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殷仲堪》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殷仲堪既為荊州,[1]值水儉,[2]食常五碗,盤外無余肴。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3]云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注釋】 [1]殷仲堪(? 399):東晉陳郡(治所當今河南淮陽)人。能清談,善屬文。父病,仲堪衣不解帶,執藥揮淚,遂眇一目。車騎將軍謝玄請為長史,孝武帝司馬曜悅之,授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鎮江陵(今湖北縣名)。安帝司馬德宗時與桓玄戰,兵敗被執,玄逼令其自殺。既為荊州:殷仲堪為荊州刺史是孝武帝太元間事。荊州,漢武帝劉徹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當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諸省的一部分。東晉時定治所于江陵。 [2]儉:荒年。 [3]受任方州:接受管理一州的官職。方,一方面。州,地方行政區劃名。始于漢武帝劉徹,于京師地區外分境內為十三州,設刺史巡察。東漢末始成為郡以上的一級行政區劃,歷魏晉南北朝不改。
【譯文】 殷仲堪既已出任荊州刺史,就遇到水災荒年,他吃飯常常只用五碗小菜,菜盤外再沒有其他魚肉之類葷菜。飯粒如落到盤外或座席間,即拾起來吃掉。雖然這樣做是打算顯示儉約的表率,卻也出于他純真簡樸的天性。他經常告誡子弟說:“不要以為我擔任一州的長官,就說我拋棄了平素的志向,現在我處高位也仍然不改變生活態度。保持窮苦人的儉約作風,是讀書人的本分,怎么能攀上高枝就拋棄了根本呢?你們把這個道理記住吧!”
【總案】 一般人處在窮苦中,時時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容易保持比較節儉的生活作風;但社會地位一旦發生變化,往往很快影響到作風的改變。況且魏晉時期豪門士族以奢侈為勝事,殷仲堪既出身高等,又任獨據一方的貴官,卻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簡約儉樸的生活習慣,并以此為美德,告誡后輩子弟:“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的。就這方面的識見、品德來說,他在封建官吏中,亦應推為佼佼者。
喬力
上一篇:夢溪筆談《夢溪筆談》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搜神后記《毛人》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