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佳話》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全名《西湖佳話古今遺跡》,通俗短篇小說集。題“古吳墨浪子搜輯”。有金陵王衙精刊本,首有康熙間自序。乾隆辛未(1751)會敬堂藏版杭州文翰樓發兌本。光緒年間上海文選書局石印本。1804年日文刻本,題《通俗西湖佳話》,凡四卷。198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據金陵王衙本校點出版,題名 《西湖佳話》。全書十六卷,每卷一篇短篇小說。
《西湖佳話》記述了葛洪、白居易、蘇軾、駱賓王、林逋、蘇小小、岳飛、于謙、濟顛、辨才、文世高、錢镠、圓澤、馮小青、白娘子、蓮池等十六個杭州的著名人物。通過這些人物描寫,反映了杭州西湖廣闊的文化歷史背景,作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一、記杭州的名人韻事,介紹西湖的人文景觀。
杭州為中國六大古都之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西湖不僅有秀美的自然景觀,更因杭州豐富的歷史文化形成的人文景觀而著稱于世。《西湖佳話》從七個方面對杭州的名人掌故作了介紹。
1. 記杭州的帝王。《錢王霸跡》寫錢镠本是一個臨安的私鹽販子,投軍董昌后屢戰屢勝,成杭州刺史,封越王、吳越王。李存勖滅梁建后唐,在五代十國的混亂中,錢镠建國自立,興修海塘,發展農耕,杭州一帶免遭兵革之災。八十一歲終,囑子孫善事中國,謀求國家統一。這位杭州的帝王,以“上尊朝廷,下仁百姓,保全土地,不遭涂炭”,受到杭州人的懷念與崇敬,立祠祭祀于西湖之上。
2. 記杭州的名將名臣。《岳墳忠跡》寫南宋名將岳飛屢建軍功,直至朱仙鎮大捷。寫岳家軍勢如破竹,沿途百姓歡聲雷動的動人事跡。收復中原在即時,高宗、秦檜以十二道金字牌召還,岳飛在杭州被害,墓葬于西湖棲霞嶺。與此題材相類的還有《三臺夢跡》,寫明代名臣于謙,從少年時在杭州的生活寫起,記其后來為官公正無私,賑濟災民等許多惠政。土木之變后,明英宗被俘,他重振朝綱,立景泰帝,守衛京城,大敗來犯之也先,迎英宗還朝。最后,與岳飛一樣,被誣殺害,歸葬于西湖三臺山。作品記述了這兩位杭州的民族英雄,說明西湖并非只是花柳繁勝之地,在“西湖靈秀之氣中,有正氣為之主宰,故為天下仰慕不已耳”!
3. 記名刺史、名知府惠政于杭者。《白堤政績》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的重修六井、治理西湖、修筑湖堤等政績。與之相類的《六橋才跡》寫宋代大文豪蘇軾兩度來杭的事跡。被貶為杭州通判時,他度鄭容等官妓落籍從良,題扇得錢為小民還債。神宗時再來杭州為知府,寫他掘茅山之河受江潮,開鹽橋之河受湖水,根治六井之湮塞及再治西湖等利民之舉。杭人感白、蘇二公之舊德,于孤山建白、蘇二公祠。
4. 記杭州著名的隱士、高人。《靈隱詩跡》記初唐文壇 “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因反對武則天稱帝獲罪,避禍于杭州靈隱寺為僧,與詩人宋之問吟詩聯句,有 “樓觀蒼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等名句,為西湖山水、為靈隱千秋生色。《孤山隱跡》記宋代隱士林逋,經史百家無所不通,書畫詩文皆有造詣。然恬談自守,終身不仕。于孤山種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成千古名句。小說通過對這些人物的記述,以增添西湖的清氣高風。
