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文殊弘經·龍女成佛》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經文】
于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于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踴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于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有證。”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踴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文殊師利謂智積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
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贊曰:
“大智德勇健,化度無量眾,今此諸大會,及我皆已見。
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于海中,惟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于剎那①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于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②許非是菩薩舍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須臾頃,便成正覺。”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于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贊曰:
“深達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凈法身,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
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
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③,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于此。”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注釋】
①剎那:亦譯一念,指極短的時間。經上說,一彈指之間,已含有六十個剎那。 ② 芥子:一種植物的子,形微小、堅硬。佛教常以此來比喻至微至小的事物。③ 法器:指佛門弟子中可以接受傳授、繼承如來教法的人。
【譯文】
就在這個時候,來自下方的多寶佛的一位隨從菩薩名叫智積,對多寶佛說:“我們該返回本土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智積菩薩說:“善男子,請稍等!這里有一位菩薩名叫文殊師利,你可和他見面,相互論說《妙法蓮華經》的道理,然后再回去吧!”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坐在一朵大如車輪的千葉寶蓮花之上,與他同來的其他菩薩也坐在寶蓮花之上,他們從大海之中的娑謁羅龍宮自然涌出,浮在虛空之中,來到靈鷲山法華會場。他們從蓮花上下來走到佛的面前,以自己的頭面向兩位世尊的雙足敬禮。行此極敬大禮之后,他們又去智積菩薩之處,互相問候,退坐一旁。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道:“仁者!你到龍宮去教化了多少眾生呢?”文殊師利回答說:“我在那里所教化的眾生無量無數,不可計算,非口所能說出,非心所能測量。暫且稍等一會兒,你將自我證知。”還沒等文殊師利說完,有無量無數的菩薩坐在寶蓮花之上,從大海之中涌出來,直奔靈鷲山,個個都停浮在虛空中。這些菩薩都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海龍宮之中教化出來的,他們個個具足菩薩之行,都在一起討論大乘六種度脫法門。他們原本都是小乘聲聞弟子,所以他們在虛空中宣說聲聞的修行。可是,他們如今都已回小向大,修行大乘一切皆空的真如實相法義。文殊師利對智積說:“我在海中教化眾生的情況,就是如此。”
這時,智積菩薩以偈語稱贊道:
“尊敬的文殊菩薩,你不愧是一位具足大智慧、大功德、大勇猛、大殊勝的尊者,您教化度脫了無量無邊的眾生。現在,這法會中的一切眾生以及其他能看見的眾生都已看到了您的教化成果。您能暢演實相奧義,開示一乘妙法,廣泛引導教化一切眾生,令他們快速成就無上的菩提妙果。”
文殊師利菩薩說:“我在大海之中,經常只宣說《妙法蓮華經》。”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道:“這部《妙法蓮華經》極為深奧,極為微妙,是一切佛經中的珍寶,是整個世間最稀奇少有的東西。如果有眾生依此經典勤奮、精進地修行,能不能很快證果成佛呢?”
