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就令人討厭。“投降”?奇恥大辱,何況還是“我”!
朋友,你先別急,且看下邊分解。
我們家對面那個單元里,住著一對姓何的小兩口,有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忽然吵起架來。男的大聲吆喝:“都是你,搞得亂七八糟。”女的——大概姓穆——嗓門更高:“哼,怪我?搗亂的是你。”……越吵越兇,桌子拍得叭叭響。“真理在我這邊,你快投降!”小何在叫?!靶菹?我死也不投降!”這是小穆的聲音。不知怎的,正在這緊張的節骨眼上,小何放松了調子:“你不投降?那好,我投降。”接著便是一陣嘻嘻的笑聲,嬉戲廝鬧聲,沒過多久又嘭嘭地剁起了餃子餡,再有,那便是錄音機里快活的輕音樂了。
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家庭,在現今的中國社會,一般該是由一夫一妻構成,或者再加一個孩子。五代同堂、四代同堂已經成為過去,三代同堂雖有,也不會很多。因此,當代所謂家庭關系,主要是指夫妻關系而言。而夫妻關系,絕大多數又是由它的第一階段——戀愛關系發展起來的。這么說也許不會大錯。
戀愛,本是生活里的普通常事,幾乎每人都有親身體會。小說上電影里不是寫了許多嗎?甜甜蜜蜜,卿卿我我。但是,我覺得,在這個甜蜜的事業里,也多少有一點不那么甜蜜的地方。初戀,以至已經有過一段交往,只要還沒結婚,雙方就都不愿意讓對方看出自己的短處,而希望對方了解自己的長處,所以往往隱藏自己的缺點,表露自己的優點,以博取對方的愛。比如一個平常不修邊幅的人,去會“對象”,也總要梳洗一番。毫不掩飾的人固然不少,瞞蓋隱私者也有。誰見過剛剛認識就聲明自己愛發脾氣、罵人,或者窮得要命、負債八百元的呢?相反,多半要拐彎抹角地表現自己的才華出眾、生活豐裕。即使愛的僅僅是你的錢、你的容貌,也要給它披上一件“我們的生活、愛情和幸?!钡钠镣庖?。何況“情人眼里出西施”,明擺著是問題,有時候也看不出、不以為是對方的缺點;甚至于把缺點也看成優點。抽煙喝酒不是好習慣,但在情人眼里就不同。抽煙?哪個青年不抽煙!飯后一支,多神氣;就是他抽煙的姿勢也比別人美呀!喝酒?李白、蘇軾還喝酒吶!“把酒問青天”,詩情畫意。筆者這樣說,并非“打倒一切”,確認戀愛階段里雙方都是互相欺騙,不可信賴。不,不是這么個意思。只是強調,在此期間,難以更深、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對方。這是愛情萌動中必不可免的一種精神、心理狀態,可以理解,也應予原諒。如果說這不符合事實,那么問問過來人,或者自己檢查一番,也就知道此話的真假。
一旦結婚之后,有了法定的夫妻關系,出現了“你已經屬于我,我不再怕失去你”的形勢,事情就會起變化。朝夕相處,耳鬢廝磨,生活習慣、性情作風、興趣愛好的不同,就會暴露出來,再也隱蔽不住,也許就根本不想再隱蔽。天長日久,自然會發生矛盾。初時還可互讓互諒,心里不滿嘴上不說,到了一定火候,準得爆發。開始是斗嘴、慪氣;接著是摔摔打打,吵架對罵;終至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精神抑郁,苦不堪言;最后也許發展到上法院、打離婚。愛情呢?幸福呢?不知道它跑到哪里去了。這其間到底有多少原則分歧呢?偏偏沒有。不過是你愛吃甜的,我愛吃辣的;我正看書,你卻放唱片;我干多了,你干少了;你多花了兩塊錢,我少買了一雙襪子之類的雞毛蒜皮。嘿嘿!說來也怪,家庭生活里、夫妻間就是有這么多的雞毛蒜皮,對別人并不發生,戀愛期間也不發生,成了夫妻它就發生了,想不讓它發生,避開它,繞過去,幾乎不可能,這是常見的事實。
那可怎么辦?戀愛階段既不可能完全了解,做到一百個滿意,而婚后生活又免不了是是非非的齟齬矛盾,這戀愛、結婚還算得上甚么甜蜜的事業!