5. 記西湖上之名妓。《西泠韻跡》記六朝南齊錢塘著名歌妓蘇小小。蘇小小住西湖之西泠橋畔,性慧心靈,姿容如畫。常乘油壁香車,往來湖畔,遇騎青驄馬之少年阮郁,兩人相戀。婚后三月,阮郁因父在朝有急變之事而離去,遂不復返。蘇小小獨自乘車于山水幽奇處遺懷,偶識鮑生于貧困之中,慷慨贈金助鮑生赴考。后鮑生為滑州刺史,再來拜謝時,蘇小小因孤凄憂傷已死,葬之西泠。蘇小小是“千秋具慧眼,有血性的奇女子”。西湖又添一份韻致。
6. 記杭州的名僧道祖。杭州之佛教始于兩晉。吳越時有據可查的寺廟已二百余所。《咸淳臨安志》載南宋寺廟四百二十余所,宋末更多。杭州自有“東南佛國”之稱,這里高僧云集。《西湖佳話》 中有四篇是專記佛門大師的。《南屏醉跡》記南宋時凈慈寺濟顛和尚,佯作顛狂,嘲弄官府,折服權貴,專行善事,濟困扶危,是民間信仰中半神半人的人物,非常成功的藝術典型。《虎溪笑跡》寫北宋龍井寺辨才法師與蘇東坡的友誼。《放生善跡》寫五云山云棲寺蓮池法師棄功名入佛門,在杭州修寺造池的功績。《三生石跡》寫唐代天竺寺僧圓澤與隱居于下天竺的李源結為知己,于蓮花峰下石頭上訂“三生之約”。圓澤死前,囑李源與圓澤轉世之新生兒、十三年后葛洪川畔之牧童再相見。李源均如約,后結廬終老于三生石邊。西湖三生石,遂成生死不渝的友誼的象征。寫道教的數量不多,只《葛嶺仙跡》一篇。晉代的葛洪是道教丹鼎派之祖,《西湖佳話》將他放在首卷。寫葛洪棄家學道,每以仙術濟人,記其晚年在西湖葛嶺煉丹及八十一歲尸解成仙的傳說。
7. 記西湖上流傳的愛情婚姻故事。這方面寫了三個故事,各具特色。
《斷橋情跡》寫蘇州士人文世高與西湖邊劉萬戶家小姐劉秀英在斷橋邊一見鐘情。文世高攀樹上樓約會,不慎樹枝折斷墜地而死。秀英悲且懼,自縊樹上。父母不敢聲張,合葬之。盜墓賊發墓時兩人復活,逃至蘇州成親,后與父母團聚。這是一個頌揚自主婚姻的故事。但情節的偶然性較多,降低了感情的感染力。
《梅恨跡》寫維揚女子馮小青才高貌美, 為杭州馮生娶為妾。大妻不容,囚禁于西湖孤山。馮小青讀《牡丹亭》感傷身世,郁郁而死。這是一篇抨擊一夫多妻制婚姻的作品,以悲劇結束,在同類馮小青題材的作品中文筆較佳。
《雷鋒怪跡》是一神怪故事,以后發展為著名戲曲 《雷峰塔傳奇》、《白蛇傳》。這里可以見到故事發展的軌跡。小說中的白娘子對許宣、對愛情有摯著的追求,但她身上的 “妖氣” 尚未凈化。白、許愛情主題也欠明朗。許宣時常有想除掉白蛇精的念頭,并主動找法海。法海用缽盂將白蛇壓住后,“許宣又化緣而成了七層,使千載萬載,白蛇與青蛇不能出世”。這說明作者的同情并不在癡情的白娘子一邊。文章開頭就說“雷峰一塔,考其始,實為鎮怪而設”,故《雷峰怪跡》不過是一個 “鎮怪”故事。這是白蛇故事發展中處于過渡階級的一個文學現象,顯示了它的不成熟和瑕瑜互見。
《西湖佳話》由帝王、名將名臣、名刺史、名知府而介紹了杭州政界值得懷念的人物; 由隱士、文人、名妓而介紹了杭州的社會名流; 由高僧、道祖而介紹了杭州宗教界的知名人士; 兼及風流佳話神怪傳說,反映了西湖豐富的人文景觀。
二、對杭州的繁榮興盛,作史貌性的選述。
