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之歌》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羅蘭之歌》是法國中世紀英雄史詩的代表作品。起初在游方歌者中流傳,約至11世紀末,才用文字記錄下來。《羅蘭之歌》的多種抄本中以牛津大學收藏的抄本最完善。全詩長4002行,分291節,用當時民間語言羅曼語寫成。《羅蘭之歌》敘述了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反抗阿拉拍民族的侵略,遠征西班牙,歷時7年,只剩下薩拉高斯還在馬席勒手中,其余皆被征服。馬席勒王為免遭滅亡,向查理大帝求和,愿意臣服。查理決定派使者去和談。但因馬席勒陰險狡黠、反復無常,這是個十分艱險的任務。查理接受他的侄子羅蘭的建議,指派羅蘭的義父加奈隆前往。加奈隆因此懷恨在心,決定對羅蘭報復。他暗中和馬席勒訂下賣國條約,并訂下在查理回兵時,襲擊殿后的羅蘭的詭計,當羅蘭率領的2萬后衛軍行至一個山谷時,果然遭到馬席勒40萬大軍的伏擊。;羅蘭的好友奧里維埃3次勸他吹響號角,請查理回兵相救,都被高傲的羅蘭回絕,他不愿自己的名聲在可愛的法蘭克丟掉。寡不敵眾,法軍慘敗只剩60人,這時羅蘭才吹起號角,他見漫山遍野戰死的同伴,悲痛萬分向敵人沖去,砍掉馬席勒的右手,殺死馬席勒的兒子。查理大軍的號角使敵人聞聲而逃。受重傷的羅蘭在昏迷中發現一個精壯的敵人奪他的寶劍,他舉起號角,砸碎了敵人的腦袋。他把寶劍和號角放在身子底下,頭朝向西班牙,表示在勝利中戰死。天使下凡把他的靈魂接進天堂。查理大敗敵軍,最后征服了薩拉高斯。凱旋回國后,查理將加奈隆車裂處死。史詩贊頌了英雄羅蘭對國王和“可受的法蘭克”的忠貞,歌頌了查理大帝統一法國、抵御侵略的功勛。這部歐洲中世紀最優秀的英雄史詩,為后來歐洲文學中不同類型的許多作品提供了主題和題材。198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楊憲益的中譯本。
上一篇:《綠野仙蹤》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美國與中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