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術奇談》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一名《催眠術》。日本菊氏幽芳氏原著,東莞方慶周譯述,我佛山人 (吳趼人)衍義,知新室主人評點,二十四回。原載《新小說》第8—18號,光緒二十九年(1903)八月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五月分期連載。有光緒三十一年八月上海廣智書局單行本,又1923年3月世界書局單行本,標“寫情小說”。
本書內容離奇,情節曲折。先是英國青年喜仲達在印度金礦任技術工作,積聚了一筆可觀的財產,束裝回國。此時,“階級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的印度貴族小姐不顧家庭反對,背父私隨喜仲達回英國。喜仲達讓林鳳美暫寓韶安埠旅店,只身赴倫敦,先去取得禮拜堂的結婚“允許狀”,順訪舊友蘇士馬醫生。蘇士馬精“催眠術”,自稱能用“一部電機,叫人感了我的電氣,便忘其所以”,借此診病。喜仲達為“好奇心”驅使,要求親自試驗,不料用電過量,當場被誤斃。蘇士馬“一則懼罪,一則貪得”,于是投尸點士河,棄尸滅跡,侵吞了喜仲達的巨款,潛逃到法國。
小說接敘林鳳美在韶安埠旅店,久候喜仲達不至,就追尋到倫敦,杳無蹤影;托偵探甄敏達偵查,仍無結果。甄敏達以為喜仲達已拋棄林鳳美,勸她回印度。林鳳美在旅店,思念喜仲達,壞人乘機誘騙她做妓女,她機警逃脫。在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河自盡,幸被形貌丑陋、口鼻歪邪、神情癡呆的報販鈍三救起。林鳳美暫住鈍三家,生活無著,因善歌唱,受樂師金龍馬之聘,登臺演唱,名聲大振,被法國人重金聘請。此時蘇士馬已在法國,見林鳳美色藝雙絕,企圖霸占,并以金鐲相贈。原來這金鐲是林鳳美贈給喜仲達的舊物,她睹物傷情,疑竇頓生,即電告偵探甄敏達,同時只身前往蘇士馬處責詰金鐲來歷。蘇士馬恐殺人罪行敗露,用催眠術劫持林鳳美逃跑。甄敏達得電后赴法國,經過周密偵察,即連夜追襲,并與鈍三等人追至梧州旅店,抓獲蘇士馬,此案遂破。蘇士馬被判死刑,于獄中服毒自殺。
以下的情節轉折出乎意料。鈍三偶然間“被電氣一擊,口鼻不歪”,竟現出了喜仲達的原貌。原來喜仲達被蘇士馬用催眠術電擊昏迷,肢體五官也被擊成畸形,被人從點士河救起后,神情癡呆,記憶力喪失,淪為報販,改名鈍三。如今鈍三恢復喜仲達原貌,恢復記憶力,與林鳳美相認,悲喜交集,互述前事,恍若夢中。最后兩人結為夫婦,同回印度。
《催眠術》原是日人演述英國的一件奇案,由方慶周用文言譯述,吳趼人根據故事的情節間架“衍義”,并“改用俗話”,實際上是吳趼人的再創作,把西方的新奇故事納入中國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傳統審美范型。這類屬于“半翻半創作”的小說,是晚清小說大變革的產物,同類作品還有很多,《電術奇談》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部。引進西方新鮮的題材內容,實現本土文化與西方表層文化的嫁接,正是這類小說在內容和形式上的顯著特色。作者在書末《我佛山人附記》中說:“書中間有議論諧謔等,均為衍義者插入,為原譯所無。衍義者擬借此以助閱者之興味,勿譏為蛇足也。”比如第二回痛罵中國庸醫、第五回寫債主逼債情況,以及多處調侃當時世態的文字,就是在引進外來文化的同時,為了適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欣賞習慣。也正是這個原因,作者把外國地名改為中國式地名,把人名改為中國習見的姓名,使讀者對外國地名、人名 “免于記憶之苦”,又能抹去西方小說的 “痕跡”。
