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的文獻·明代戲曲文獻·明代戲曲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戲曲作家全集、作品專集的編定和研究資料的匯編
戲曲研究除了戲曲作品文本外,詩文集是研究作家的第一手資料。隨著戲曲研究重心由元雜劇轉向明清傳奇,需要有比較完備的史料供研究工作使用,因此,明代重要曲家的全集或專集重新整理和編定、專題研究資料的匯編,就引起廣大研究者的關注。
(一)全集或作品專集的整理和編定
《徐渭集》,程毅中等編校,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主要以《徐文長三集》《徐文長佚稿》《徐文長佚草》為底本,另將《盛明百家詩》中的《徐文學集》《一枝堂稿》及從各種書畫題記中輯佚的作品,編為“補編”?!端穆曉场窂摹缎煳拈L三集》抽出別為一編。校訂和鑒別都比較認真,但未將《南詞敘錄》收入,而抄本雜劇《歌代嘯》,別題“虎林沖和居士”作,顯然非徐渭所撰,則將其闌入集中,未免令人遺憾?!端穆曉场罚碛兄苤忻鞯男W⒈荆?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世紀60年代初,就有《湯顯祖集》的編校,第1、2冊為徐朔方箋校的詩文集,3、4冊為錢南揚點校的戲曲集。1998年,徐朔方在 《湯顯祖詩文集箋?!?的基礎上重新編訂出版了 《湯顯祖全集》,它囊括湯氏現存所有詩文作品和戲曲作品《臨川四夢》,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全集。作者用力最勤的是詩文箋注,廣征博引,梳理和考證許多作品的人事關系,并對戲曲史上的“湯沈之爭”、湯氏劇作的聲腔等重大學術爭論的問題,都能正本清源,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由于湯顯祖交游廣泛,詩文作品宏富,全集的箋注,難免有顧此失彼、疏于考訂之處。湯氏劇作除《邯鄲記》尚不見有注釋本外,其他如胡士瑩的《紫釵記》(包括《紫簫記》)、徐朔方的《牡丹亭》、錢南揚的《南柯記》,都是名家注名劇,頗有影響。
《馮夢龍全集》,魏同賢主編。全書22冊,卷帙浩繁,校訂審慎。它由一批學者通力合作,進行校點整理,并融入了最新學術成果。徐朔方輯校的《沈璟集》(1991)、吳書蔭編校的《梁辰魚集》(1998),也都是戲曲家文集整理的重要收獲。除此之外,戲曲作品專集則有徐凌云等《阮大鋮戲曲四種》(1993)、隋樹森等《張鳳翼戲曲集》(1994)等。
(二)專題研究資料匯編
20世紀80年代以后,是專題戲曲研究資料集中刊行的時期。涉及到明代的有以下幾種。
1. 毛效同等的《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1986)、徐扶明的《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1987),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前者可能由于編者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在資料的搜集和考釋方面比較欠缺,體例也不一致,甚至把湯顯祖的佚文也編入其中。徐朔方《評<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對編者的學風曾予以批評,并補充自己多年積累的50篇未收的材料篇目。湯氏作為詩文和戲曲名家,留下有關他的生平、交游、作品評論及演出的資料十分豐富,有待于輯出能反映湯氏全貌的資料匯編。徐扶明的《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是關于明代戲曲名著的專題資料,前人還沒有輯錄過,此書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收羅豐富,考釋精當,從“劇本”、“評論”、“演唱”、“影響”四個方面,反映了《牡丹亭》在明清兩代流傳的情況。
2.《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1987),趙景深、張增元編。從方志中輯錄曲家資料,始于葉德均、趙景深,張增元緊步后塵。此書收錄元明清三代曲家658人的傳略,142人未見他書著錄,罕見曲目100種。其中明代曲家就有155人,他們許多人名不見經傳,生平材料極少發現,這些傳略的披露,為考訂作家作品提供了新資料。
3. 《青陽腔劇目匯編》(1991),班友書、王兆乾總編校。雖名“劇目匯編”,但實際上是流傳于民間的青陽腔折子戲劇本集。20世紀50年代,曾在山西萬泉、江西都昌等地發現青陽腔古劇本,班友書、王兆乾等也在安徽岳西和潛山陸續發現大量青陽腔抄本。匯編入此書的青陽腔劇目,是“文革”劫后遺存,共有《賣水記》《鸚哥記》等64個劇目一百四十多出折子戲,另有“雜曲”和“喜曲”各15個,其中不少為明代劇目,可供研究聲腔劇種者參考。
4. 《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1989),蔡毅編,輯錄戲曲序跋以此書為首創,它和吳毓華的《中國古代戲曲序跋集》(1990),都是有一定影響的戲曲資料匯編。盡管??蔽淳瑯它c有誤,甚至沒有說明序跋的版本來源,但對研究戲曲史論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上一篇:明代文學與心學·心學與明代文學思潮的演進·心學家的文學思想與文學創作研究
下一篇:明代文學與社會生活·戲曲小說的演進理路與明代社會的階段變化·明初文學與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