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詠樓》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不題撰人。十二回,清代康熙四十一年 (1702) 坊刊小本,卷首有康熙壬午歲八月既望湖上憨翁序。
這是一部別具一格的才子佳人小說。作品描述明代萬歷年間,錢塘士子褚良貴,字粹中,胸藏二酋,學富五車,賦性風流,陶情詩酒。他乃唐人褚遂良的后裔,父官拜翰林學士,母受誥封,不幸雙雙早逝。良貴弱冠娶妻石氏,小字頑頑。石頑頑相貌不俗,但性情奇妒。褚生家置一別墅座落孤山之陽,傍山依湖又有園圃之勝。圃中廣植花卉,四季盛開不斷,唯栽種梅花最多,因此稱為“梅嶼”。每逢初春,日暖風和,騷人韻士紛紛來此吟詠,故建樓命名為“集詠”。
褚良貴常到集詠樓收集詩作,回家與石頑頑共同品評,但好詩不多。褚生偶見一詩,署“丁己花朝邗江女史”,捧誦之余,十分贊賞,便把它抄錄下來,視如珍秘,藏而不露,并親筆奉和一首,題為“梅嶼主人步韻”,過了一年,在他和詩處又見一首,落款“邗江女史上林喬小青”。褚生見此詩有署名,詩中又有“屬意于我”之情,乃暗自竊喜,如獲至寶。由此,眠思夢想,廢寢忘食,日久便懨懨成疾。適逢姑母楊夫人攜表妹小六娘前來看望,并試探病因,當褚生對姑母傾吐心曲時,不料一席話被頑頑聽到。頑頑為了丈夫病愈,就屬意要他把心上人娶過來。褚生心安,逐漸痊愈。便去揚州尋訪喬小青。
褚生歷經曲折,訪遍全城,終于探明究竟。原來喬小青乃馳名揚州的才女,堪稱詩文宗主。小青自往孤山梅嶼集詠樓吟詩歸來,也得了重病,如今已是奄奄一息。褚生經華醫師引見方識小青,當即婉致來意,并送上和詩。小青一見如故,大喜,病體遂愈。喬母心中歡喜,乃玉成二人婚事。褚生與小青結為夫妻,在揚州度過蜜月,回到錢塘。石頑頑一見喬小青貌美,又見她的詩集《南軒新詠》和評選的 《香奩集》,不禁妒性大發,頑頑只準小青 “時刻自隨”,不許與丈夫私一笑語; 接著又扔掉小青的脂粉,焚毀她的書籍,并將她拘禁于內房,不許擅自出入。頑頑還經常打罵小青,把她折磨得遍體鱗傷。
褚生請來姑母和小六娘講情,石頑頑讓小青住進梅嶼集詠樓,并立下“約法三章”: “非我命而郎至不允接見”,“非我命而郎有手札至不許開拆”,“汝有手札必由我看,不許私遞于郎”。小青獨處集詠樓,聊借吟詠抒發自己的幽憤和悲怨,每有所作必寄給姑母。不久,姑母隨夫赴豫章任上,小青便無人可語,只得作畫自遣,自藏。每屆夕陽落水時分,她就臨池自照,嗟嘆不已。小青自度不久于人世,乃延請畫師為她畫相,畫師連畫了三次,才表達出她那淡雅流動的風采。
小青在萬分凄清孤寂的處境中,積郁成疾。尚未停止呼吸,頑頑便令人把她埋葬。李窮夜間盜墓適逢虎嘯,小青被驚醒,李窮嚇跑。恰好楊夫人這天來集詠樓,趁頑頑不知把小青帶走,認為義女,改名小紅,保姆深知小青之苦.謊答集詠樓有鬼,使褚生夫妻與家人從此不敢再去梅嶼;后又假裝小青鬼魂附體,夜深啼哭。頑頑聞鬼聲愧作而死。
李自成招集饑民十萬之眾造反,楊夫人、小紅在亂中與小六娘離散。褚生在去廣陵的路上搭救一落難女子,原來正是表妹小六娘,便攜回錢塘。楊夫人與小紅到鎮江華醫師家中避難,在此小青與母親、弟弟巧相逢。小六娘在錢塘住集詠樓,當時天啟皇帝大婚,遴選秀女入宮,大家小戶急于拉郎配女。老嫗為媒將小六娘配于褚生。楊總制率師勤王凱旋而歸,到華醫師處就醫,與楊夫人、小紅相逢。俟江左烽煙少息,楊夫人與小紅回錢塘,于是夫妻、母女大團圓。小紅與小六娘和睦相處。后來楊總制升為經略大司馬; 褚良貴考中二甲進士,選入翰林,二女均封為誥命,各舉二子。楊老爺因無子、夫人勸說納妾,老來得一子及第,小紅之弟也當了官,從此,三姓世結婚姻。