晚清小說題材擴大,品種增多,從西方引進偵探小說、科學幻想小說,就是明顯的例子。本書寫一件奇案的偵破,情節曲折盡變,設置“懸念”,職業偵探甄敏達認定兇手及其去向頗合邏輯,可以說是偵探小說; 寫喜仲達被電擊后四肢五官畸形、喪失記憶力,最后被電擊又恢復原形,這又可說是科幻小說。林鳳美與喜仲達相戀,因家庭反對而纏綿相思,在喜仲達失蹤后又愁思百結,作者在這方面用了大量筆墨,所以在書前標明“寫情小說”,這顯然也是為了迎合當時讀者的欣賞趣味。
總之,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方面,《電術奇談》顯現了近代小說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過程中的某些軌跡。
書中主要人物有印度貴族小姐林鳳美、英國青年喜仲達、偵探甄敏達、心狠手辣的英國醫生蘇士馬,以及喜仲達變形以后的鈍三等。鐘駿文在《小說閑評》中說:“其中寫仲達之達,鳳美之美,敏達之敏,鈍三之鈍,允能名副其實。”(1906年,載《游戲世界》)這是說,從姓名也可略見人物的特點。其中女主人公林鳳美的形象比較鮮明,個性特征也較突出。
林鳳美是一個美麗的印度貴族小姐,她愛上了英國青年喜仲達,在兩人相愛至結婚的過程中,她歷盡了磨難。古老的印度種姓制度在當時仍有影響,貴族女子不能與非貴族男子、尤其是與異國男子通婚,但她沖破了傳統的束縛,不顧家庭反對,私隨喜仲達遠走異國他鄉,這無異是一種叛逆行為。當喜仲達失蹤七、八天以后,她追尋到倫敦,求助于私人偵探甄敏達,并親自遍訪倫敦數百家銀行。此時醫生蘇士馬把喜仲達拋進點士河,冒名取走了喜仲達從印度匯至倫敦銀行的巨款。偵探訪得銀行巨款已被取走,即以為喜仲達已拋棄了她,勸她回印度,但她仍然表示懷疑,提醒偵探要查訪取款者到底是誰。這不僅表現了她對愛情的忠貞,而且顯出她的聰慧和機智。偵探甄敏達也對她暗暗嘆服:“這女子實在癡戀得可憐!我那樣開解她,她還是丟不下念頭,還要去查問真假,你想哪里有假的道理? “忽然又想到: “這件事雖然有些影跡,卻還不能算得真憑實據。鳳美所說再查的話,未嘗不是個道理,我何不再去問問呢?”這位偵探再去銀行查問取款者的身材、面貌,果然不是喜仲達,而是被人冒名頂替了。后來林鳳美與蘇士馬在法國邂逅,蘇士馬贈以金鐲,她認出這是贈給喜仲達的舊物,當即只身前往蘇士馬處責問,并進行了拼死的斗爭。為了追求幸福的愛情,她歷盡艱辛,不屈不撓,這又表現了她性格中堅毅果敢的一面。總之,林鳳美不僅美貌出眾,溫柔善良,忠于愛情,同時又有聰慧機敏、堅毅果敢的性格特征。作者還特意寫她在旅店中與妓女為鄰,她不受引誘,擺脫歹人的糾纏,表現她的純潔無瑕。鐘駿文所說的“鳳美之美”,不只是指她的外表的美,也是指她的內在的美。
書中其他人物也塑造得比較成功。喜仲達被電擊后變成鈍三,他形貌丑陋、行動遲鈍、神情癡呆,但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正義感,勤勞質樸,外表丑而內心美。甄敏達是個偵探形象,機敏過人,善于分析、傾聽不同的意見,有一副俠義心腸。比如當他查訪到喜仲達從印度匯至倫敦銀行的巨款已被取走,林鳳美交給喜仲達的珍寶沒有寄存在銀行,初步斷定這是喜仲達拐騙林鳳美的珍寶并拋棄了她,但他目睹林鳳美的“癡戀之情”,終于進一步查清取款者是冒名頂替者,使案情有了進展。他謝絕了林鳳美給他的酬金,決心查到水落石出。最后以一只金鐲為突破口,他當機立斷,迅速破案。“敏”,正是作者刻畫這位職業偵探形象的角度。
