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這首詩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選的《玉臺新詠》,題目叫《錢塘蘇小歌》。《樂府廣題》說:“蘇小小,錢塘名倡也,蓋南齊時人。西陵在今錢塘江之西,歌云‘西陵松柏下’是也。”“錢塘”,即今杭州。“西陵”,又稱西泠、西林、西村,在西湖孤山的西北側。古代的西陵原是一處渡口,從北山一帶到孤山要在這里擺渡。后來建橋相通,這就是有名的西泠橋。
詩用蘇小小第一人稱的口吻寫出。看來女主人公正陶醉在愛情的歡樂中,乘坐著油壁車(一種小型的油布篷車,一說是在車壁上涂有油漆的車),她的情郎騎著毛色青白的馬,在湖光山色的映照中徐徐行進,情不自禁地唱出了這首甜甜的愛情之歌。前兩句只說乘坐什么車馬前進,而妾旁有郎,郎邊有妾,一路同行的幸福感,以及彼此在眉眼手勢間的感情交流,已盡在不言之中。后兩句表明,這一次同行,并非通常的游山玩水,而是要找一個地方去私訂終身。“何處結同心”是一個修辭性的問句,并不是向情郎提問,而是心口相對時的自言自語,她望著前路,想著定情的去處,便順口唱出,并接著指出了要去的地方:就在西陵的松柏樹底下。“松柏”,想是西陵所實有。但為什么偏要選定松柏樹下呢?這與傳統文化中對松柏的看法有關。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南朝民歌中的《子夜四時歌》說:“我心如松柏。”都是以松柏耐寒常綠的習性象征堅貞不渝的品性。當蘇小小想到在“西陵松柏下”定情時,吸引她的有那里的僻靜、幽潔,很可能也寄托了她對堅貞不渝的愛情的祝禱與向往。
蘇小小雖然身為煙花女子,但在這首詩中,她并不以一個妓女的身份出現。詩中的她,是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少女,她乘坐她喜愛的油壁車,她和她的情郎一起到她想去的地方去,她屬于她自己。在窒息人性的封建禮教的統治下,個性與感情被深深埋沒在人們的心底,大概正由于此,在蘇小小身上爆出的個性與感情的閃光才顯得分外耀眼,令人神往。難怪后世騷人墨客對蘇小小的事跡有許多題詠,李賀、白居易、沈原理、辛文房、元好問、袁宏道等人都寫過有關蘇小小的詩歌,清代陳樹基還在他的短篇小說集《西湖拾遺》中,將《蘇小小歌》敷演編寫成《蘇小小慧眼識風流》的完整故事。不知起于何時,人們還在西泠橋頭為這位多才多藝的薄命紅顏修筑了一座象征性的墳墓,并建造了一個“慕才亭”以遮蔽風雨,亭上題有“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等對聯。蘇小小的香魂及其動人的愛情故事成了西湖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惜的是,由于對蘇小小的錯誤評價與對西湖歷史文化的簡單化的理解,蘇小小的墳墓早在十年動亂之前就已被蕩平了。盡管如今來到西子湖邊,寶馬香車不再逢,甚至連象征性的墳墓遺跡再也見不到,而知道蘇小小故事的游客,仍然會前往西泠橋頭的空亭前躑躅,猜度“西陵松柏下”的具體地點,想象當年蘇小小乘坐油壁車與她情郎在“西陵松柏下”互訴衷曲的情況……
上一篇:《艷歌行·漢樂府》原文|賞析
下一篇:《薤露行·曹操》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