卻又不然。甜甜蜜蜜還是甜甜蜜蜜,并且可以甜蜜到底。大家都聽過一個“笑話”,一位年長者說:“現在的青年是先戀愛后結婚,我和老伴是先結婚后戀愛?!逼鋵嵾@并不是笑話,的確很有道理,應當嚴肅對待。既然婚前的戀愛階段雙方都“揚長避短”,不可能做到“深入、系統、全面”的了解,而婚后的長期共同生活里又免不了是非矛盾的“雞毛蒜皮”,那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處理夫妻關系。
“我愛你”這三個字,一生幸福所系,不能像賣雪條一樣,五分錢一條,大量供應,必須十分慎重、認真考慮,一經出口,便永生不渝。不但在戀愛階段“我愛你”,在結婚之后還要“我更愛你”。這個“愛”,建立在共同理想之上,堅持于共同生活之中,它的唯一原則,就是尊重對方、諒解對方。只有尊重對方,才能諒解對方。而要尊重對方,首先得克服“我”字當頭。一夫一妻組成家庭,這就不是一個“我”,而是兩個“我”,成了“我們”了。只能“我們”至上,不可“我”字第一。凡事以“我”為主,以“我”為中心,“我”說了算,那就排斥了“我們”,否定了家庭。從“我們”出發,事事想到另一個“我”,這就是尊重對方。他喜歡吃辣的,我沒有興趣,那么試試看,學著吃、少吃一些如何,至少也不要冷眼反對行不行?他愛聽音樂,就請他講講李斯特、柴柯夫斯基,何必非得是大鑼大鼓的京戲不可!這就是“愛”,就是“我愛你”的落實?!皭邸本偷脿奚﹤€人的東西去尊重別人。不然,就不叫“愛”,一旦發生矛盾,也是人之常情,勿須大驚小怪,懷恨在心。狹路相逢,總須一方撤退?!拔覑勰恪保易鹬啬?,我諒解你,我撤退;得來的是他“提高了覺悟”,更愛你,更尊重你,更諒解你,于是也撤退。這樣的“對立統一”、“合二為一”的“我們”的家庭,就是最深的愛情,最大的幸福。讓自己的愛人高高興興還不是最大的幸福!否則,愛情在何方,幸福又在哪里?“七機部”、“三十六條腿”算得了什么?;ㄇ霸孪?,你追我趕,不過是戀愛的一個短短的“熱季”;尊重、諒解的長期共同生活才是“無限熱愛”呀!“細瑣勃谿行處有,轉喜回嗔返笑顏”。這兩句詩非常好,藝術地概括、提高了現實生活,可做典型,應當寫成對聯,掛在臥室里,以便吵起架來,兩口子一起咀嚼玩味,轉喜回嗔。
說到這里,可以回答問題了,“我投降”有什么不好!并非奇恥大辱,實在不勝光榮。前面談到的我那鄰居,姓何姓穆小兩口,后來雖也時有小矛盾發生,總因有一方“投降”,一直過著恩恩愛愛的生活,人們稱贊他們真正是“和”、“睦”夫妻。你看這多美!
不過,這都是兩點論,還得加上個重點論,才合辯證法。解放后婦女翻身,政治平等,經濟獨立,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是還不夠“完全、徹底”,這恐怕也不可否認。在社會意識里,習慣勢力上,還存在著相當濃厚的男性中心,大男子主義。一些人提到“半邊天”,就帶著幾分挪揄的神色、嘲弄的口吻,好像“整個天”都歸男人,“一統江山坐天下”才合適。就在婦女界,也還多少殘存著依賴男人的心理。“張敞畫眉”不足論,無非是官當膩了,拿婦女開玩笑。“舉案齊眉”更不可取,孟光成了梁鴻的奴隸。反封建也得從個人做起。我主張男的“投降”,至少也應當比女的先“投降”和多“投降”幾次。這雖然有點滅我們男子漢大丈夫的威風,但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革命者應當長“我們”巾幗女英雄的志氣。我是個老“投降”派,積三十余年之切身經驗及觀察不能說深知此中三味,可確屬由衷的肺腑之言。正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作這樣的坦白交代,不唯博讀者一笑,更愿與知音共勉。
(1986年廣東旅游出版社《貨郎集》)
賞析詩要用形象思維,忌概念化。
施蟄存先生舉例說,唐人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之所以令人難忘,是因為詩人以形象思維表述了他的意念:見過第一等的東西,對于第二等以下的東西就不以為奇了。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就是詩人表達這個思維成果的形象。
詩如是,隨筆亦然,也要善用形象思維來表述主題。鄰里爭吵、妯娌詆罵、夫婦勃谿,大抵因生活瑣事而起,很少有原則性的糾紛。處置之道,最好是多為對方設想,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忍讓,這樣就能在頃刻間笑談解紛。我們確是見到過因勃谿而引起的離婚案,甚至人命案的家務瑣屑,本是小事一樁,在心平氣和時自然無足掛齒,但一旦發生了意氣之爭,小小水蕩也會掀起惡浪。一些小家庭的悲劇,大都由于男女兩方各自在頭腦中橫亙著一個“我”字。“我占有了你”,“你是屬于我的”,如此等等,就很難有共同語言了。以妙解夫婦勃谿為主題的隨筆,曾經見過不少,老烈的《“我投降”》則是此中佼佼者。它的妙處就由于作者巧于運用形象思維。試想,在口舌之爭愈益激烈,語言幾乎變成傷人的子彈時,一方突然大徹大悟,面帶微笑,撤出戰場,舉手“投降”,那另一方還會咄咄逼人,攻擊不休,非斬盡殺絕不可么?“投降”這個形象化的詞匯,最足以化解小夫妻之間的一些無原則糾紛。某些“我”字當頭的大男子主義者和唯“我”獨尊的女權至上主義者,都未必能識得“投降”二字的妙諦。因為他或她雖已組成家庭,但還沒有把兩個“我”融合為“我們”。老烈認為,夫婦朝夕相處。耳鬢廝磨,生活習慣、性情作風、興趣愛好的不同,就會暴露出來,天長日久,也會由斗嘴慪氣發展到摔摔打打,吵架對罵;但是,查查糾紛原因,無非是雞毛蒜皮。也正為此,在小家庭里笑談“投降”,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的重要前提。
“我投降”一語,是老烈寫這篇隨筆的“比興”。這個形象化的詞匯運用得恰到好處,正是本文的特色。文末作者還針對中國古代家庭里婦女處于對男子“三從”的依賴地位,明確指出“張敞畫眉”不足論,“舉案齊眉”更不可取,從而主張現代小家庭中,男的“投降”,至少應比女的先“投降”和多“投降”幾次。這似乎是詼諧語,其實卻是從中國封建社會特別漫長這一特點出發的悟道之言。因此,我讀本文的啟悟是:愛,誠然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而由愛結合成夫妻的,雙方在小家庭里就更需要多給予對方一點寬容。說得形象化一點,在發生激烈爭執時,就不妨作這樣的許諾:“你不投降?那好,我投降。”
上一篇:《落花時節》原文|賞析
下一篇:《紹興——我心中的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