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興嘆
【釋義】
望著大海嘆氣。原意指在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在大多指做事情因為力量無法勝任而嘆息。
【出處】
戰國·莊子《莊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典故】
傳說,黃河里住著一位河神,人們稱他為河伯。
河伯站在岸邊,望著奔騰不止的河水,興奮地說:“黃河可真是大呀,世間應該沒有其他的河流可以和它相比了吧,我應該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聽到后,對他說:“不對,黃河的東面還有一個北海,那才是大呢。”
河伯反駁說:“我才不相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那個人又說:“幾條黃河的水都無法把它填滿。”
河伯說:“我不相信,我又沒見過北海。”
那人有些無奈,對他說:“如果你有機會前去看看的話,就知道我說的是對的了。”
入秋后,因為連日的暴雨使得黃河河面變得更寬廣了,隔著河岸望去,對面的牛馬都分不清楚了。河伯更加高興,此時他想起了那人提過的北海。于是,他決定前去看看。
河伯到達北海后,北海海神出來迎接。河伯一眼望去,面前是一片汪洋,找不到邊際。他呆呆地望了一會兒,進而感慨地說:“俗語說,懂得了一點道理就認為自己天下無敵,這說的就是我呀。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會一直認為黃河是天底下最浩瀚的河流呢!這樣一來,我豈不是被有識之人笑話了。”
上一篇:望梅止渴典故故事|望梅止渴釋義
下一篇:朝三暮四典故故事|朝三暮四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