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麒麟楦
典源出處 《太平廣記》卷二六五引唐·張鷟《朝野僉載》:“唐衢州盈川縣令楊炯詞學優長,恃才簡倨,不容于時。每見朝官,目為麒麟楦許怨。人問其故,楊曰:‘今餔樂假弄麒麟者, 刻畫頭角,修飾皮毛,覆之驢上,巡場而走。及脫皮褐,還是驢馬。無德而衣朱紫者,與驢覆麟皮何別矣!’”
釋義用法 唐代楊炯富于才學,看不起他人,把朝官稱為“麒麟楦”,即披上麒麟皮的驢。后以此典指人徒有其表而內里沒有真才實學。
用典形式
【畫麒麟】 唐·杜甫:“要聞除猰?, 休作畫麒麟。”
【楦麒麟】 清·錢謙益:“世事但堪圖鬼魅,人間只解楦麒麟。”
【麒麟楦】 宋·黃庭堅:“忽思麒麟楦,突兀使人驚。”宋·陸游:“殘骸皆作麒麟楦,舊友仍非處士牙。”清·葉衍蘭:“鳴珂金紫煥,赫赫麒麟楦。”
上一篇:詩詞典故《鵲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齊人乞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