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夢》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蔡元培著,不分回。甲辰年 (1904) 正月初二至初十日 《俄事警聞》第65、66、67、68、72、73號連載。
小說主人公是一個自號“中國一民”的支那人,他十二歲時離家外出,跑到通商口岸作工度日,兼學英、法、德三國文字,又到美國、法國、德國游歷,進了德國高等工業學校,卒業后又游歷英吉利、意大利、瑞士等國,還到俄國考察。及至回到初次出門的通商場,已經三十多歲了。按蔡元培于甲辰年為三十八歲,自謂“吾亦一民耳,何謂民友?”乃取“周余黎民,靡有孑遺”二句中字,改號“民友”為“孑民”,則小說中之“中國一民”,頗有作者自況之意,但其時蔡元培尚未游學歐洲 (蔡元培初次游學德國,為1907年丁未),所以又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小說寫癸卯年除夕,“正逢日俄兩國為著支那人的土地開戰,一天總有許多警報到這通商場來”,但這通商場的人,“還是討債的討債,求人的求人,祭神的祭神,吃酒的吃酒,忙個不了,連那報紙都沒有工夫看了。”一民先生道:“呸!地球繞太陽一周,算是一年,不知是那一天起的,這些三百六十五日里面,隨便那一天都可以當除夕、當元旦的,今天就值得這樣看重么? 況且鬧的都是為一家起見,連那自己土地送給別人做戰場都不管,這真是家人罷了; 要是有一天,從家人進一步到成了國人的資格; 或者又有一天,從國人再進一步成了世界人的資格”,國家才有一番新局面?!凹胰恕?、“國人”、“世界人”之說,似源于梁啟超。他在《汗漫錄》中曾經說過:“余生九年,乃始游他縣,生十七年,乃始游他省,猶了了然無大志,夢夢然不知有天下事,余蓋完全無缺不帶雜質之鄉人也。曾幾何時,為十九世紀世界大風潮之勢力所沖擊所驅遣,乃使我不得不為國人焉,浸假將使我不得不為世界人焉?!敝皇菑淖晕殷w驗而言的,蔡元培則發展為全新的政治概念。一民說:
人類的力量,現在還不能勝自然,如時疫水旱的事,終不能免,是因為地球上一國一國的分了,各要貪自己國里的便宜,國與國的交涉,把人的力量都縻費掉了; 一國所以不能勝別國,不是土地失去,就是利權讓人,因為一國中又是一家一家的分了,各要顧自己家里的便宜,把人的力量都縻費掉了。如今最文明國的人,還是把他力量一半費在國上,一半費在家里,實在還沒有完全的國,那里能講到世界主義?先要把沒有成國的人,都叫他好好兒造起一個國來才好。現在史拉夫人、支那人,都是有家沒有國的,史拉夫人口造新國的一天多于一天,支那人想的都少,還是天天自己說是“中國人,中國人”,真厚臉皮嚇。其實,造個新中國也不難,只要各人都把縻費在家里的力量充了公就好了。
一民認為,中國之所以貧弱,是因為中國人“各要顧自己家里的便宜”,是有家沒有國的 “家人”。要造成新中國,關鍵在于各人把縻費在家里的力量充了公,成為真正的 “國人”。
懷著這樣的主義,一民在甲辰年正月初一做了一個美夢。他夢見由各地方公舉議員的議會已經召開,議會大聲疾呼:“現在不切切實實造起一個國來,怕永遠沒有機會了!”針對政府于日俄戰爭宣布 “局外中立” 之舉,振聾發聵道:“ ‘局外’到底了,連造新國的材料都沒有了,那時候才是真絕望哩!”為此,議會提出了驅逐假冒公意的“幾個糊涂東西”的主張,說:“這仿佛一個店鋪,被一個冒充管帳的人,私造印章,把貨物盜賣給別人”,于此“打個電報,做篇文章,是不中用的”,只有憑實力“把這冒充管帳逐了,還要與取貨的評理;評不下來,就要開戰” 才行。