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簫玄劍》
【本書體例】
夏雨風著。24回,24萬字。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年3月版。
不知是何朝何代,一場武林爭戰,引出許多奇俠怪杰。一大俠之子,為報殺父之仇和雪滅幫之恥,落入“圣穴”冰洞,巧得金簫及武功秘箋,食冰魚餐冰龜,孤身在冰洞習武數載。出洞后為得“狂龍玄劍”幾經出生入死,得武林老前輩及女俠的多方幫助,終滅武林敗類,報仇雪恥。
“天倫幫”幫主陳世沖乃武壇高手,一次率眾赴神京途中遭歹人暗算,身死幫滅。其子“小狂龍”陳凌峰幸免于難,因疑乃父同門師兄“金雕教”教主上官真龍為殺父兇手,遂前往烏山“金雕教”質問上官真龍,又與座前四堂主“一際星”吳笑風、二堂主“殘龍獨手”耿林蟒遭遇,因功力不濟,陷入虎穴,幸得“五化手”慕容單和江湖嬉佬“星月摩手”古時月相救得脫。當得知慕容單為救自己而失蹤時,他又返身找尋,迫于吳笑風的追殺,誤入“一概禁入”的圣地——金雕教圣地。在圣洞四載,住冰窖,食冰魚冰龜,得麒麟金簫及武功秘箋《金簫三曲》、《金蕭七十二式》。此乃曠世寶物,陳凌峰不敢懈怠,勤學苦練,獲得真功。金簫乃防身至寶,得者務必覓得“狂龍玄劍”,兩藝合璧,天下莫敵。因之,陳凌峰沖出圣洞,重見天日,一心奔赴普陀山藏劍之地覓寶,以報仇雪恨。
陳凌峰出得洞后,適逢諸幫派比武,他躍躍欲試,剛一出手就大敗隱居山林多年不現江湖的“消遙仙叟”木太乙,接著又勝“雷電雙極”金舟,奪得“江南第一”金牌。結識從“羅剎門”教叛逆出走的上官倩兒后,出于俠肝義膽,幫助她幾次躲過懲戒。因羅剎毒姥陰險毒辣,上官倩兒終被擒回。為救上官倩兒,陳凌峰歷盡千難萬險。
“天倫幫”舊部十八護衛周萬魯為重振幫業,東山再起,帶領二十余個兄弟,沿途賣藝,尋覓陳凌峰。不期他們竟在一酒樓相逢,百感交集之下,齊拜陳凌峰為“天倫幫”少主。從周護衛那里,陳凌峰得知母親寒夫人和幫中眾兄弟四年前被血洗的消息,悲憤之下,咬緊鋼牙,發誓向金雕教報這血海深仇。
普陀山路途遙遠,加上“金雕教”和武林逆賊的阻撓,陳凌峰壯志難酬。多虧眾多的武林前輩如“星月摩手”古時月、“松山野鶴”嚴峰、“醫死人”商陽子、“茅廬老人”駱繹成等人的幫助,特別是化裝成小乞丐的北宮纖纖姑娘的幫助,使得陳凌峰每每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最后,陳凌峰終于來到普陀山,找到收藏“狂龍玄劍”的武林前輩“飛燕虎”顧一凡,得天機飛臨龍玄壁,取寶劍在手,至此“狂龍玄劍”與“麒麟金簫”在隔離數百年之后又得合璧。
群峰競秀的天臺山,武林豪俠薈萃于此,準備和武林逆賊一決雌雄。陳凌峰義憤填膺,簫劍合璧,將仇人上官天龍擊倒。原來,上官天龍假冒其兄上官真龍之名殺死陳凌峰之父,剿滅“天倫幫”妄圖稱霸武林。孰料善惡到頭終有報,上官天龍覆滅之日,正是事情真相大白之時。
無疑,這是一部寫人的武俠作品,然而一篇讀罷,卻使人感到神乎其神。不是科幻,也迥異神話,而其客觀藝術效果卻是二者所不及的。或許這正是作者獨特的藝術追求。
完全可以說,文中所描繪的人和事,生活中未必有。且不說那山未倒牛先斃的“隔山打牛”功夫,也不說那聲如游絲蚊鳴的“天循秘音”絕技,就是那上上輕功步法“浮萍移蹤”對于武俠小說癡迷者也是聞所未聞。作者簡直是導引讀者步入一個“奇術門”,應有盡有的絕世奇術,此隱彼現的奇俠怪杰,令人眼界開闊,一新耳目。我們不能苛求作者照搬生活去“寫真”,而應給作者以充分的想象自由,以激發其筆底波瀾,留下警世娛人之作。
作者深諳構思之道,長于設置懸念。通篇圍繞殺害陳世沖到底為何許人這個大懸念,開始展開情節,其間又滲染著夏倩、小乞丐、倚天鳳等人物真實身份如何這些小懸念,使故事鋪排環環相扣,張弛有致。如此大懸念與小懸念相承相輔,天衣無縫,使讀者不知不覺陷入必究其竟之中而不能自拔,此亦堪稱作者的高明之處。
作者知識淵博,文中出場各色人物有數十人之眾,各人都有各自“絕活”,其章其法出之有名,似可引經據典。各種奇術一招一式都有固定套路,描寫詳盡,絕無敷衍做作之態。若無一定武學功底,僅憑想象杜撰是斷然不能獲得如是之效的。
作品的思想意義可以說是一般,但在塑造人物方面確是相當成功的。主人公陳凌峰那嫉惡如仇、堅韌不拔、行俠仗義、迎難而上的性格和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北宮纖纖那見義勇為、詼諧幽默、活潑開朗、機智勇敢的性格招人喜愛;古時月、駱繹成等武林前輩的匡扶正義、抑惡揚善的長者風范讓讀者留下難忘印象。而作品中所著力鞭撻的武林敗類上官天龍、羅剎毒姥等人則使人恨之欲啖其肉。足見作者塑造人物的藝術功力之深。
作品內容只局限于幫派爭斗,雪恥復仇,進步意義充其量只能是抑惡揚善,沒有揭示出深刻的社會背景和幫派爭斗的深層次的原因,思想價值受到一定損害,完全可以說其娛樂性勝于教育性,這是作品的最大不足。此外,作品在結構上給人一種虎頭蛇尾、頭重腳輕之感,故事鋪排比重過大,以致最后象與仇人搏斗那樣應該精彩的部分都未能盡情揮寫,只是草草收場,實為一大憾事。
上一篇:《金弓女杰》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金陵斷夢錄》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