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花》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著者上編署鐘心青,下編署鐘情心青。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十五回,上海申江小說社印行,光緒三十三年(1907) 3月出版;下編十五回,明明學社印行,同年12月出版,鉛印本,標明 “愛情小說”。
全書以名妓武林林與上海縣項大令之侄項慶如悲歡離合的故事為主線,兼敘中日甲午戰爭至日俄戰爭十余年間上海新黨的活動。作者的意圖是借青樓故事演述晚清重大政治事件,所以開卷就說: “茶花第二樓”的故事,“寫出來不輸冷紅生的《茶花女》”,因為能借此“組織出一個凄風苦雨的歷史”。故事主干是上海名妓武林林,杭州人,父亡,母女到上海投親,被騙墮入煙花。后曾隨秦姓到湖南,一年后下堂,在上海迎春坊重張艷幟,喜讀《巴黎茶花女遺事》,胸佩茶花,住處即稱“茶花第二樓”,以馬克格尼爾 (今譯馬格麗特) 自命,決心尋找 “真愛情”。當時上海縣項大令之侄項慶如,結交一批青年志士,爭稱“新黨”,戊戌變法失敗,鄺長素 (康有為)、良啟超 (梁啟超)被嚴拿,一些維新志士變節,“寫些效忠守正之詩文”。慶如等大失所望,“干云壯氣”消磨,沉湎青樓酒色,初識武林林。后慶如東渡日本留學,習政法速成科。學成回國,政局大壞,他認為當時中國猶如一間破屋,支撐難以持久,毀之重造又缺乏勇氣,由此逃避世事,憤世嫉俗,自稱 “東方之亞猛 (今譯阿芒)”,整日廝混于 “茶花第二樓”。
不料《香海報》載文,造謠項慶如是 “會黨中人”,武林林 “不無誅連之慮”等。原來京中要人王尚書招權納賄,無惡不作,聞武林林美艷,欲納為“側福晉”(妾),偵知林林屬意慶如,就唆使在滬走狗華中茂加以構陷。林林與慶如大驚,在新馬路私租小房,秘密結為夫婦。此時慶如大病一場,老家連遭水旱之災,田租無收,家道中落,兩人經濟竭蹶,借貸度日。后又變賣衣飾,在棋盤街開設“鏡清書局”,本小利薄,清苦異常。林林布裙荊釵,不向權勢屈服。
忽一日,慶如被數人誘至僻靜小街,遭到秘密綁架。這些人聲稱奉制臺札子解赴南京,并將“革命軍大統領孫致淮陽等處兵馬副元帥項”的偽造公函塞進慶如口袋。審訊之際,搜出偽造公函,慶如就被誣為孫中山手下的 “匪黨頭目”。南京制臺欲置慶如于死地,慶如百口莫辯。林林聞訊,自思 “要救慶如,只能犧牲自己幸福”,就表示 “聽憑擺布”。于是北京來電,稱“項慶如系屬誤拘,即可釋放”。最后林林自作挽聯:“一代紅顏為君絕,三生遺恨在人間。”慶如被關押半年,自南京回上海,重游“茶花第二樓”,物是人非,美人已去,無限傷感。小說結尾,慶如之友公平一(“公平議論”之意) “歸結新茶花”,稱小仲馬筆下的亞猛“何必遽而絕情”,而林林“除此一著,實在無可解免”,所以林林為救慶如性命再作馮婦,慶如始終系情林林,《新茶花》故事勝過小仲馬的《茶花女》 了。
寫洋場才子與妓女的糾葛,曾經是晚清時期頗為流行的題材,“惟才子能憐這些風塵淪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識坎坷不遇的才子” (魯迅: 《上海文藝之一瞥》)。這類小說普遍存在著內容庸俗,格調不高,故事結構雷同等問題。但《新茶花》卻能通過慶如和林林的遭遇,反映清末的黑暗政治,展現中日甲午戰爭至日俄戰爭十余年間的重大事件,貶斥清廷官僚貪婪顢頇,痛心于列強欺凌,痛罵清廷顯貴對洋人“掇臀捧屁”而喪權辱國,確實有一定的深度。不僅如此,就是連項慶如和武林林的愛情悲劇本身,就是清末的黑暗政治造成的,作者具有不向當權者的迫害低頭、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積極意義,這顯然要比當時流行的洋場才子與妓女的風流故事高出一籌。
