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痕》
【本書體例】
克敏著。40回,23萬9千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2月版,為《晚清民國小說研究叢書》之一。
周朝列國時,江南吳國國勢強盛,與東鄰越國積仇相抗,吳王闔閭曾被越將所殺,故其孫夫差即位后,蓄銳三年,起兵伐越。越大夫范蠡議守,另一大夫文種議和,越王勾踐皆不納,起兵相抵,乃至大敗,終由文種以金錢美女賄賂夫差寵臣伯嚭,允其俯首稱臣。越卒被虜者,也撥與吳將為奴。中有一陳霄年屆五十,被派與夫差愛將原楚,非打即罵,受盡苦楚。陳霄有一子,已二十七歲,名陳音,身強力壯,雅好習武,娶妻韓氏,也生子名繼志。陳音本欲代父從軍,但陳霄只讓其好好操習本事,將來再謀出頭之日。此次陳霄被羈吳國,寫信還鄉勉勵兒子上進。陳音聽說父親已被捕,放心不下,便輕裝簡從去吳國探望,便中也想將父贖回。
陳音來到吳越交界處西鄙,正逢吳國開一各國賽珍會。會中有一老者衛安素,展其祖傳寶劍“盤螭”,尋訪此劍來歷。陳音把玩良久,不忍釋手。去后,見一惡少搶得衛老者盤螭寶劍過去,衛老者隨后緊追,不小心撞倒一醉漢,醉漢毛獅子與衛老者相識,聞寶劍被搶,追上惡少奪回寶劍,并將惡少諸倫及其仆打跑。后諸倫帶人重來,又奪去寶劍,并將衛老者與毛獅子打傷后捉入衙中。次日,陳音得知諸倫已將自己的打手椒衍要出,毛獅子則傷重身死,諸倫反誣衛安素反悔圖詐,不但奪其劍,而且還要處罰老漢。陳音氣不過,冒奇險三探諸倫的綰鳳樓盜劍,不想總不能得手,卻被一人得劍暗送與他,并約他去牤山相會。陳音盡管詫異,還是將劍還給衛老者,并安排他們逃去后才告別。
陳音來到吳國,見到父親正為原楚牧馬。因耽于父子說話,馬踏花園,陳霄被原楚打死。陳音立誓報仇,常在原楚四閣等待機會。一日趁原楚出外狩獵,陳音殺之逃去,遇一太清宮,受主持寧毅款待。原來寧毅為越將,常懷國恥,說與陳音。后寧毅部將利穎歸,三人暢敘,決定回越國為國出力,以待東山再起。
陳音別了寧毅等,路遇惡人蒙勁正欺叔伯兄蒙杰的夫人孫氏。陳氏除了蒙勁,又護送孫氏到家,才轉程登船赴楚。不想該船乃洪澤湖匪人洪龍、洪濤、晏勇的賊船,陳音又救了同船的楚昭王宗伯王孫無極。后,他又協助楚國平了洪澤湖眾匪寇。
卻說衛安素老者,攜孫女衛茜出逃,半途卻為官府所拿,衛老者杖死,衛茜也斷給諸倫為奴,后受百般凌侮,逃出魔窟,被葶蘿山施家所救,得入崆峒山拜廣成子為師習劍術。
陳音不忘國恥,別楚歸國。路過牤山,尋得衛茜之兄衛英,并知衛英的師傅,即是當年幫助陳音綰鳳樓盜劍的義士。此時衛茜也藝成下山,殺死諸倫,得報大仇。
陳音一行英雄回到越國,會集寧毅等,衛氏兄妹也欣獲重逢。眾人上下齊心,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圖謀興國復仇。演武場上,陳音、衛英、衛茜等大顯身手,勇冠三軍。越國終于重整旗鼓,與吳王夫差大戰,終獲全勝。陳音則在激戰中為國捐軀。衛茜也功成身退。越王勾踐則薄待功臣、圖謀霸業去了。
《熱血痕》這部小說寫的是一個歷史異常久遠,但又為我們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互相征戰的故事。
小說在吳王夫差擊敗越國,這樣一個局勢嚴峻的關頭開始,在越王勾踐百般受辱、越國百姓慘遭蹂躪的背景之下,敘述了一些不甘忍受異國非人壓迫的越國子民為了復仇雪恥、重振國威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從而歌頌了那些以國家的興亡為己任的江湖豪士的可歌可泣的事跡。
在諸多的英雄之中,陳音無疑是作者集中描寫的主要人物,個性突出,形象鮮明。他是一個越國百姓,父親陳霄曾經充軍,戰敗后被迫在吳國為奴。他從小練了一身本事,本來正在準備著為國效力,但國家的失敗,使他的抱負無法施展。他不得不去吳國搭救父親。但是途中遇到的吳國惡少以強凌弱的不平之事,激發了他拔刀相助、不惜耽延自己私事的俠義之心;親眼目睹的父親被吳國貴族毒打致死的慘景,又燃起了他奮起反抗的復仇報國的意志。他首先親手殺死了不但是殺父仇人、而且也是侵略自己祖國的元兇的吳將原楚,然后又多方聯絡愛國義士,共同回到自己的祖國,為國分憂。最后,在吳越激戰中的壯烈殉國,終于完善了他這位不但是俠士,而且也是愛國者的形象,可以說,也是實現了他報效祖國的志向。陳音是一位由局限于個人恩怨的復仇者成長起來的愛國英雄的形象。
值得指出的是,這里所謂的“愛國”與我們現在的“愛國”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周時的所謂“國”,僅僅是諸侯國;“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多也是統治階級之間爭奪地盤的非正義的爭斗,抑或是他們冤冤相報的手段,在這頻繁的殺戮之中,飽經憂患的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老百姓。因此,雖然在表面看來,陳音的“愛國”似乎是在為統治階級賣命,但實際上卻是造福于人民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國家”實際上就是“人民”的代稱,國家的利益便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統治階級內部兩個利益集團間的擾民之爭,既具有其歷史的局限性,又是無法回避的歷史事實,作為生活在那特定歷史中的陳音也只能順應歷史,而不能預先設計歷史了。
上一篇:《烈火飛血》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煤埠恩仇記》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