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貴》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選自《孟子·盡心下》。以首句名篇。宋朱熹《孟子集注》說:“蓋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輕重如此……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賤也。然得其心,則天下歸之。天子至尊貴也,而得其心聲,不過為諸侯耳。是民為重也。”清康有為《孟子微》說:“此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蓋國之為國,聚民而為之,天生民而利樂之。民聚則謀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禮樂政法皆以為民也。但民事眾多,不能人人自為公共之事,必舉人任之。所謂君者,代眾民任此公共保全安樂之事。為眾民之所公舉,即為眾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東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為主而君為客,民為主而君為仆,故民貴而君賤易明也。眾民所歸,乃舉為民主,如美、法之總統。然總統得任群官,群官得任庶僚,所謂‘得乎丘民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也。今法、美、瑞士及南美各國皆行之,近乎大同之世,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也。孟子已早發明之。”此篇論述了“民重君輕”的觀點,把贏得民心看做治理國家的頭等大事,反映了孟子一貫主張實行仁政、施恩于民的“民本”思想。開篇先提出論點,然后分別論述,觀點鮮明,層次清楚,語言簡括,邏輯性強。
上一篇:《毛詩序》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水調歌頭·今日非昨日》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