《集詠樓》通過美丑對立、以丑襯美的藝術手法,重在展示人物靈魂的美。“心有靈犀一點通”,才子褚良貴與才女喬小青并非一見鐘情,而是“因詩生情”,彼此看中了 “詩才”,借詩為媒,以詩傳情。讀其詩而想其人,由愛詩而愛才及其人。顯然,這里偏重贊揚人物的詩才和稟賦。褚良貴固然是家學淵源,喬小青更是譽滿揚州的詩文宗主,凡是會寫詩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要向她求教,并且把詩作拿來請她定高下。其中多少詩篇經她過目而落選,但只要她看過兩遍的詩,便視為中試,就算占鰲頭之作。小青到錢塘后,石頑頑所嫉恨的也正是她的詩才。貌美只是導火線,見了她那才華洋溢的兩本詩集,頑頑才妒性大發,而百般凌辱和轄制小青。當小青失掉行動自由被“軟禁”于集詠樓時,每天只能靠作詩借以排遣和抒發自己悲憤的情愫,她的知音也惟有楊夫人。耐不住冷清和孤寂而病倒的小青,預感到死亡即將來臨,只得請畫師畫相,作品通過畫師三易其稿的具體描寫,充分揭示了小青的內秀才是美的奧秘: 第一次,只是從形似上畫出她的美貌; 第二次,雖然畫出神似,小青仍不滿意; 直到第三次,從外在的美與內在的美的統一上,著重描繪出她那種風神綽約、幽韻動人的流動豐采,小青才予以首肯。小說創作的全部關鍵在于個別的環境,在于分析人物獨特的性格和心理。《集詠樓》借畫師三易其稿的細節,一方面烘托和表達了小青孤高的性格和悲憤哀怨的心理,另一方面則是自出機杼地表現了美的創造前提在于對美的發現。小青這一藝術形象所蘊藉的靈魂美,即使是高明的畫師都要費一番周折,運用神思,善于發現才能捕捉得到的。這位集純潔、善良、才華、謙和于一身的,具有獨特氣質和風采的少女,是極富魅力的。她足以使愛慕者癡迷,使嫉妒者瘋狂。
《集詠樓》中作為陪襯的楊夫人也是一位以靈魂美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如果說對小青的貌美不能淡忘的話,那么對楊夫人的外貌描寫便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但是作為一個慈祥、寬厚、成人之美、助人為樂的長者楊夫人卻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藝術的魅力首先是矛盾的魅力,楊夫人之所以引人關注,就在于作者往往把她置身于事物在運動中的對立和差異狀態,通過直接描寫人物行動的片斷和局部,以暗示出潛在矛盾的存在與發展。先是褚良貴因縈念與他和詩的 “女史” 而臥病在床的時候,正是楊夫人仁慈的寬慰和愛撫,輕輕地扣開了他恍惚困惑的心扉。接著又是楊夫人親切委婉的啟發,終于使石頑頑允許丈夫到楊州去尋意中人。以后每當喬小青處境危殆之際,同樣是楊夫人用心良苦幫助小青脫離了頑頑因妒恨設置的深淵; 從死亡線上把小青拖回人間; 悉心照料,療其痼疾,使小青身心康復,出落得更加嬌艷。最終還是楊夫人幫助小青與良貴劫后重新團聚,相愛如初。另外,華醫師和保姆老嫗,也是作者著意頌揚的人物。他們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和正義感,樂于助人。若無二人鼎力扶持小青和良貴,這對有情人想終成眷屬也難。在發現和謳歌人物靈魂美的同時,作者對雖有“不俗之貌”,但內心兇狠毒辣,妒限發狂的石頑頑進行了有力的鞭笞和揭露,所謂 “虎質羊皮”正是這號女性的生動概括。
