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華》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小雅》篇名。《毛詩序》:“說:“《苕之華》,大夫閔時也。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并起,因之以饑饉。君子閔周室之將亡,傷己逢之,故作是詩也。”宋朱熹《詩集傳》說:“詩人自以身逢周室之衰,如苕附物而生,雖榮不久,故以為比,而自言其心之憂傷也。”今人高亨《詩經今注》說:“此篇當是勞動人民所作。”這是一首描寫荒年人民饑餓痛苦的詩。全詩三章。前二章開首,均以苕花盛開起興,同時反襯其下,物自盛而人自衰,詩人所以嘆也。第三章前二句“牂羊墳首,三星在罶”,《詩集傳》說:“羊瘠則首大也,罶中無魚而水靜,但見三星之光而已。”清王照圓《詩說》評此曰:“嘗讀《詩》至《苕之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二語,極為深痛,蓋與‘尚寐無訛,尚寐無覺’同其悲悼也。然苕華蕓黃尚未寫得十分深痛,至‘牂羊墳首,三星在罶’,真深痛矣,不忍卒讀矣。太平之日,雖堇荼亦如甘飴。饑饉之年,即稻蟹亦無遺種。舉一羊而陸物之蕭索可知,舉一魚而水物之凋耗可想。東省乙巳丙午三四年,數百里赤地不毛,人皆相食。鬻男賣女者,廉其價不得售,率枕籍而死。目所親睹,讀此詩為之太息彌日。”又自注:“巳午年間,山左人相食。默人與其兄鶴嵐先生談詩及此篇,乃曰:‘人可以食’,食人也;‘鮮可以飽’,人瘦也。此言絕痛,附記于此。”乙巳年,即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
上一篇:《蘇武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苛政猛于虎》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