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公子重耳之亡》簡介|介紹|概況
此文選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作者相傳是春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題目為后人所加,一作《秦納晉文公》。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漢司馬遷《史記·晉世家》說:“晉文公,古所謂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約,及即位行賞,尚忘介子推,況驕主乎?”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中《介之推不言祿》篇末評道:“晉文反國之初,從行諸臣,駢首爭功,有市人之所不忍為者。而介推獨超然眾紛之外,孰謂此時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后,聞其風者,猶咨嗟嘆息不能已也。篇中三提其母,作三樣寫法。介推之高,其母成之歟?!庇郑端氯伺娢墓菲┰u道:“寺人披傾險反覆,誠無足道。然持機事告人,危言迫脅,說得毛骨俱悚,人自不得不從之,可謂閹人之雄?!鼻迤制瘕垺豆盼拿荚彙氛f:“紀十九年養(yǎng)晦行蹤,皴畫點染,都無勝筆。公子反國定霸規(guī)模,英英透露,乃后諸篇之冒也。事之一冷一熱,文之一抑一揚。天生波折,斗成結構。”臺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zhàn)爭史·晉楚城濮之戰(zhàn)》說:“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經歷狄、衛(wèi)、齊、曹、宋、楚、秦等國,因而諳熟各國之治亂興衰與其君臣上下之人物設施;尤其是管仲治齊,令尹子文治楚,以及百里奚治秦等,建國施政之規(guī)模與其整軍經武之方略。彼又身歷中原諸國,因而明悉各地之山形交通險塞,以及各國內政外交之情勢。更以在彼流亡至復國之年,目擊荊楚勢力北侵,周室王權式微,齊桓死后,宋襄敗亡,荊楚北勢益見猖狂,勢非晉國迅速圖霸,領導諸侯,不能維系中原之統(tǒng)治。所以晉文公主政之后,即以迅速明快之手段注力于政治與軍事之整飭,以期培養(yǎng)國力而樹立霸業(yè)之基礎?!贝似洈⒘藭x文公在奪取政權前的一段流亡生活,著重描寫他的成長過程。這段生活長達十九年(前655~636),歷經狄、衛(wèi)、齊、曹、宋、鄭、楚、秦諸國,足跡遍及中原華夏并南蠻北狄。晉文公原來是一個胸無大志,貪圖安逸的貫公子,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使他成為一個備嘗艱難險阻,盡知民之情偽,虛心納諫,不念舊惡,善于用人,嫻于辭令的政治家。同時,還寫出了從亡諸臣所起的作用,以及他們與重耳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極為深刻地反映了晉國統(tǒng)治集團內部以及春秋時代各國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矛盾斗爭。在藝術上,全文按流亡過程,以時間為序,用簡煉的筆墨把復雜的事件概括起來;采用順敘和追敘、補敘相結合的手法,并用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強化歷史人物的濃度和深度,如“乞食野人”、“季隗待子”、“醉遣重耳”、“曹公觀裸”、“退避三舍”、“懷嬴不卑”、“子犯授璧”、“介之推不言祿”等,記述清晰,層次井然,使行文在有條不紊的敘述中時而綻開朵朵錦簇的繁花,趣味盎然。其次,善于在矛盾沖突的旋渦中敘寫歷史人物,運用對照、映襯等手法,使人物性格鮮明而突出,如申生的愚忠自裁,夷吾的忘恩負義、反復無常以至眾叛親離,狐偃、趙衰等從亡諸臣的有膽有謀、忠心不貳,介之推母子的行廉操潔,季隗對愛情的忠誠,姜氏在政治上的遠見,懷嬴對個人命運的自尊自重……尤其是重耳由輕狂逸樂、任性傲物到見識卓遠、氣度弘闊、工于辭令、逐步成熟的性格轉變過程的描寫,無不生動形象,真實可信。這種敘事手法,無疑是后世紀傳體散文的濫觴。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晉楚城濮之戰(zhàn)》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