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禁毀書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姚覲元編。清乾隆年間在編修《四庫全書》的同時,為遏止當時反清的民族思想,消除關于清初史事的記載,寓禁于征,對各省藏書中所謂詞義違礙、誕妄者,盡加刪毀,禁止流傳,許多古籍因此絕跡。自乾隆三十九年(1774)至五十三年,清朝政府多次檢查覆核應毀書籍,并由官府刊有應毀書目,但多未能保存下來。該書匯集當時所毀書目,主要包括四庫館奏準全毀書目144部,抽毀書目181部,共325部,2123冊,以及軍機處奏準禁書總目,專案查辦錢謙益等人著作及山西等省查出石刻詩文目錄,續奉應禁違礙書目等4部分,因此又稱《清代禁毀書目四種》。編成于光緒八年(1882),主要依據作者之父所藏書目以及吳文升、章壽康、繆荃孫所藏本,和河南布政使榮柱刊本等互相校補編成。又,光緒末年鄧實編有《清代禁毀書目補遺》,共3部分,補充姚書所刪節和殘缺之處。始刻入《咫進齋叢書》,杭州抱經堂書局據《咫進齋叢書》本刊有石印本。后又與鄧實《補遺》合刊入《國粹叢書》中,上海商務印書館、大東書局并有鉛印本出版。195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新1版,附鄧實《補遺》,并與孫殿起輯《清代禁書知見錄》合刊。另,雷夢辰著有《清代各省禁書匯考》一書,1989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可參考。此外,196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有吳慰祖校訂《四庫采進書目》,原名《各省進呈書目》,在許多禁毀書遭禁毀前已編入目錄,對于各書書目、卷數、冊數、作者、籍貫等都有詳細記載,可以補正姚覲元、鄧實、孫殿起等書所未備。
上一篇:《清代燕都梨園史料》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清真指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