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釋義
原意為不進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后來常用來比喻不親臨險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故事
公元73年,漢明帝命班超出使西域,聯絡西域各國共同抵御匈奴的侵擾。剛到鄯善國時,鄯善國王非常熱情地款待他們,后來卻忽然轉變了態度,對他們很冷淡。班超覺察到鄯善國王的變化,猜想一定是北匈奴派來的使臣從中作梗。于是喚來鄯善國的侍臣,詐他道:“我聽說北匈奴的使臣已經來好幾天了,他們住在哪里?”侍臣一聽,十分惶恐,馬上交代了一切。
班超把隨從的官兵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勁正濃時說道:“現在我們同在異國,本想立大功求發達,可匈奴使臣來了沒幾天,鄯善王就不把我們放在眼里了,沒準哪天他會把我們送給匈奴,身體骨肉就要被豺狼吞吃掉,大家說該怎么辦?”隨從們都回答:“在這危亡之地,我們都聽從您的調遣!”
于是,班超提議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只能趁著夜深,火攻匈奴使臣的大營,然后趁亂消滅他們。這樣鄯善王才會害怕,我們的事才能成功。”就這樣,班超獨自率領隨從三十六人,一舉拿下匈奴軍營,使鄯善國舉國震驚,而后與鄯善王結盟而歸,圓滿完成了這次出使任務。
上一篇:成語《不為五斗米折腰》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不共戴天》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