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注釋】
破山寺,現在江蘇常熟虞山北。初日:早上的太陽。禪房:僧人的房舍。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兩句形容后禪院環境幽靜,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清除凈盡。人心:指人的塵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寺。
【鑒賞導示】
常建,生卒不詳。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727)與王昌齡同榜進士。他一生仕宦很不得志,常游覽名勝自娛。所以,他的詩多以山林、寺觀為題材,也有一些邊塞詩。常建的詩在當世就頗受重視,與他同時代的殷璠編《河岳英烈集》把他列在首位,入選篇目也較多,這說明他的詩的確有相當的成就。這首詩是詩人游覽江蘇常熟破山寺時的即興之作。此詩抒發的雖是隱逸情趣,但構思造意優美,景中含情,意在言外,委婉含蓄,自唐以來備受贊賞。
【鑒賞】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自然的情懷。
首聯破題而入,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事件。清晨,詩人登上樹木叢生的破山,到古寺來游覽;此時,旭日初升,陽光照耀著高高的樹林。“古寺”、“初日”、“高林”,勾勒出寺院的清幽和寧靜。語言質樸,用詞講究。頷聯寫詩人穿過寺中曲折的竹叢小路,來到幽深的后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那花叢樹林中。“幽”、“深”二字不只指出僧侶居住所在,而且創造出一種寂靜幽深使人忘卻塵俗的意境。“曲徑通幽處”一句,不但藝術地再現了詩人穿過幽徑、走到花木掩映的后禪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一種審美觀照中的體驗,藝術地表現了對曲折美、搖曳美的追求。此聯筆調古樸、意境優美,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寫景名句。頸聯宕開一筆,前句寫詩人舉目遠眺看到的情景:寺后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鳥兒怡然自得地飛鳴歡唱;后句寫俯視碧潭所見:日光下澈,山光浮云和自己的身影倒映水中,顯得格外空明清澈,寂寥幽邃。此時此刻,詩人仿佛悟到了空門禪院的奧妙,頓覺俗塵滌凈,心空性悅,完全皈依于自然與禪宗完美統一的靜美世界。“山光悅鳥性”一句,從表面看是寫飛鳥的怡然自樂,實則是詩人寧靜愉悅的內心感受的反映,與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異曲同工之妙。尾聯寫詩人陶醉于寂靜幽靜、忘卻塵俗的境界,外界的一切仿佛已經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音響都寂滅了,只有這鐘磬發出的悠揚而洪亮的佛音在耳邊心頭回響,在幽靜的山林回蕩。
這首詩構思巧妙,蘊含深邃,筆調古樸,意境優美。特別是中間兩聯,靜觀景物,妙察物趣,禪味無窮。實乃慧心妙筆。
【鑒賞要點】
[1]名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2]構思巧妙,蘊含深邃。[3]筆調古樸、意境優美。[4]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上一篇:【唐】崔護《題都城南莊》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