小說沒有正面交代如何逐去 “冒充管帳” 的經過,只是從后文敘列強各國欲干涉中國時可看出皇帝是被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了的。那么,蔡元培為什么不在小說中大書持書驅逐皇帝的經過呢? 除了必要的避忌之外,大約還與他不贊同將“排滿”與革命混為一談,尤其是不贊成 “殺盡胡人” 的見解有關。他在光緒二十九年 (1903) 發表《釋 “仇滿”》,認為滿人之血液、風習,久已與漢族混雜同化,所謂“滿州人”,不過是“政略上占有特權之一紀號焉耳”,“茍滿人自覺,能放棄特權,則漢人決無殺盡滿人之必要”,顯示了 “不爭種族貴賤之別” 的博大胸襟。因為在蔡元培的觀念中,革命與立憲并不是完全排斥的,他在1901年的一次講話中說: “國憲三變: 曰專制,于春秋為據亂世; 曰立憲,為升平世; 曰共和,為太平世?!北局敖袷澜缯w惟立憲最宜”的思想,他號召說:“烏呼,我國苦專制久矣,誠以諸君宗旨之正而引而申之,擴而充之,以灌輸立憲思想于國民之腦中,則政體改革之機,必有影響于是者。”在蔡元培看來,革命純然是實現立憲之手段,這同當時盛行的以革命等同于排滿,甚至 “以為只要推翻滿清以后,就是中國人來做皇帝,他們也是歡迎的” 思想傾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新年夢》的重點,在敘述驅逐了“冒充管帳”以后,新中國所實行的內政外交的革命。小說指出,各人只看到自己的 “小家當”而看不到國家這個 “大家當”,“并不能專說人心不好,實在有許多老法子把他束縛住了。如今要把老法子統統去掉,另定一個章程:一個人出多少力,就受多少享用;不出力的,就沒有享用,叫他那因果絲毫不差,那自然人人著力了?!痹趯榈某浞终{查和區劃建筑的基礎上,將人的職業分作兩款: 一為 “變化原料”、“移動貨構” 的普遍職業,一為 “從精神上用變化移動等手段” 的教育、書報、歌舞以及 “專門除害”的醫療、裁判的特殊職業。又規定每人一生中,七歲以前是受撫養的時候,七歲到二十四歲是受教育的時候,二十四歲到四十八歲是做職業的時候,四十八歲以后是休養的時候;而每人一日之中,做工八時,飲食談話游散八時,睡散八時。這樣,就可以 “把縻費在家里的力量充了公”,造出個新中國來了。針對每個人只要有一個職業利益都是一樣,怕“從此最辛苦、最艱難、最危險的事沒有人干了,世界就怕沒有進步了”的疑問,小說說:
人的做工,于他身體上精神上不相宜了,才要偷懶; 要是很相宜的,就硬阻止他也阻止不了。譬如,眼是能看的,硬教他合著不看,可以么? 耳是能聽的,硬教他按著不聽,可以么? 呼吸是肺的利益,鼻子偏替他做工; 食物是胃的利益,口舌替他效勞。我們國里面有這幾等做工的人,就同身體上五官四肢,只要不誤用就好了?!瓏锩嬗幸环N職業,總不怕沒有相宜的人。至于工藝一門,最重的是制造機器,凡有危險的事,都可用機器代做。不過辛苦艱難是有的,照變通辦法的條例,費力多的職業,每日并不必限定八時,這就不相妨了。
據蔡元培口述《傳略》中說:“是時西洋社會主義家,廢財產,廢婚姻之說,已流入中國。孑民亦深信之。曾于《警鐘》中揭《新年夢》小說以見意?!逼鋵崳≌f中宣傳的按勞分配的原則,以及視勞動為人生本性的觀點,才是更帶社會主義性質的,當然這是一種空想社會主義。1914年時,劉師復曾說:“今日一般人之心目中,以為言社會主義者有二人焉,即孫逸仙與江亢虎是也。”比較起來,蔡元培的主張要更早一些。蔣維喬于民元 (1912) 作文謂蔡元培 “夙抱社會主義,顧不輕以語人。蓋壬、癸之間,知革命主義者尚鮮,至社會主義,則未經人道,偶有一二留學生道及之,類皆不矜細行,為世詬病?!薄缎履陦簟肥壮@種空想的社會主義,以為它是臻中國于富強的必由之路,應該說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
