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釋】
昏鴉:黃昏中的烏鴉。斷腸人:指飄泊天涯、憂愁思鄉的人。
【鑒賞導示】
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戲劇家。他的作品文詞豪放有力,內容多揭露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但也有隱居樂道、逃避現實的消極思想。在散曲題材的開拓上很有貢獻,散曲風格豪放灑脫,語言本色清俊。
【鑒賞】
這是一首融情于景的散曲名作。
這首小令抒寫的是一個飄泊天涯的游子思家而不得歸的惆悵心情。
前三句寫景。第一句寫干枯的藤、蒼老的樹,點染出蕭瑟凄冷的秋色和秋意;而黃昏時正鳴噪歸巢的烏鴉,則更能引動一個飄泊天涯無所依歸的旅人的一懷愁緒。寫出這樣的景象和氣氛,不言愁已是愁緒滿紙了。第二句突然轉出一種色調明凈的幽雅寧靜的境界:清清的流水,精巧的小橋,幽靜的人家。這畫面給人以暖意,使人聯想到家人團聚的親切和幸福,這就從反面牽動離人思鄉的愁緒。在描寫上深了一層,需要經過咀嚼,作者懷念家園而不得歸的思想感情才能體會出來。第三句又寫出了三種景象,好像攝影師把拍攝的鏡頭推近了。是特寫鏡頭:荒涼的古道上,刮起陣陣蕭瑟的西風,旅人騎著一匹瘦馬,正無所歸止地繼續奔波。這里實際上由客觀景象寫到了抒情主人公的自身了,但沒有點破。畫面上沒有寫到人,但實際上已經非常巧妙地表現了人,讀者不僅可以由此想象出在古道上行進的旅人,而且可以體會出他奔波不息的艱辛、困頓和內心的悲愁。
前三句構思極為精妙,用九個名詞生動地描繪出渾身疲憊、滿心酸楚的羈旅行人眼中所見的秋景,且九種極富代表性與典型意義的景物并非平行刻板地進行排列,而是極有層次感、流動感,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不是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的景物,而是一幅層次豐富、渾然一體的秋景圖。“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筆下這幅圖景處處都在訴說旅人的心語,曲盡其致地傳達著旅人微妙的感情變化和深重的愁思。
末尾兩句仍用客觀的筆調進行敘述,并未直露地表明心中所思。“夕陽西下”,又是一幅圖景,已經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夕陽西下,在天空中游走了一天的太陽回家了,可是在海角天涯奔波了數年的旅人歸期何在呢?夕陽西下,在外面勞碌的人們也紛紛走進家門,小橋流水旁的人家屋戶上炊煙裊裊,可是遠離家鄉的旅人卻因思鄉懷親而肝腸寸斷:“斷腸人在天涯”,悲涼凄愴讓人不忍想象。全曲沒有一個“思”字,然而思愁卻無處不在;沒有一個“愁”字,然而鄉愁卻無時不有;直接寫人的只有最后一句,然而卻沒有一景不帶著強烈的主觀情感,因而這首歌曲在逼真的畫面感中深蘊著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鑒賞要點】
[1]名句:夕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2]構思精巧。[3]融情于景,以景傳情。
上一篇:【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