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太平圣惠方》簡稱《圣惠方》,是北宋翰林醫官院醫官王懷隱、陳昭遇等人集體編寫,屬官修方書,刊于992年,全書100卷,共分1670門,錄方16834首,是以收錄方劑為主的綜合性醫學著作。
《太平圣惠方》廣泛地收錄了民間效方和北宋以前的各種醫方書的內容。內容依次為:總論部分,即診法、處方及用藥的論述;以虛、實、風、冷、熱等為綱領,論證五臟六腑病及治方;論傷寒、時氣、熱病及治方;論風病和勞病;論眼,口齒、咽喉、耳、鼻等病;論服石與解毒;論頭面、胸腹、腳氣、霍亂、消渴、水病、黃疸、淋痢等雜病;論痔、痛、皮膚、瘰疬、損傷等外科病;論婦人病;論小兒病;論神仙、丹藥、食治、補益等病證;論明堂針炙。每證之前,均以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冠于首,兼引《內經》、《難經》、《傷寒論》、《千金方》等文,詳列處方和各種治法于其后。書中即保存了兩漢與隋唐之間的名方,還再現了許多已佚醫書的內容,對了解當時醫學發展狀況和保存醫學資料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提供了對《傷寒卒病論》研究的歷史考證資料。又如對《點烙36黃經》的內容,通過本書的收錄,可窺見其對36黃證的認識及應用腧穴處和方劑治療法。本書所輯方數量較多,但選材比較蕪雜。本書解放后有排印本。
上一篇:《大眾哲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