為要實行此種社會主義,單單驅逐 “冒充管事的人”是不夠的。這就一方面要對廣大民眾進行啟蒙教育:“新定的國法,上、中流人是不用說的了,就是下等社會,他因為有許多小說、唱本、演說壇、戲院,都就他們平日頂羨慕的、頂嫌惡的、頂憂愁的、頂怕懼的,反反復復比較苦樂、聯合因果,就他們知識,發見有一線光明的門徑,盡力的感動他。又先造個模范村,先教上流最明白人實行起來給他們看,所以也沒有一個不贊成了?!绷硪环矫妫瑢τ诎l狂一樣硬要設法阻撓新法的幾個 “冒充管事”、“向稱富翁” 的人,“只好下點辣手了”: 由地方議會斷定有罪,立刻處死。那動刑的手段是很有小說趣味的: 裁判所運用駕駛電氣的手段將其擊死,身上印著 “某罪某刑”字樣,真同俗間傳說的雷公擊人一樣,防也沒法防,躲也沒處躲。處死了一、二百人,反對黨也慢慢的投降了,不到一年,竟做到全國一心,那些預定的事,竟是如心如意地辦下去了。蔡元培所設想的兩手從道理上講何嘗不是,只是未免輕松易與了一些。
由于國法的政變,支那的兵知道土地是自己的產業,他們是為自己而戰,立刻與俄宣戰,恢復了東三省;國法改變以后,國中的人彼此沒有爾我的分別,對了外國倒分得十分精細,把從前所訂造鐵路、開礦山的合同都廢了: 租界上住的支那人,不愁沒有事業,都不肯做買辦、通事、西崽,仰外人的鼻息,外國租界也被贖了回來。又經過與外國聯軍的一番惡戰,因了中國人“把中國作為自己的靈魂”,外國人想買個奸細也買不出,而外國“不論什么文明,總還在生計競爭的圈子里”,用錢買通幾個高等奸細,終于將各國的海陸軍擊敗,把從前叫做勢力范圍的統統消滅了。
蔡尚思在比較蔡元培與孔子理想異同時說:“孔子的理想社會在過去,故信仰今不如古的退化論;先生的理想社會在將來,故信仰后優于前的進化論。”蔡元培不是泛泛的進化論者,他站在全人類未來的高度,使得他的新中國夢大大超越了當時強種強國的水準,提出了世界大同的理想:“我們雖然戰勝,但并不要借此占便宜,趁著各國軍備零落的時候,就提出弭兵會的宗旨來,請設一萬國公法裁判所,練世界軍若干隊,裁判員與軍人皆按各國戶口派定,國中除警察外,不得別設軍備。兩國有齟齬的事,悉由裁判所公判; 有不從的,就用世界軍打他。”從此各國竟沒有了戰事,民間漸漸康樂起來。中國的文明事業達到頂點。不到六十年,中國的新法傳遍了五洲,“大家商量開一個大會,想把這些國□都消滅了,把那虛設的萬國公法裁判所、世界軍也廢掉了,立一個 ‘勝自然會’。因為人類沒有互相爭斗的事了,大家協力的同自然爭,要叫雨晴寒暑都聽人指使,思要排馭空氣,到星球上去殖民,這才是地球上人類競爭心的歸宿呢?!?/p>
蔡元培不是小說家,他以思想家教育家的身份寫小說,充分注意到小說“文理淺近,尤有語言文字合一之趣”,且“所以激刺感情,而輔莊語不足”的特點和功能,從闡發學說“正大確實之義”的角度看,是極有價值的; 小說承繼了梁啟超首創的以正筆寫中國美妙誘人的 “未來”的展望體的路數,而在以夢的形式展望未來的同時,又時時環顧黑暗的現實,因而帶有更為沉郁凝重的意味。
上一篇:《新中國》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新茶花》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