情景交融,使《集詠樓》洋溢著濃郁的詩情畫意,這是小說的又一顯著特色。從藝術表現來看在中國傳統藝術中,濃重的抒情性和高度的含蓄蘊藉乃是它們的共同特色。《集詠樓》也不例外。作為外化人物性格的烘托,這里的環境描寫不僅有畫的斑斕色彩,而且有詩的豐富意境。請看集詠樓所在的孤山之陽是何等的景象: “環山疊翠,一鏡平湖,澄波千頃,春蘭秋菊,月桂風荷”,在這山水有情、風物不俗的寫意畫面上,又以冷峭的筆調著重描繪了梅花那種神清骨峻、玉明雪亮的風采。《集詠樓》以和詩傳情、互通歌曲開篇,為這對戀人崎嶇的愛情譜寫了美好的序曲。而梅花則象征著喬小青那冰清玉潔、超塵拔俗的孤傲性格。當小青遭軟禁獨處集詠樓時,她每天只能以吟詩作畫抒發幽憤之情; “夕陽落水”時,她形單影只 “臨池自照”,自嗟自嘆; 當預感到死亡的威脅時,她只好請求畫師借丹青留真傳神。讀到這里,仿佛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樹紅梅,在寒氣中孤傲冷寂、清香四溢的意象,不禁使人聯想到陸放翁那闋有名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正如古人所說的“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這首詞獨特的藝術境界同彼時彼地喬小青凄清抑郁、孤芳自賞的情調何其相似!
《集詠樓》發揚了我國小說傳統“無巧不成書”的特點,在情節的構思和發展過程中,恰到好處地運用 “巧”的技法。惟巧,才有機趣。它往往使讀者形成期待,而發展過程又偶然性迭出,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乍看無端,而又尋思有味。這不僅節省如許筆墨,而且顯得結構緊湊。例如小青橫遭埋葬的當天,楊夫人恰好來到集詠樓。剛從墳墓中逃出來的喬小青這才有了依靠,一“巧”。盜墓的李窮從墓中背出小青,正擬扒衣的時候,因聞虎嘯而遁,小青才由此得救而又免受侮辱。二“巧”。褚良貴去揚州探聽姑母的安危,路上搭救的落難女子恰為表妹小六娘,由此便決定了小六娘今后的命運,三“巧”。小六娘來錢塘住集詠樓,與表兄良貴本相安無事,偏偏遇上天啟皇帝大婚,到處遴選秀女,只好與良貴匆忙成親,四“巧”。楊總制班師歸來,尋醫治病,正好遇到華醫師,這才與夫人、小紅團圓。五“巧”。中國的傳統文論,講究“意翻空而易奇,言證實而難巧”。要想情節奇巧而又經得起證實,事件的發展似乎偶然而又符合生活的邏輯,必須做到合情合理,通情達理。《集詠樓》中的“巧”,由于緊扣人物性格展開情節,使得小說波瀾迭出,趣味橫生,既增加了情節的生動性,又不違邏輯的合理性。即使是意外的巧合,也具有堅實的心理基礎和潛在的心理邏輯。
這部小說雖有以上許多值得回味之處,但在總體構思和結尾處,仍擺脫不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程式和格局。尤其是二美共一男的封建婚姻觀念,殊不足取。
上一篇:《錦香亭》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雨花香》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