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地煞劍》
【本書體例】
張保忱、畢士臣著。25回,24萬字。安徽文藝出版社1989年7月版。
梁山英雄活閃婆王定六之子,長臂猿王甲,受顧大嫂之命暗中私訪柴進的天罡地煞劍和劍譜,伺機東山再起。此時,白日鼠白勝的后代白士錦、白如玉,因打死蔡京的孫子蔡仲身陷曹州府衙。王甲幫助他們兄妹大鬧官。在躲避官府懸揖途中,他們和張青、孫二娘之女張英嬌產生誤會,短兵相接中,又巧遇金色羅成鄭號、黑煞神索明。梁山英雄的后代大顯身手,官府欲派兵鎮壓,于是,白士錦帶領鄭號等人,前往顧大嫂處匯合。王甲、張英嬌兩人繼續尋訪天罡地煞劍的下落。他們終于發現寶劍在一母女手中,兩人設計竊來寶劍。不料,在客店里這柄劍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那母女兩人正是柴進的二房夫人王瑩和女兒菁菁,客店主人也正是化名辛隱的柴進,寶劍正是柴進盜走。白士錦一行人趕往顧大嫂處,中途遇上前往曹州的官兵,元帥柯銘就是柴進和方臘之女金芝公主的兒子,他的手里也有一柄天罡地煞劍。機智多謀的王甲混入大營,促使他們父子相認。王瑩夫人被賊人出賣,落入大牢,所以柯銘決定反戈,同梁山英雄的后人們一起共計大業,救出王夫人及眾人。
作者張保忱、畢士臣都是從事通俗文學創作和表演藝術的,因而這個作品帶有說唱藝術的特色。
作品寫的是梁山英雄有的被招安、有的被害死,也有的活在人世,他們后代長大成人后,又陸續聚集在一起,繼父輩之業,造反聚義的事。較之施耐庵的《水滸傳》,《天罡地煞劍》沒有其宏大的背景,眾多的人物,而且也更通俗。尤其是它的語言幽默,詼諧,象說相聲一樣,不斷地抖出一個個包袱,致使情節構于巧合,人物富有性格。這都是說書藝術、表演藝術賦予本作品特有的聲息與活力。
《水滸傳》也是在說書、演唱的基礎上形成的。宋末元初,水滸故事就是藝人們講述、演唱的內容,那時,話本、戲劇也有以水滸故事作題材的。施耐庵、羅貫中,就在民間故事、戲曲、話本的基礎上改寫而成。比話本大進一步,語言明快、洗煉,有時又幽默、詼諧,時而又用語典雅莊重。《天罡地煞劍》繼承了《水滸傳》的某些語言特色,語言生動,亦莊亦諧。但是,畢竟時代的差異,也決定了語言的差異。作品中一些描述性的語言,使用得是半文半白,亦俗亦雅,又合于說書的規矩,瑯瑯上口。兩位作者儼然是從古典話本、評話中吸取了精華。描寫人物時,更是顯示出他們的功底。例如對張英嬌的描寫:“微皺眉、帶三分怒氣,圓睜大眼,懷一腔怨恨。漲著鼻翅兒、撇著小嘴兒。二分野氣、二分風流,二分潑辣,二分嬌羞。還剩下那二分,分半剛毅半分溫柔。”好一個女中豪杰,在作者筆下,分外鮮明,分外的有情韻。英雄的豪杰氣,女孩的溫柔氣,那么和諧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看來,作者還是在得力于古曲文學的修養之外,也諳熟于通俗的說唱藝術。
不單在文字上,在形式上,作者也精心設計,使之更帶有說唱藝術的特色:
鳴玉笛,笛動聽,聽見潺潺流水聲。聲聲喚,喚小童。童子牧牛上山峰。峰下嶺,嶺下坪,坪上鮮花舞晨風。風擺柳,柳垂青,青溪垂釣一老公,公雞頌,頌開平,平民小村藏英雄。這里便是燕青的隱居之處。采用頂針的修辭方法,字頭銜字尾,形式工穩曲雅,內容明快通易,別有雅趣。
此外,《天罡地煞劍》做為說唱的式俠故事,對武打的描繪,更是別具一格,驚心動魄。雖沒有神奇的曲折的情節,離奇鬼魅般的神技,仍然為人們所喜愛。這一類武俠小說不斷地流傳,為眾多讀者所喜歡,下是因為它的通俗易懂,又不失典雅;描寫事理,又不乏武俠之道。
上一篇:《天涯俠侶》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天門第一子》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