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安集》的主要內容,《王子安集》導讀
《王子安集》是唐代詩人王勃的詩文集。唐楊炯《王子安集序》稱原集20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為30卷,宋洪邁《容齋四筆》云“今存者二十七卷”。以上各本皆已散佚。明朱警、張遜業、許自昌等輯本均為2卷,皆有詩無文;清同治間鄒氏刊《初唐四杰文集》本9卷,則有文無詩。明崇禎間張燮輯本16卷,凡賦、詩3卷,文13卷,附錄1卷,《四部叢刊》即據此本影印。清蔣翊著《王子安集注》,在16卷本的基礎上加以輯補,計詩90多首,文90多篇,分為20卷,注釋較翔實,有清光緒九年(1883)吳縣蔣氏雙唐碑館刻本。近人羅振玉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卷,并附校記,有1922年鉛印本。
王勃 (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孫。6歲能屬文。麟德初(664),對策高第,授朝散郎。沛王聞其名,召為王府侍讀。因觀諸王斗雞,戲作《檄英王雞文》,被革職。后為虢州參軍,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犯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畤受連累而被貶為交趾縣令。勃渡海省親,溺水而死,年僅28歲。著述甚多,除文集外,尚有《周易發揮》、《次論語》、《千歲歷》、《黃帝八十一難經注》等學術著作多種,久佚。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唐初詩壇,盛行“綺錯婉媚”的“上官體”,實為齊梁余波。王勃對這種“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的形式主義詩風深為不滿,故“思革其弊,用光志業”(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在他現存的詩作中,雖然社會內容還不夠深廣,某些篇章也仍不脫六朝錦色;但他的優秀之作,已表現出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清新質樸的格調。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蜀中九日》、《滕王閣詩》、《采蓮曲》等,都是初唐詩壇難得的佳作;“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是傳誦弗衰的名句。其詩多為五律和絕句,對五言近體詩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貢獻。明胡應麟稱其五律“興象宛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唐)、中 (唐)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 ( 《詩藪·內編》 卷4)。
其文多為駢體,在賦、頌、表、書、序、論、碑、狀諸類中,尤工于序。文章內容廣泛,而才高位卑的悲憤,年華虛度的感喟,幾乎構成了王文的基調。代表作《滕王閣序》以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筆,描定了滕王閣的壯麗及其周圍的風光,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較之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意境更加開闊深遠,也更自然;作者又以悲愴而超逸的筆調,抒發了他內心的苦悶,既有“命途多舛”的不平之鳴,又有 “窮且益堅”的進取之志;雖通篇駢偶,句式嚴整,但氣勢奔放,跌宕多姿,流利自然,略無雕琢柔靡之弊。反對駢文最力的韓愈,亦“壯其文辭”,并以自己能名列王勃之后而感到“榮耀”(見《新修滕王閣記》)。另《益州夫子廟碑》亦名著當世。《舊唐書·文苑傳》引崔融語云:“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痹凇俺跆扑慕堋?中,王勃詩文的成就是比較突出的。
上一篇:《王右丞文集》的主要內容,《王右丞文集》導讀
下一篇:《王文成公全書》的主要內容,《王文成公全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