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學庵筆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老學庵筆記》是陸游晚年作的一部隨筆,宋孝宗淳熙末年,陸游退居故鄉山陰鏡湖之后,把他的書室命名為“老學庵”,取意師曠“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之語。庵在鏡湖邊上,只有茅屋兩間,這部筆記即在這個草庵中寫成。成書時間,據其子陸子遹說,是在“淳熙、紹熙間”(1189~1195)。
陸游是著名的詩人,也是見識廣博的學者,此書所記多是作者親歷、親見、親聞之事,在宋代諸多筆記雜著中,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李慈銘《越縵堂日記》說此書“雜述掌故,間考舊文,俱為謹嚴,所論時事人物,亦多罕見”。書中對高宗一朝宋金和戰及秦檜專權記載較多,如第3卷記述秦檜的孫女丟了個獅子貓,立限臨安府尋找,弄得滿城百姓不得安生;第5卷說秦檜的親戚王某作吳縣知縣,任意凌侮太守;第8卷說凡是從秦檜家門口路過的人,只要稍一顧視,就會受到門衛的呵斥。種種逸聞從一個側面表現了秦檜的薰天氣焰,多史傳所難以窺見。書中還有一些瑣事逸聞的記載可供考知某些俗語的出處,如第5卷敘述田登作郡守,自諱其名,全郡上下不敢言“燈”字,上元放燈時揭榜于市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俗語即由這個故事衍生而來。此書也曾受到前人的某些批評,如《四庫提要》說陸游因其祖父陸佃是王安石的門下客,而且其所作《埤雅》多引王安石《字說》,所以陸游在這部筆記中對《字說》無貶詞,對王安石也無一譏語。這個批評失之公允,陸游對王安石及其《字說》固然沒有貶詞,但也未加褒述,涉及王安石的記事,均是客觀敘述,不置斷語,并非曲意回護。
此書共10卷,另《四庫提要》著錄有《老學庵續筆記》2卷,而現存閣書中實際上都沒有收入《續筆記》,但《提要》言之鑿鑿,估計《四庫》采進書中確曾有《續筆記》2卷,館臣曾經寓目,只是繕錄《四庫全書》時遺漏了或者丟失了底本而已。此書1978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卷末附有錄自《說郛》的《續筆記》節本1卷。
上一篇:《羅亭》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聯綿字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