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近代·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簡析
徐珂著。見《清稗類鈔》。1858年英法聯軍進犯大沽口,逼迫清廷簽訂《天津條約》。1860年夏,英法聯軍侵入天津、北京,燒毀圓明園,咸豐帝和慈禧等逃往熱河,清軍連連敗退。侵略者的罪行,激起各地人民的紛紛反抗。馮婉貞是北京西郊海淀謝莊一個獵戶的女兒。她父親馮三保組織謝莊人民與英軍初次交鋒得勝,馮婉貞正確分析“小敵去,大敵來”的形勢,指出敵人可能“以炮至”;并且提出“以吾所長,攻敵所短”的主張。但未被父親采納。馮婉貞親自組織青少年自衛反擊。她選擇良好的地形,進行閃電式的伏擊;在短兵相接中,使敵人火器失其作用;依靠拼搏精神,打得敵人倉皇逃遁。文章通過描寫馮婉貞保家衛國組織群眾,抗戰取勝的經過,表現了她機智勇敢,膽識過人的品質,反映了中國人民敢于反抗帝國主義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在寫作上,善于運用襯托手法突出中心人物,結構完整,故事生動。
上一篇:《散文·冀中宋莊之戰》簡析
下一篇:《散文·宋金元·決壅蔽》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