《西湖佳話》在 《白堤政績》 中說: “西湖山水之秀美,雖自天生,然補鑿之功,卻也虧人力。”提出了杭州之所以被稱為人間天堂,主要是人的努力,即:“景物因人成勝概”的觀點。事實上西湖本是一小海灣,秦漢時西湖南面大片土地尚在海中。隨著錢塘江帶下與海潮涌上的泥沙逐漸堆積而成陸地。杭州的繁榮開始于唐,與海上貿易的開辟有關。而杭州成為名城,則在吳越和南宋。杭州的繁榮,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固海堤,防御海潮的侵襲,這是杭州這塊陸地得以保存的基本保證; 二是解決淡水源,使飲水問題、農田灌溉問題得以解決。這些是都市人口增長的基本條件,也是杭州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在城市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上,再據湖山名勝的極大優勢,從而成為天下名城。《西湖佳話》對這幾個方面,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1. 筑海塘以御海潮。浙江潮以其怒濤洶涌為天下奇觀,然而它本是杭州之一大患。唐代就有:“數千萬畝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等許多兇災的記載。錢镠發動民工筑堤,長三十三萬八千五百九十三丈,稱“錢氏捍海塘”或 “錢氏石塘”,捍衛了杭州城的存在。杭州居民亦始從“鹽鹵之苦”中解脫出來,土地得以淡化,此為杭州成為富庶的魚米之鄉奠定了基礎。文天祥在《論五代史書武肅王事》中說: “筑塘射潮,非止一時之保安,實有千年之功德,洵堪百世之楷模。”對這樣一件大事,《西湖佳話》在《錢王霸跡》中,以夸張的手法,寫錢王射潮,向潮頭射箭,不準其任意洶涌,以 “英雄之氣,直奪鬼神! 即潮頭被射時,恰似有知的一般,他不敢沖突到岸邊,竟撤轉潮頭,霎時退去”。寫錢镠不肯向潮神低眉,他的神威壓倒了潮神,“自此以后,潮頭奔來,絕不沖岸”,錢镠也因此被封為鎮海節度使。作品不是以寫實的筆觸反映錢镠筑海塘之功,而是寫他衛海塘之神威,贊美他與自然斗爭時的大無畏精神和對杭州的千秋功績。
2. 對治理水系的反映。
杭州本是海灣,水質咸苦,《西湖佳話》記唐初“杭州一帶地方,還都是沮洳斥鹵之所,居民稀稀疏疏不能生聚,何況山水”。大歷年間李泌為刺史,始于城中鑿六井,使居民免飲苦咸之水。五十年后,白居易為刺史,重修六井; 根據杭州“春多雨,夏秋多旱”的特點,大力治理西湖,筑湖堤蓄水,“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田十五余頃; 每一復時,可溉五十余頃” (白居易 《錢塘湖石記》)。《西湖佳話》 的 《白堤政績》,寫白居易治理西湖,興修水利,使 “百姓竟無荒旱之苦”。白居易離任時,百姓“皆來擁著馬頭相送”,白居易留詩告別,錄有“惟留一湖水,與汝救荒年”句,寫的就是杭州水系之治理。《六橋才跡》,再寫北宋蘇軾為杭州知府,六井己湮塞,西湖葑草叢生,滿湖壅塞; 且江潮入市,多淤泥,為市民大患。作品寫蘇軾再疏浚西湖,修河道,分別疏導潮水及湖水。他們的功績都是為杭州人民解決飲水及農田灌溉問題,使杭州成為魚米之鄉。由于治理西湖水系的是兩位大詩人,他們在開發西湖興修水利時,將西湖逐步修筑成美麗的名勝。加上他們又為西湖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給西湖以藝術美的價值,以至“竟天下聞西湖之名矣”。作品反映了西湖逐步繁盛并成為名勝之地的發展情況。
3. 反映西湖名勝景點的形成及掌故。
