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蔣士銓
婦人之仁偶然耳,不遇韓侯何足齒?
鬼神默相飯王孫,齊王不死楚王死。
千金之報直一錢,老母廟食今猶傳。
丈夫簞豆形諸色,餓鋢紛紛亦可憐。
漂母祠在淮陰縣望云門外。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微賤時,貧不能治生,有一次垂釣于城下,諸母漂于旁,有一母見韓信饑餓,拿飯給他吃。韓信說:“我一定會好好報答您。”漂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后韓信封楚王,以千金報答漂母。
乾隆二十九年(1764),蔣士銓因梗直敢言得罪上司,被迫告長假離開京城,攜家南下,準備寄居南京。途經淮陰,憑吊漂母祠,想到自已年已四十,仕路屯邅,無人見賞,有感于漂母飯韓信事,嘆世道艱難,人情涼薄,寫下了這首詩。
詩起句突兀拔起,出人意表,說漂母飯信只是婦人偶然動了惻隱之心,如果沒有遇到韓信,那么她也就默默無聞,何足道哉;只不過鬼神暗中保佑,讓她給韓信吃飯,而韓信不死在天下大亂、自稱齊王時,而死在衣錦還鄉、被封楚王后,得以千金報恩,遂傳下這段千古佳話。“千金”二句盛贊韓信以千金報答只值一錢的飯食,使得漂母的祠廟至今享受香火,流傳不衰。末尾二句就韓信漂母事生發開去,漂母飯信不望報,而今天英雄大丈夫窮途末路,求望報而施一飯一羹的人也沒有,得不到施舍而餓死的人卻到處都是,令人傷心垂憐。
蔣士銓在清中葉以古體著名,七言尤不主故常,沉雄生辣,意境深厚,朱庭珍《筱園詩話》說他“學昌黎、山谷而上摩工部之壘”。這首詩寫得盤詰生硬,有識有力,有聲有光,把自己胸中不可磨滅之氣一寄于詩,是他七古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上一篇:偶然作·鄭燮
下一篇:七里瀧·蔣士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