小說用墨最多的人物項慶如,形象比較鮮明,有一定的典型性。他是一個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青年士子,受到新思潮的影響,與一批維新志士一起參與 “新黨” 活動。百日維新失敗,面對清統治者的殘酷鎮壓,加之部分維新人物變節,他開始失望,感到迷惘,繼而消沉頹廢,用“醇酒婦人”排遣苦悶。為了尋找出路,他出洋留學,受到 “歐風美雨”的浸染,他又決心回國參與變革現實,干一番事業。可是目睹國內政局敗壞,列強加緊侵略,又使他陷入極度的苦悶之中。他既缺乏勇氣投身革命,又不愿成為清統治者的幫兇,聲稱:“我但愿作青樓的狎客,不愿為朱門的走狗也!”一方面,他痛恨某些歸國留學生阿附清廷,并與之絕交; 另一方面,他又勸說周容(鄒容)等不可冒險宣傳革命,又因 “勸不轉”革命者,“只得付之一嘆,疏遠了《蘇報》”。盡管項慶如逃避現實,但仍然逃脫不了統治者的迫害,受盡非人的折磨。項慶如意志薄弱,經不起挫折,在嚴酷的現實面前終于消沉下去。但他憤世嫉俗,痛恨腐敗的清統治者,從不向當權者搖尾乞憐,也不出賣投身革命黨的朋友。特別是他始終執著地與武林林相愛,不屈服于權勢,甘苦與共,最后兩人結為夫婦。可以說,這是一個有一定社會意義的典型形象,在晚清小說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武林林與項慶如的悲歡離合,雖然部分地移植了小仲馬《茶花女》故事,但不是生硬模仿,而是植根于當時上海這個畸形社會的生活土壤的。書中名妓往往可考,如女主人公武林林,其原型即是名妓李三三。吳趼人《上海三十年艷跡》的 《李三三》條,所記李三三身世與武林林大體相同,只是小說作者揉合了其他名妓的事跡,賦予了強烈的政治色彩。武林林從杭州到上海投親被騙入火坑以后,心心念念企盼獲得真正的愛情,常說: “上海巨富,專門結交官場,無惡不作”,“難道區區銅臭物能買我這個身體么?”還說: “我直要等到有真愛我真敬我的,我方肯把真愛情報他呢!”由于她屢遭不幸,受盡欺凌,對當時社會的污濁有深刻的認識,而容易接受新思潮的影響,與項慶如傾心相愛。她蔑視富貴榮華,甘愿與窮學生過著清苦生活,變賣自己的衣飾,甚至借貸度日。她被迫答應做王尚書的小妾,乃是為了營救項慶如出獄。最后她以死抗爭,表達了對項慶如的至死不渝的愛情,在惡勢力的迫害面前決不低頭。如寫華中茂派保姆為說客,引誘武林林就范的情形:
從此日日的變賣金珠衣飾,又約了幾個股東,在棋盤街上租了一間房開起一個鏡清書局來……只可惜書坊的利錢微薄,所賺的還不夠所用的,加之上海連年米珠薪桂,房價飛增,新馬路的大房子住不起了,只好退掉,在左近又租了一間,局面狹小,比前大不同了。林林此時只穿得洋布的衫裙,只帶得包金的釵環,卻依舊愛茶花如命,天天把它簪在襟上……
有一日,娘姨阿寶拿了幾樣餅餌,來看望林林,恰好慶如在店未歸,林林正在那里做些針線。阿寶見她身上十分寒儉,不覺嘆道: “我如今在華大人公館里伺侯他第三姨太太,也是堂子里出身……如果肯嫁華大人,哪怕他不樣樣奉承你? 一定是要蓋過三姨太太! 何況他還不敢自己討,是替王大人討的。你想王府里富貴,還說得盡么? ……如今項大少變成蹩腳先生,你也該走了! ……”原來這阿寶不會說話,夾七夾八傷觸了林林。只見林林柳眉蹙起,杏眼睜來,指著阿寶的臉上,直向上去道: “你是我什么人,要你來管我?我窮我的,與你什么相干?你受了華中茂這賊的指使,要想來說動我,不要做這個夢了!我自己情愿窮,干你屁事!”阿寶嚇得倒退幾步,忙分辨道:“不是呀!我是為相處幾年,見你落薄了,心上不忍,故此勸你幾句,是為好呀!”林林怒氣不息道:“我身上雖是落薄,心中卻十分安逸。能過這種清凈的日子一天,便死也是甘心的! 若叫我做大人家的姬妾,與主人性格不合,雖是享受富貴,譬如金籠養鴿,哪里有天空高飛的舒服呢!……”阿寶道:“先生立志如此,我也不敢再勸,只是華中茂諄諄的差我來,如何回復他呢?”林林道: “你去叫他死了這條心罷! 說武林林今生就此定局,不可改移的了!”
