩從來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之中,自然純潔得白璧無瑕了。其次是她很愛幻想。這從第二節的四個意象中可以看出:夢著綠藤懸窗,花墜發上,感到檐雨絮語,星光寂寥。這種奇思遐想真惹人愛憐。再次,是她有一顆善感的心。第三節前三行對此作了表露:無慮的歲月引來幾許哀愁;莫名的悲傷逗出無端的珠淚,活現著她青春期微妙的心態。由這樣三個層次疊現少女的性格,的確迷人,美麗。而詩人也就根據這樣的性格邏輯不動聲色地在我們讀者心中完成了這般推論:要使這樣一個少女長存下去,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總不能長存在真空中,這一來,純潔不可能了,夢幻該結束了,莫名的哀愁呢,也會被生活的嚴酷內容所替代了。假如一定要永葆小玲玲的美麗,只有一條路:天亡。這就是為何在詩中寫出“夭亡”是“更美麗的”了。詩人寫這首詩時還在北京大學讀書。作為一個脫離現實斗爭、對生活又異常敏感的青年學生,何其芳強烈地感受到人世污濁不清,社會動蕩不寧,因此一種想超脫現實世界到藝術的幻想天地里去尋找“美”的心情,促成他寫下了《燕泥集》中的詩和《畫夢錄》里的散文,而《花環》也就是這樣寫成的。
《花環》的藝術性很高。首先使我們感到的是:詩人努力采用意象抒情。全詩用了八個意象繪出少女三個層次的性格美,而不作任何說明性或直抒性的傳達。這一方面是他借鑒了西方象征派、意象派的藝術展現方法,另一方面也受了晚唐詩風的影響。他詩中的意象大多是美麗而精致的,像“沒有照過影子的小溪最清亮”,這個意象就十分美麗,極具彈性,可說是他審美創造的一次佳妙發現。其次是在抒情思路的組織方面頗具特色。他在表現和揭示“你是美麗的”這個題旨時,擺脫了傳統抒情思路的組織習慣,不去強化如何如何的“美麗”,而是以純潔、愛幻想、善感這三個性格特征和夭亡這個命運特征去豐富“你”的內涵,從而把“你”判斷為“美麗的”,這就給人很深的印象。
再次,這首詩在形式上以節為單位,致力于詩節中句與句之間頓(音尺或音組)的均齊如第一節四行,前兩行各三頓,后兩行各四頓,兩兩相對。全詩每個詩行不超過四頓,每個頓所含字數并不一致,因此視覺上可能感到參差不齊,但讀來和諧動聽,顯示了規律中見自由、自由中顯規律的藝術辯證法。
上一篇:《巴金·懷念蕭珊》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魯藜·紅的雪花》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