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高陽酒徒
典源出處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門上謁曰: ‘高陽賤民酈食其(yi ji),竊聞沛公暴露,將兵助楚討不義,敬勞從者,愿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問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對曰:‘狀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注。’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 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 非儒人也。’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復入報曰:‘客,天下壯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謁。曰:‘走! 復入言,而公高陽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人!’”
釋義用法 酈生名食其,本為監門小吏,他聽說沛公 (劉邦) 領兵經過當地,即去投拜進言。開始劉邦以為他是個儒生,不愿意見他。酈生大聲怒叱使者說,我是個高陽酒徒! 不是什么儒生。高祖聽了,馬上立起說,快請客人進來。后以此典指飲酒狂放不羈,胸懷才略的人。
用典形式
【高陽侶】 唐·柳宗元:“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唐·李商隱:“高陽舊徒侶,時復一相攜。”
【高陽徒】 唐·杜牧:“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清·陸寅:“兄袁盎,弟灌夫,相逢自負高陽徒。”
【高陽入謁】 宋·辛棄疾:“更高陽入謁,都稱齏臼; 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高陽酈生】 宋·黃庭堅:“何如高陽酈生醉落魄,長揖輟洗驚龍顏。”
【高陽酒伴】 宋·劉瀾:“思量遍,前度高陽酒伴,離驚悲事何限!”
【高陽酒徒】 唐·李白:“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宋·陸游:“世無魯國真男子,心憶高陽舊酒徒。”清·趙執信:“招邀恐不赴,豈知高陽酒徒酒外無能謀。”
【酒徒高陽】 宋·辛棄疾:“閑意思,老風光,酒徒今有幾高陽。”
上一篇:詩詞典故《高祖斬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魴魚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