作者標明這部小說為“寫情小說”,這顯然是因為寫林鳳美思戀之情的筆墨比較多,整個作品的情節結構也是以戀情起、以戀情結。魯迅曾說過“吳趼人、李伯元式的冷眼旁觀調”的話 (《 〈某報剪注〉 按語》),那是指吳趼人的譴責小說。這部小說卻以飽含感情的筆調,寫兩個異國青年的相戀、相思,尤其是林鳳美的 “癡戀之情”。如寫林鳳美追尋到倫敦,找銀行打聽喜仲達的消息:
誰知倫敦的銀行有幾百家,明日正不知從哪一家問起,一時間心里又亂起來,呆呆的翻著這本 “行名簿” 去看,自己也不知看些甚么東西。后來困倦到十分十二分,方才上床朦朧睡去。到了天亮,梳洗過后,雇了馬車,到大街上去揀大的銀行,胡亂找上幾家。到后來可巧碰到倫敦銀行里去,鳳美將仲達的事細問那柜上的人。那人道:“喜仲達么,他二十一那天來過的,本來說要再來一次的。不知怎樣,這幾天總不見來,我還等他呢!”鳳美聽說,這一喜只喜得心花怒放,猶如拾得了異寶一般。又默默計算: 我同喜君二十日到的韶安,當日喜君便動身來倫敦,二十一正是到倫敦的第二天,此刻已隔了七、八天了,怎么還不來呢?這七、八天他住在哪里呢?因含笑問道: “這位喜君住在哪里? 先生知道么?” 那人道: “這個……我問問經理的總該知道,小姐請等一等。”說罷,到里面去了。此時鳳美心中猶如開了千朵蓮花一般,心想: 只等那人告訴了我他的住址,我出了銀行,跨上馬車,許那馬夫幾個酒錢,叫他加上幾鞭。好快呀! 到了那里,我也來不及握手,也來不及寒暄,我先要痛痛快快的埋怨他一頓,問他為甚么作弄我?這幾天不給一個信與我,害得我捱一天猶如捱一年一般。噯!這也不好,說起埋怨,哪里埋怨得許多?這點點小事情就埋怨起來,將來一生一世永遠的夫妻,不知有多少埋怨呢! ……正在這么想著,只見那人出來說道:“那天喜君來的忙得很,談了不到幾句話,并沒有提起住址……” 風美聽了,頓時冷了半截身子,把方才怒放的心花就凋謝完了,心想: 今日仍舊是白忙了半天……
林鳳美到銀行查訊喜仲達的下落,才引出下文甄敏達偵知有人假冒喜仲達之名取款,這是全書的一個重要關目。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沒有按傳統模式評述情節本身的進展,而是用大量筆墨描寫林鳳美的心理變化。先寫她心緒之亂,入情入理; 其次寫她得知喜仲達的消息后興奮喜悅,極其美滿; 再寫她想象見面情景,神情如繪; 最后寫她大失所望,轉喜為悲。知新室主人的眉批說此段 “寫癡情如繪”。又回末總評說: “此回雖仍是寫鳳美癡情,然而卻換轉一副筆墨,寫得忽喜忽悲,生出許多癡想……合而觀之,又確是一定之秩序,并非隨意變化出來。”這些評語不無道理。
《電術奇談》注重心理描寫、細節描寫,以至用夢境、幻想來表現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如寫她在旅店癡想,則用 “一個人對著那火爐烤火,手里拿著一根鐵枝撥著爐火”的細節,她想得發呆,以至 “不知幾時火已滅了,自家也不曾知道”。心理描寫的細膩、豐富,細節描寫的細致、逼真,是這部小說的又一特色。顯然,作者對傳統的小說技法有所突破。中國近代小說的變革,與翻譯介紹西方小說有一定聯系。魯迅說過,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不但在輸入新的內容,也在輸入新的表現法” (《關于翻譯的通信》) 吳趼人的這部小說雖然是進行了再創作,納入了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的外殼,但仍可看出一些新的表現手法。
上一篇:《生綃剪》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畫圖緣》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