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復寓吳興姚大蓮花莊·金農
歐波亭外水濛濛,記得今秋攜釣筒。
消受白蓮花世界,風來四面臥當中。
結合詩題與詩作來看,這一年秋天,詩人曾來過吳興(今浙江湖州)姚大蓮花莊。到了年底,舊地重游,回憶起當時在湖上身心俱適的情景,不覺心馳神往,便寫下了這首帶著深情回憶調子的小詩。
此詩用語白描,除了“歐波亭”與“攜釣筒”需要略作解釋外,其余字句都淺近易懂,一目了然。《大清一統志》載:“歐波亭,在湖州府治江子匯上,元趙孟游息之所也。”看來是一處頗有名氣的景點。“攜釣筒”,指捕魚。釣筒是一種筒狀魚具,魚能入而不能出。捕魚人每次下釣筒若干,過一段時間再予收取。“落日幾家收釣筒”(黃庭堅),“筒直寒流得白魚”(林逋),都是寫釣筒捕魚之事,皮日休、陸龜蒙的魚具詩中都有專詠釣筒的詩。一二句敘事,交待時間(今秋)、地點(歐波亭外煙水迷離的荷塘)與有關情事。兩句之間有一個時間過程,并有相應的空間轉換。“攜釣筒”,尚在姚大蓮花莊上,然后才來到歐波亭外的水邊。這里為了突出游湖之樂,有意將亭外水面提前。三四句情景交融,用簡淡的筆墨抒寫蕭疏閑逸的情趣。其時,詩人已乘坐菱舟,來到荷塘的中央,圍繞著他的,處處都是盛開的白色荷花。荷葉清香,荷花幽香,荷葉碧綠,荷花雪白,耳目所接,一片天趣、野趣。詩人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愜意。“消受”(享受)二字,概括然而相當準確地傳達出了詩人在白蓮花世界中感受到的返樸歸真、物我交融的暢適。更令詩人難忘的,是他躺在船上悠游從容時,從四面八方吹來的涼風。陶淵明曾自述閑適之趣:“嘗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與子儼等疏》)詩人置身于花海中,又是四面來風,其適意又在陶淵明之上。
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很能發現生活美的詩人。生活中,僅就自然界而言,美即是到處存在的,“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劉勰《文心雕龍·原道》)。但感受自然美的條件,應是與大自然為友,樂觀地看取生活。如果顰眉蹙額向世界,那就只會嘆息“出門如有礙,誰謂天地寬”(孟郊《贈崔純亮》),怨天尤人,無美可言。陶淵明深諳其中三昧,故而一陣涼風,即喜上心頭,“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與子儼等疏》)。金農當也屬于陶淵明一類的高人雅士之列。賞荷之事,在他人眼中何等平常,他卻能于其中開掘出無窮詩意。欣賞這首小詩,通過優美的意境,我們也約略窺見了詩人曠達的胸懷與淡泊高雅的情趣。
上一篇:雙鴆篇·姚燮
下一篇:檀青引·楊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