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俠》
【本書體例】
古墨著。2萬8千字。收入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同名中篇武俠小說集。
《丐俠》說的是清道光八年秋天的一段故事。卻說奇峰鎮(zhèn)外有個芙蓉山莊。正值中秋時節(jié),又是莊主歐陽若冰新婚大喜之日。新娘是白云甫老人的獨生女,人稱“白鶴女”。不料新婚之夜,歐陽若冰神秘地暴死于洞房之中。眾人紛紛議論是山神發(fā)難、惡鬼臨門,人人心有余悸。
歐陽師兄弟一共三人,原是梅山道長門下弟子,江湖人稱“梅嶺三杰”。三杰之末小諸葛陳達聞訊,晝夜兼程趕到,問明事由之后,立刻前往“三圣祠”以求得出線索。那知山魈手中竟握著歐陽頭上的辮子。小諸葛一怒之下,怒打三圣,搗毀了“三圣祠”,并揚言邀山魈夜中到莊上較量。陳達仗劍守靈之日卻不見一絲動靜,忽發(fā)靈機,悟得了此案的關(guān)鍵皆在新娘“白鶴女”身上。于是夜中探訪白鶴村,跟蹤白鶴女到了松崗。那知黃雀在后,丐俠在夜幕下緊跟監(jiān)視。松崗之上,陳達與奔喪途中路遇的丐俠展開了一場激戰(zhàn),幸被暗中相助的大師兄上官龍所救。上官長鞭出手,與丐俠戰(zhàn)在了一起,可終究不是丐俠的對手,被丐俠震碎了銀鞭。此時丐俠方說明了事情的真象。
原來,白鶴女與本村書生常白羽自小青梅竹馬,情深意摯,兩家早已定下了這門婚事。可是歐陽若冰一心霸占。便以白老人借債不還為由強娶豪奪。老人被活活氣死,常白羽也為毒掌所害。正巧丐俠得知此事,為不辱梅嶺名聲,暗中設下“迷魂陣”借鬼神之名,除掉了這鎮(zhèn)上一害。
真象終于大白。梅嶺雙杰抱愧而走。而那白鶴女卻撞死在了常白羽的墳前。丐俠仰天長嘯:有心除惡,無力回天,長嘆一聲飄然而去。
此篇雖以“丐俠”為名,可丐俠卻并非著墨最多的人物。倒是小諸葛陳達走馬燈一樣在書中頻頻奔走,儼然是書中的主角。但細細的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丐俠給人的印象更是深沉入神。那感覺隱隱地就象把手放入冰水。水雖平淡,其寒卻直逼入骨。
神丐筆黑不多,實在寫神,小諸葛繁枝錯節(jié)卻是描行。二者各是擔負著不同的任務。
先說小諸葛。
小諸葛在小說里可是一個濃墨重彩的人物。作者在其身上著實花費了一些筆墨。從開篇的千里奔喪路遇丐俠到后來的怒打三圣仗劍守靈,再從頓悟迷津夜探白鶴村到明月松崗上夜斗丐俠后抱愧而走,無一處沒有他言語,無一時沒有他行動,可謂書中所言備矣。可是讀罷全篇即會察覺,這一人物雖然筆墨揮灑實是為了構(gòu)造故事而安排的,有了這條線索,那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便貫通為一體。這才是他在故事中充當?shù)慕巧?/p>
如此說來,作者仿佛是要借他來講一些更為重要的事情。那么這潛于文中的倒底是些什么呢?
我們不妨來“問問”丐俠。
作者對丐俠的塑造與小諸葛陳達大不相同。總的來說,后者繁,前者簡,后者明、前者略。后者描龍而前者點睛。在小說第一節(jié)中,丐俠的那一番出場亮相便非常簡約而入神,其飄逸洗練頗有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神韻。請看:
“來客正飲酒吃肉,忽聽得山道對面松林內(nèi)響起了一陣鐵器撞擊聲,很有節(jié)奏。接著,有一人按著節(jié)拍,踏歌吟唱而來……只聽那人唱道:
賦性生來是野流,
手持竹杖浪九州。
飯籃向曉近殘月,
鐵板臨風唱晚秋。
兩腳走遍塵世路,
一肩擔盡古今愁。
……”
真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頗似京戲中演員在幕后的叫板。幾句野歌小調(diào),人物便活脫脫呼之欲出。在此之后,文中的丐俠卻只是云霧中的飛龍偶露一鱗半爪,一直到松崗明月之下比武論仇之時,丐俠始真正出場。丐俠在松崗之中力戰(zhàn)雙杰,并揭開迷陣,使梅嶺兄弟迷途知返,抱愧而走。而白鶴女為了早日脫離這人吃人的社會,到陰間與愛人團圓也觸碑而亡。這時,清風冷月之下,只落得丐俠一人面對眼前慘景,耳畔凄風,惘自興嘆:
這世界上貪官污吏、豪強劣紳多過牛毛,你一個人渾身武藝又有多大能耐?不是連一個女子也救不了嗎?他只有苦笑一聲,仰天長嘯:“哈哈,有心鋤惡,無力回天——我不過盡力而為罷了!”
遠遠地山道上又響起了那鐵板踏歌之聲……而此時此刻,這歌聲已然與開始的那一段逍遙自在的山歌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境界了。前者正是丐俠新為民除害之后,其心也欣欣然,其聲亦陶陶然。而后者則是另一番心境,那正是一曲“有心鋤惡,無力回天”的悲歌,更有著一番感慨和無奈。看來丐俠的塑造雖簡而隱,卻正是應了古人一句話:墨點無多淚點多。
到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作者明線雖寫小諸葛破案,其實暗中是在寫丐俠親身經(jīng)歷的這個辛酸的故事。通過這苦難人生帶給丐俠的一點點感悟,作者為我們提煉出一個極深沉的主題,那就是:在那個黑暗污濁的時代,人民只能是悲劇的主人公。
上一篇:《三俠鬧京都》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丑劍客》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