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保萃忠全傳
明代白話長篇歷史傳記小說。又名《于少保萃忠傳》、《旌功萃忠錄》、《于公太保演義傳》。十卷四十回。題“后學孫高亮懷石甫纂述”。孫高亮,字明卿,又字懷石,號有恒子,明萬歷時浙江錢塘人。成書于明萬歷八年(1580)。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歷刊本,藏臺灣中央圖書館;明刊本,藏浙江省圖書館;明天啟刊七十回本,藏浙江省圖書館;清道光十五年(1835)孫士俊重刊本;清雙璧堂刊本,藏英國倫敦博物院。1983年浙江文藝出版社排印清道光刊本,198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小說史料叢書”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明天啟刊七十回本。
明天啟刊七十回本《于少保萃忠全傳》目錄書影
明天啟刊七十回本《于少保萃忠全傳》正文書影
明初洪武年間,于謙出生浙江錢塘一歷代官宦門第,年少聰穎出眾,被長輩視為“神童”。于公入學后更是善于應題答對,教書先生稱許之“英才”,相面僧人蘭古春則謂其“他日乃救時宰相”。永樂七年,張代巡奇賞其辨言多才,出資助其入泮讀書;繼而于公又有幸結交布政司范方伯,得其照顧。后游蘇州虎丘山,結識唐段民、徐理,共論經書,切磋文章。永樂十四年,于公英氣逼人,趁醉威言懾服神靈,并嚇跑了星宿閣的妖魅,救了何家女兒性命。何老感恩賞才,主動為之提親,將外孫女董氏許配于他。不久,在到山東為岳父搬喪途中,逢會石亨、石彪叔侄,結為金蘭之好。接著,于公出謀指示偶遇的蕭韶兄妹暗插叛軍唐賽兒營中,使許知縣得以與他們里應外合,除一方之害,杭人稱之“初出橫門第一功”。
于公為應科第到富陽山館中讀書,一日閑步到燒石灰窯之處,觀見燒灰,因有感于懷,遂吟出了憂國憂民、自甘廉潔的詩篇:“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借,要留清白在人間?!庇罉肥拍?于公約同其好友高得旸赴考,高堅辭會試。于公只身進京,大比登科,吏部點選其為在京監察御史。不兩月,奉旨差往廣東犒察官軍功過,并招輯瑤僮。于公體察民情,向朝廷陳奏撫民之策,使廣瑤地方百姓漸得安生。接著被派往江西巡按,智雪董山冤案,懲治了惡人、奸吏,人皆稱仰。永樂二十二年,按事完后,回京復命。
洪熙帝即位,于公薦舉好友高得旸纂修太祖實錄。高完成任務后不愿做官,仍回鄉。宣德元年,漢王策動謀反,于公隨駕親征,平叛后,至單橋諫免與漢王同謀的趙王。漢庶人強辯不認罪,于公出面叱之,言詞嚴凜,聲若洪鐘,遂得驟升三品。被派往山西、河南賑濟災民,發捐資勸諭,當地富豪莫不欣然捐資。百姓深感于公賑濟之恩,編歌謠稱頌之。一天,于公出巡過城南,察訪命案,處決了淫僧,救出了受害少婦。時有老媼失銀三兩,無從查究,于公根據二喜鵲頻頻飛來其前,悟出揀銀者必是名叫“喜二”者,使物還原主。于公出巡經太行山,厲言訓示群盜,以一身正氣感化之。一日,于公坐堂,通過遺囑的斷句取義,明斷了一樁謀占家產案。隨之,他還無私地薦拔小吏賈瑀。于公父母先后亡,他堅定地要求回鄉守制。
明天啟刊七十回本《于少保萃忠全傳》插圖書影
正統帝登基,喜任中貴人王振。王振掌監事,作威作福,指示心腹馬順害死進諫的忠義學士劉球。于公回京,對王振的飛揚跋扈大忿,有一次當眾責其過,兩人結怨日深。王振尋隙加害,于正統十一年將他差出京師。正統十四年,瓦刺太師也先率眾部進犯,王振力將眾官諫止奏章蒙蔽,勸英宗親征。王師倉促迎戰,在土木慘遭大敗,王振死于亂軍,英宗被俘,蒙塵北地。
