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結廬:筑宅院。車馬喧:車馬往來的喧鬧紛擾。爾:如此,這般。偏:偏僻。這兩句說:為什么能這樣呢?原因是自己有心避開世俗社會(也就和自己疏遠了),因此更顯得僻靜。日夕:傍晚。佳:美好。相與還:結伴歸家。真意:指作者理想的生活意趣。這兩句大意是說:作者從大自然得到啟發,悟到了人生的真意,但它是無法用語言表達,也無須明白地說出來的。
【鑒賞導示】
這首詩是詩人歸隱初期的作品,是陶淵明最為傳誦的名篇之一。這是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中之五,一向被人推為陶詩代表作之一。詩風靜穆淡遠。從字面上看,無甚難解之處,然而其中滋味耐人細嚼,而意境之高超,尤使人瞻仰莫及。
【鑒賞】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悠游自得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離開污濁的上層社會和黑暗官場,進入純樸的田園生活后詩人心情的愉悅與寧靜。
詩的頭四句,寫隱居的樂趣之一,是擺脫了喧鬧虛偽的官場生活,得到了清靜與安寧。“心遠地自偏”一句,是說因為自己的情趣與達官貴人毫無共同之處,所以來往的人就很少,住處也就顯得偏遠。一問一答,把詩人那種厭惡官場,蔑視權貴的態度委婉地表達了出來。后六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寫隱居的樂趣之二,是平靜悠閑,自由自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為人所稱道。它將詩人高雅脫俗的情趣、恬淡閑靜的心境、忘懷世務的襟懷,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現了出來。似乎毫不著力而形象生動,信筆點染卻韻味悠然。最后四句寫詩人抬頭見山,傍晚時山中氣象越發可愛,飛鳥成群結伴而還。詩人從眼前景象,聯想到自己的歸隱,悟出了返璞歸真、任性自然的哲理,并為自己選擇了符合這一哲理的生活道路而感到無限欣慰。詩人為眼前這種景物、哲理、情趣和諧統一的情境所陶醉,感到這是很難用言語來形容的,于是他巧妙地以“欲辨已忘言”作結,讓讀者自己去體味、去想象,既免去了繁冗的說理,又顯得含蓄有味。詩中所描寫的隱居生活和隱者心境,十分閑寂,似乎神游天外,一片恬靜寧謐的氣氛。但只要深入體味,還是可以感受到詩人埋藏于內心深處的苦悶和他對現實的不滿。總起來看:全詩融情人景、融理入景,使詩歌達到了景、理、情為一體的境界,既富于哲理意味,又富于藝術魅力。語言淺顯,形象平易,但意境卻十分渾融深遠。
【鑒賞要點】
[1]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2]融情入景,融理入景,景、理、情融為一體。[3]語言淺顯,意境深遠。
上一篇:【唐】王翰《涼州詞》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唐】賀知章《詠柳》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