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
釋義
原指不為了微薄的俸祿而彎腰行禮。后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出處
唐·房玄齡等《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故事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的詩人。四十一歲那年,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到離鄉(xiāng)不遠(yuǎn)的彭澤做了縣令。這年冬天,潯陽郡派遣督郵劉云到彭澤縣來督察。劉云是個傲慢而貪婪的人,一到彭澤的館驛,就差縣吏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素來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更瞧不起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但又不得不見。他剛要動身,縣吏在一旁說道:“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束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如果被人乘機(jī)大做文章,對大人會很不利!”陶淵明長嘆一聲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說罷取出官印封好,寫了辭職信,離開了只當(dāng)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從此隱居南山,再也沒做過官。
用典
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助教官兒,也不是我終身養(yǎng)老之事。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
上一篇:成語《下筆成章》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