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出版后記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的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干又冷。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干冷的大氣中。
爸爸在和他講價錢。雙峰的駝背上,每匹都馱著兩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還是“烏金墨玉”?我常常看見順城街煤棧的白墻上,寫著這樣幾個大黑字。但是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另外一個拉駱駝的,在招呼駱駝們吃草料。它們把前腳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來。
爸爸已經和他們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的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肯急,慢慢的走,慢慢的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天生是該慢慢的,偶然躲避車子跑兩步,姿勢很難看。
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的響。
“為什么要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他們帶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
“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的咀嚼著從胃里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
“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么?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的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
“夏天它們到哪里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我默默的想,慢慢的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1983年花城出版社《城南舊事》)
賞析人們回憶童年,與其說是向往那個孩提時代,不如說是難忘那個童真無猜的童年。《城南舊事》這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就是海外作家林海音回憶童年,懷念祖國的代表作。小說以一個8歲女孩純潔無瑕的目光和生活感受反映了19世紀20年代北京的風俗、人情、世故。在此書的出版后記里,女作家懷著一顆寶貴的童心,用樸素、誠懇的語言點明此種寫作的動機和意圖:“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過去的風風雨雨,流年似水,抹去了記憶中的許多往事,但有關兒時的趣事卻往往清晰如昨日。女作家在這篇后記里,以自然流暢、清新細膩的文筆,逼真地描摹出了愚騃而神圣的童稚生活:夕陽下走來的駱駝隊,脖子上掛著叮叮當當響的駝鈴,風塵仆仆,禿瓢上冒著熱氣的拉駱駝人,看駱駝吃草入迷,不知不覺下頦也動起來的小女孩,暖暖冬陽下大塊大塊脫毛的駱駝……一幅幅場景畫面,看似毫不相關,實則是一顆真誠的童心跳動,它充滿了純樸的生活氣息,造成了別具一格的神韻和意境,浸透著作者對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深深相思與懷念。愛之深才能知之切,知之愈切愛之愈深。泯不去的童心,拋不下的純情,使這稚嫩而神圣的童年生活從作者的筆端自然地流出,如一杯淡雅的清酒,散發出淡淡的芬芳,又如一支單純古樸的小樂曲,令人從這獨特而朦朧的意境中感受到一種典雅、雋永的生活音韻。
想來如夢,遠逝的童年仿佛一片黃葉飄向遠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那如在眼前的真實童年確確實實已不存在,只有在心里保持住那些無憂無慮的快活記憶。伴著一縷淡淡的哀愁,一抹淡淡的惆悵,作者懷著一顆未泯的童心“默默的想、慢慢的寫”那重臨于心頭的沉沉相思的童年……
讀至這里,我們仿佛看到了作者那一顆跳動的赤子之心,那一聲思念養育之地的輕輕嘆息。是的,實際的童年雖然永遠不會再來,但是心靈的童年也將永遠不會失去,因為遠離海外作家童年生活的祖國將永遠存在海外赤子的心窩里。
讀這篇短短的后記,我們不光要看到后記所應承負的東西,而且還應領會到比它更豐富更深刻多的含義。
上一篇:《馬背上的小紅軍》原文|賞析
下一篇:《海邊拾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