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匡山何似金鑾殿
【出典】 唐·杜甫《不見》詩:“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作者原注:“近無李白消息。”(見《全唐詩》卷二二七)唐·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少以俠自任……不拘常調,器度弘大,聲聞于天。天寶初,召見于金鑾殿,玄宗明皇帝降輦步迎,如見園、綺。”(見《李太白全集》卷三一《附錄》)
【釋義】 唐代詩人李白曾讀書于匡山,唐玄宗聞其名,召見于金鑾殿。后世用作詠李白的典故,也借以詠隱居與作官。
【例句】 妃子將軍瞋未已,問匡山、何似金鑾殿。(劉克莊《賀新郎·再和前韻》2628)這里用李白事,表示入朝作官不如退居自適。
上一篇:典故《勒燕然》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口不能言臆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