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香亭》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題 “古吳素庵主人編”、“茂苑種花小史閱”,作者真名實姓不詳。四卷十六回。有清康熙年間 (約公元1710年) 寫刻本,歧園藏板本,并有鼎翰樓、經元堂、本衙藏板等版本。成書當在清初。
本書敘述武陵秀才鐘景期赴京趕考,閑入御史葛太古家園,在錦香亭階前拾到其女明霞所遺白綾帕兒,上題落款的“感春”絕句一首。攜歸和詩于上。再次前往,得見明霞,正締鸞盟,恰逢葛太古邀請李白、杜甫來園飲酒,鐘景期慌亂中爬上柳樹,越墻而走,誰知誤入楊貴妃三姊虢國夫人園亭,遂冒稱金重,被留住不放。一次,虢國夫人進宮回來,笑告新科狀元遍覓不見,景期始出赴瓊林宴。其時葛太古因乘醉罵了安祿山,貶官范陽郡僉判,帶著全家赴任,使來拜的景期怏怏而回。景期在林下即聞李林甫、安祿山弄權誤國,屠戮忠良,遂將一段兒女柔情變作一派英雄浩氣,上表彈劾,也被降授四川石泉堡司戶。途經劍峰山遇猛虎,為壯士雷萬春所救。不久,安祿山范陽謀反,將抵拒的葛太古監禁重囚牢內。明霞在安祿山子慶緒逼婚下,逃出范陽。安祿山驅兵入京,鎮守睢陽的臣將張巡、許遠與南霽云、雷萬春殉難,雷兄樂官海青凝碧池罵賊而亡。玄宗入蜀避亂,肅宗登位,郭子儀平亂。景期立功,升太保,坐鎮范陽。葛太古入川迎駕,明霞輾轉來范陽,天子欽賜與景期完婚。
本書所述唐代天寶年間安史之亂一段故事,與明清講史小說如明代萬歷的《隋唐兩朝志傳》、清代康熙的《隋唐演義》,有相似而不盡同之處,有歷史演義小說的風格。但它又以這段史實為背景,以鐘景期與葛明霞離合故事為主線,具有才子佳人小說的特點。這種歷史題材與才子佳人故事相揉合的作品,可能產生于明末清初時期。本書第十五回回目為“司禮監奉旨送親”,按唐代職官無司禮監之設置。明代洪武以后,始設宦官十二監。其中司禮監督理皇城內諸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各役。凡皇帝口傳旨意,例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下達內閣。本書既襲用司禮監之名,又因敷演忠烈殉國、公子小姐大團圓而具有特定時期的潮流與征象,故其寫作年代約在明清之際。
本書一看便知是文人泡在書齋里寫的。掇拾史事,鋪設情節,人物僅屬類型,描述缺乏生氣。雖文從字順,卻平淡無味。其中虢國夫人招留少年事,出于前人筆記。其它安祿山反叛,張巡、許遠守睢陽,雷海青罵賊,郭子儀諸將平定安史之亂等,見《唐書》和 《資治通鑒》等史集。經作者想象夸張,化史實為演義,真中有幻,氣壯山河,賦予歷史事跡與人物傳記以新的生命力,這就打破了串聯全書情節的鐘景期與葛明霞的婚姻是后花園私訂終身的陳套。試看雷萬春、南霽云堅守睢陽一段:
城外尹子奇、令狐潮正在觀望,那邊史思明也來了,大叫軍士辱罵。只見城上的兵,都象木偶人一般站著。尹子奇道:“卻怎生這般光景?”令狐潮指著道:“你看那墻邊,站的是雷萬春,待我放支冷箭去。”搭著箭,拽著了,颼的一聲射去,正中雷萬春面頰上。賊軍齊聲喝采。那雷萬春卻動也不動。史思明道: “怎么射他不動,待我也來射。”說罷,也射一箭,正中雷萬春右面頰上。萬春只是不動。尹子奇道: ‘這人真是老面皮,待我也射他一箭。’取箭過來,望著萬春一箭。卻中萬春顙上,也只是不動。令狐潮道:“不信有這等事,軍士與我一齊放箭。”賊軍應聲亂射上去,也有射不到的,也有射著城垛的,也有射中別個軍士的。那雷萬春面上,剛剛又中三枝,連前面上中的,又有六矢,究竟端然不動。眾軍大驚。尹子奇道:“莫非又是草人么?待我近前一看。”遂縱馬來至城下。萬春見子奇來得近了,便向腰間取過雕弓,就自己面上拔下一枝箭來,向尹子奇射去,道聲: “看箭!”射的尹子奇應弦落馬。張公在敵樓上看見,便將信炮放起,南霽云開門,驅兵殺出。史思明忙救尹子奇回營。令狐潮向前接戰,不上數合,那些軍士見睢陽軍士這等驍勇,如何不怕,不戰而退,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張、許二公接著,同去看雷萬春,見他已拔下面上的箭了。張、許二公親自替他敷藥。義僮道:“雷將軍真是鐵面!那尹賊的面孔,想是紙糊的,一箭就射穿了!” 眾軍都笑。
這段所取的史實是: 叛將令狐潮 (本雍丘令,投降了敵人) 圍雍丘時,雷萬春站在城上和他對話,臉上中了敵人射來的六枝箭,還挺立不動。現在用浪漫主義筆法,狀其英勇不屈,堅持戰斗,這也許系明末遺民所撰,有借古諭今之意。文中張巡殺妾,許遠殺仆,將肉給士兵充饑,皆有所據,只是改妾、仆自刎而已。張、許、雷、南死義,均合史實。本書題為《錦香亭》,似以愛情故事為中心,其實從卷二第七回至卷四第十五回,都寫唐朝軍民戮力抵抗安、史之亂,前后敷以鐘、葛愛情故事,顯得主次不明,輕重不分,題材的不平衡說明作者缺少整體構思。
上一篇:《鐵花仙史》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集詠樓》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