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清流濁品
【出典】 《新五代史》卷四三《雜傳·李振傳》:“振常舉進(jìn)士咸通乾符中,連不中,尤憤唐公卿,及裴樞等七人賜死白馬驛,振謂太祖曰:‘此輩嘗自言清流,可投之河,使為濁流也。’太祖笑而從之。”
【釋義】 清流,指品格清高而有時(shí)望的士大夫;濁品,指品性卑污的俗士。晚唐李振曾有“此輩嘗自言清流,可投之河,使為濁流”語。后化用為典。
【例句】 清流濁品,盡掃去胸中,置諸膜外,對酒莫辭飲。(劉克莊《摸魚兒·用實(shí)之韻》2610)這里說只管飲酒陶醉,不必存做“清流”還是成“濁品”的念頭。
上一篇:典故《清歌皓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清溪三百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