阿寶沒趣,只得快快回去,告訴了中茂。中茂大怒道: “這妮子如此可惡! 苦到這般田地,還是倔強! 我若不把她收伏,不用在上海住了!”因想了一回道:“有了! 阿寶你且去歇息,我自有收拾她的法子,必要把她弄得來,才顯我的手段。看她逃到哪里去!”阿寶諾諾退出,華中茂自去辦理不提。
這一段先敘描武林林的生活清苦情狀,作為鋪墊,接寫阿寶乘機前來勸說她離開項慶如。阿寶原是林林的女傭,因林林被迫害后生活艱難,又到華中茂家服侍三姨太太,故被派來做說客。在此之前,京中王尚書要納林林為妾,遭林林反抗,就唆使在上海的走狗造謠慶如是革命黨人,并以林林也將受株連相威肋。兩人為逃避迫害,另覓住處,秘密結為夫婦。華中茂得知后,多次派阿寶來勸說。林林的回答,句句擲地有聲,充分展現了她的內心世界。在清末小說中,描寫妓女的小說不可勝數,但象武林林這樣“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確實是獨具光彩的。
全書以慶如與林林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并通過慶如相識的十余名留學生回國后不同的社會經歷和生活道路,穿插敘描十余年間的重大政治事件。這樣的結構布局,使小說具有廣泛的社會內容。例如,回國留學生親歷了庚子事變,清廷的“立憲”“新政”、行刺五大臣、康有為保皇派活動、秘密會社、蘇報案、日俄戰爭,以至官場丑聞、青樓花榜等等,網羅晚清十余年間政事。這些事件,穿插于項慶如與武林林相識、相愛、結婚至被迫離散的過程中,而且都是項慶如所熟識的回國留學生親身經歷的。《小說林》第一卷載《小說管窺錄》說: “是書以名妓杭州武林林與項慶如為主,兼敘近十年海上新黨各事,語皆征實,可按圖索焉。東鱗西爪,頗多軼聞。”小說敘描了留學生回國后的動向,他們或辦學堂,或開書局、辦雜志,或充“風流班首”、自甘沉淪,或參與會黨起事。有賈新民 (假新民)、賈鈞人(假軍人)者,效忠清廷,為虎作倀;有參加京師考試、欽賜翰林、舉人,“得意長安道”者; 有追隨孫中山,“專門主張革命”者;有組織“拒俄義勇隊”,為救國而奔走呼號者;有創辦文化事業,主張科學救國、教育救國者; 也有同室操戈、勾心斗角,或消極厭世、醉花坐月者。小說勾畫了回國留學生急劇分化的“眾生相”,從各個側面反映出那個動蕩而黑暗的時代。作者的立意和構思,正是要把項、武兩人的愛情悲劇置于特定的社會背景之中,因而是比較高明的。
上一篇:《新年夢》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新野叟曝言》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