消息傳到京師,于公臨危受命,星夜趕回京師,奏請太后立皇太子為太子,懲辦了王振同黨,抄沒其家產,平息了眾怒。太后見于公有才能,擢升他為兵部尚書。于公與眾官深感“國不可一日無君”,便紛紛先后啟奏太后要求早定大計。于是,郕王在太后降旨、眾人擁戴下即位,追英宗為太上皇,改明年為景泰元年。朝綱整肅完畢,于公繼續用心整頓人馬。這時,敵軍乘勝群擁而來,兵臨京都城下。于公先用“堅壁清野”之計,焚燒糧草,使得敵人難以取得供給;接著決定采取避鋒擊惰戰術對付來犯之兵。在這關鍵時刻,于公又遇上了闊別二十余年的石亨,加升他為正總兵,提督京城九門。不料,不久因迎敵意見不一,二人反目。于公親自提兵出城,身先士卒,并激勵將士與敵人展開殊死戰斗。兩軍對壘,都不輕舉妄動。這時,投降瓦刺的喜寧唆使也先以奉迎太上鸞駕還宮為名,飛騎報告朝廷。朝廷便派使臣王復、趙榮前來議和,未果。于公用計殺退也先,大獲全勝。喜寧又唆使也先將上皇擁在前面,這邊守關將士見狀,不敢放箭,慘遭損失。京城慌亂,晝夜不寧,曾與于公同館讀書的侍講徐珵帶頭往南遷家,并奏景帝要求遷都南京。于公力主固守,打消了景帝疑慮,排除了百姓的動搖。接著,于公率眾再挫敵軍,受到景帝嘉賞。
于公奏請對先帝蒙塵有罪的官吏誅罰,有些將官托于公從家鄉來的同窗友勸免。于公讓其五友告訴這些將官及其家族,可送三百金銀到佛寺留些陰騭與子孫犯法者,但罪不容誅。行刑那天,場面慘烈,西和尚當即驚死教場。也先在喜寧的建議下以假送上皇回朝為名勒索金銀,烽煙再起,震動京師。于公乞請親到邊關,訓示各關將帥為朝廷立功。上皇這邊護從總旗高磐不惜皮肉之苦,剖臂藏下建議除掉喜寧的書信送給朝廷。于公根據地形埋下銃炮,專待來敵,并保奏楊俊設計先擒寧賊。楊俊依計行事,誘捉喜寧歸,也先慘敗。瓦刺可汗脫脫不花在眾人建議下欲結好朝廷,送回上皇,朝廷派侍郎李實、少卿羅綺出使沙漠遐荒,得知對方之真心,于是朝廷又派使臣將上皇迎復。
于公見邊方和好,乃思安內撫民之策,廣薦賢才分理州縣。時張湫河決,朝廷派人治水無功,徐珵自請前往。于公竭力保奏,無奈因徐前年主南遷之事,未獲恩準,由此徐理深恨于公。不久,徐珵改名有貞,瞞過內廷,獲準治水。徐有貞根據神僧指示,除掉水怪,并筑堰修堤,大功告成,朝廷升他為禮部侍郎。
景泰三年,于公見災異屢現,上疏乞歸田里,未獲準。不久,于公因兩忠臣諫諍遭譴事在皇帝面前乞請寬宥,惹皇帝不高興。為調和于公與石亨積怨,王直宴請二人。第二天,石亨回請二人,席間多年老桂妖精見于公正氣凜然而現原形,石亨盛怒將其斬為兩段,因而得病。石亨讓杜清請術士萬祺為其治病,接著又令其招童先卜卦,終得病痊。于公自知權柄太重,恐履危機,屢辭上書乞歸鄉井,均未獲準。于公殫力勞神,為國忘身,漸漸染上了痰火之疾,朝廷特賜御醫為他診病。御醫經過多次會診,找到病源,萬歲爺親自伐竹燒瀝,派人送去讓他服用。
于公深慮石亨貪婪,且部下多是奸險之徒,乃奏遣其侄石彪為大同游擊。石亨更切齒痛恨于公,隨時準備設計陷害。景泰八年,景帝染病,于公憂慮萬分,會集大臣,議請沂王監國。恰值多事之秋,邊報又來,于公調度兵馬各就各位,差人發牌讓石亨等人提高警惕,固守京城九門。石亨見時機已到,意欲復立上皇,貪功報怨。經過一番密謀和策劃,約徐有貞共同擁英宗復位,改號天順元年。帝發旨將于公等人拿下。徐有貞得勢,遂嬌旨令法司嚴加拷掠于公等人,讓他們招認迎立外藩的罪狀。于公親自書寫供狀,陳述自己的大功偉績。石亨、徐有貞決意將于公等人置之死地,便羅織罪名,將他們押赴西市處決。于公大義凜然,口吟辭世詩正色就刑。
于公死后,人們紛紛主動追念,天順帝也慢慢感到石亨行事過枉,但一時不能問責。再說,徐有貞與石亨在合謀害死于公后關系日疏,石亨謗訕有貞,使其落獄,發落謫戍云南;后遇赦歸,夜夢見于公,得病而死。也先聽聞于公被殺,率兵再次犯境,石亨叔侄無力迎敵,一戰而敗。眾官彈劾石亨之罪,皇上罷了其兵權,不久又收其入獄,賜白羅令其自盡。童先聞訊逃出,投曹欽家中,策動他造反,擾亂京城。王師齊集,捉拿奸黨,誅欽于市。
于公之子于冕見眾權奸紛紛死去,乃上疏陳奏于公一生功業。成化帝追念于公大冤深重,擢升于冕為應天府府尹。不久,弘治皇帝又允建祠加祭于公,謚“肅愍”。庠生張杰重修于公像,浙江鹽臺姚公建忠節坊,立碑紀念。百年后,浙江巡撫傅夢春奏請改謚于公“忠肅”。忠肅公靈爽昭于天地,千秋萬世不泯。
上一篇:《二度梅全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云鐘雁三鬧太平莊全傳》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