西湖在美麗的自然景觀的基礎上逐步又與人文景觀結合,形成了許多著名的景點。《西湖佳話》敘述的正是許多景點的掌故。如《葛嶺仙跡》,介紹杭州西湖寶俶塔西之嶺之所以名葛嶺,乃晉代葛洪于此修煉所致,“地借人靈,垂之不朽”,故嶺以人之姓而得名。《白堤政績》寫白居易治理西湖時,又 “動了一片山水之興”,“筑了一條長堤”,“又在長堤上,種了無數桃李垂楊,到春來開放之時,紅紅綠綠,綿延數里,竟象一條錦帶”,于是游人不絕。這里交代了西湖“白堤”的緣起。《六橋才跡》寫蘇軾在杭再治西湖時,將“葑草去盡,筑了長堤”,“堤上造六橋,通水利以便游舫之往返”。六橋分別命名為映濃、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堤之兩傍,都種了桃柳芙蓉”。這里交代了西湖“蘇堤”的來歷。其他如《孤山隱跡》寫林逋種梅使孤山成觀梅勝景; 《放生善跡》寫蓮池法師功德,交代三潭印月、湖心寺、云棲、五云山景色的掌故;《虎溪笑跡》寫龍井寺; 《三生石跡》寫天竺; 《南屏醉跡》寫凈慈寺; 《岳墳忠跡》寫岳飛廟墓;《三臺夢跡》寫于謙墓;《雷峰怪跡》寫雷峰塔;《西泠韻跡》寫西泠橋……。如此種種,小說對西湖許多風景點的形成和掌故,作了歷史的介紹和藝術潤色。
三、《西湖佳話》 的藝術特色。
《西湖佳話》是一部具有地方志和導游書的某些特點的通俗小說。在寫法上,系名勝景點與歷史人物、著名傳統于一體。從景色引出人物,再以介紹人物故事為主來介紹景色。
在寫人物時,對每一人物都是有始有終地介紹完整的一生,但又不同于“本傳”。《西湖佳話》中的人物生平,重點放在對杭州的貢獻和與杭州的關系上。如白居易、蘇軾,都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卓有成就的大文豪,但對他們的介紹重點,則是在杭州的政績中,杭州的政績,重點又在治理西湖的政績,治理西湖中,又詳寫他們與白堤、蘇堤景點的關系。又如《三臺夢跡》寫于謙,但他的政績都不在杭州,因此作品以較多的文字寫他生活于杭州的童年與青少年時代的靈慧與異兆,既突出了杭州的生活經歷,又增加了人物的傳奇性,最后寫他歸葬西湖三臺山,仍突出了人文景觀。
《西湖佳話》雖以歷史人物為主,但不拘泥于史料,人物塑造上很有個性。如《葛嶺仙跡》、《南屏醉跡》、《虎溪笑跡》、《三生石跡》、《放生善跡》都是寫宗教人物,除葛洪外且都是僧人,但人物刻畫各具個性。濟顛之“俗”,辨才之“雅”,蓮池之 “篤”,圓澤之 “摯”,葛洪之 “異”,無不個性鮮明,各具特色。其中,尤以濟顛形象最為出色,滑稽倜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西湖佳話》文筆樸素生動,文中亦多詼諧的趣筆。如寫隱士林逋的生活,寫他種了三百六十株梅樹,將“每一樹所獲之利若干,便包一包,投于瓶中,以三百六十株所售之錢,作三百六十包。每日隨取一包,或一錢二錢,當日便使一錢二錢;若止五分,便使五分。總以梅價之多寡,為日用支給之豐嗇。”使林逋清貧的生活充滿情趣,人物清雅脫俗的性格亦活脫而出。又如《虎溪笑跡》寫辨才法師不愿與人應酬,立清規道: “殿上閑談,最久不過三柱香; 山門送客,最遠不過虎溪。”而蘇軾來訪,兩人談得十分投機,恨相見之晚,不但超過三柱香,還留宿一夜。次日辨才送行,“說到妙處”,“忘其所以”,早已越過虎溪來到了鳳凰嶺下了,侍者提醒,二人不覺大笑,龍井遂筑“過溪亭”,對辨才清高而又豁達、傲世而又熱情的性格作了生動的描繪,對龍井及過溪亭的景點亦作充滿雅趣的介紹。
《西湖佳話》受話本小說影響,情節結構完整,故事性較強,對西湖風物人情的描寫頗能曲盡其妙,在古代“西湖文藝”作品中不失為一部上乘之作,就是在明末清初通俗小說中,也是一部較好的著作。
上一篇:《西湖二集》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警世陰陽夢》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