文殊師利說:“娑謁羅龍王有一位女兒,年方八歲,聰明伶俐,富有智慧。她了知眾生的前因后果,得到十八種陀羅尼之法,對于諸佛所說的一切深奧玄秘的法藏都能信受持行。她還能深入禪定,了達諸法,在一剎那間,發心求證無上智慧,達到永不退轉的境地,獲得了圓融無礙的辯才。這位八歲的女子慈悲關懷一切眾生,視一切眾生猶如赤子。他具足了一切功德,心里念法,口中說法,所說之法既微妙又廣大。她還具足慈悲仁讓之心地,富有柔和雅善之意志。像龍王之女這樣的眾生必能速成菩提之道。”智積菩薩說:“我見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行難行的苦行,不停地積功累德以求菩提之道。看看這大千世界,沒有一處,乃至像芥子那么大的地方不是他為眾生而舍棄生命的處所。經過長期的修行,釋迦牟尼佛才得以證成菩提之道。所以,我不相信這位龍女能在須臾間就立地成佛。”
文殊、智積二人的辯論尚未結束,這時,龍王之女忽然出現在眼前。她恭敬地頂禮膜拜諸佛菩薩,然后退立一旁,以偈語贊頌道:
“如來佛深達明了一切眾生的罪福果報,這種圣智的光明普照于十方無窮無盡的世界。如來佛微妙的法身,表現在外則具足三十二種非凡的大人之相。如來佛還以八十種細微身相來莊嚴自己的清凈法身。所以,對于如來佛,所有的天神和人類都頂戴敬仰,所有的龍神也都恭敬備至,總之,無論是哪類眾生,沒有不宗奉如來佛的。我又聽說證得菩提成就佛果的境界,只有佛才能證知。所以,我現在闡揚大乘教理,欲救度一切受難的眾生。”
這時,法會中的舍利弗尊者對龍女說:“你說自己不久當成就至高無上的佛道,這真令人難以置信。為什么呢?因為女身垢穢不凈,不是成佛的法器,怎么會得到至高無上的佛智呢?何況成佛之道極其遙遠廣闊,只有經過無量無數之劫的勤苦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之行樣樣俱通,條條圓滿,如此才可成就佛道。另外,女人之身還有五種障礙:一是不能作大梵王;二是不能作帝釋;三是不能作魔王;四是不能作轉輪圣王;五是不能成佛。如此說來,女身怎么會很快成佛呢?”這時,龍女將一顆價值大千世界那么寶貴的寶珠拿出呈獻給佛,佛便接受了。龍女對智積菩薩說:“尊者!從舍利弗發言到我獻寶珠,世尊納受,這是不是很快呢?”智積菩薩回答說:“是很快的。”龍女接著說:“依你的威神之力來觀察我的成佛,將比這還快!”
當此之時,法會中的大眾都看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之身,并圓滿具足了菩薩的一切行門,隨即前往南方的無垢世界,端坐于寶蓮花之上,成就了至高無上、唯佛具有的正覺,從而即身成佛,具足三十二種非凡身相和八十種細微妙相,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無上妙法。這時,身處這個娑婆世界中的菩薩、聲聞、天龍八部神、人與非人等都遠遠看見這位龍女證果成佛,并普為當時法會中的人和天神說法,故而皆大歡喜,全都遙相敬禮。有無量眾生聽聞龍女說法而得理解開悟,達到不退轉的境界,又有無量眾生得受成佛之記。當時,無垢世界出現了震、吼、擊、動、涌、起等六種震動。娑婆世界的三千眾生得住不退轉的果位,又有三千眾生發心求證無上菩提而得受成佛之記。面對這種奇妙的景象,智積菩薩、舍利弗以及法會中的一切眾生無不默然信受。
【鑒賞】
在上一節中,釋迦牟尼用提婆達多藉《法華經》功德與未來世當得作佛的難思議事流通此經,本節接著佛陀講完與提婆達多的宿世因緣并給他授記后,跟隨多寶如來同來會場的智積菩薩欲歸還本土,被釋迦牟尼挽留,讓智積菩薩與文殊菩薩相見,繼而引出龍女成佛的大事。
本節可分為兩大段,第一“明文殊通經”,述說文殊菩薩回答智積菩薩的疑問,表明他在龍宮宣說大乘佛法,利益眾生無量無邊。第二“明通經利益”,文殊菩薩進一步為智積菩薩及與會大眾說龍女的智慧和功德,卻遭到了舍利弗與智積菩薩等的質疑,龍女現身會場,獻珠除疑,并于瞬間變成男子,成就佛果,大眾默然信受。
第一段“明文殊通經”,按照五個層次演進,第一“智積請退”,智積菩薩是下方多寶如來的所從菩薩,我們在前面寶塔從地涌出的時候,并未看到有所從的菩薩同來,可能是前面略去或隨后又來的。第二“釋尊止之”,釋迦牟尼挽留了智積菩薩,沒有同意智積請退,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釋迦牟尼希望智積與文殊見面,作為當機眾,引出龍女成佛的殊勝事件;二是釋迦牟尼希望智積能夠聽聞跡門的妙法。第三“文殊尋來”,文殊菩薩從龍宮涌出,最前面序分的時候,文殊菩薩回答了彌勒的問題,可見當時文殊是在法華會上的,這時又從龍宮涌出而且已教化了無量無邊的眾生。第四“智積請問”,智積菩薩見到文殊后互相慰問一番,然后請問文殊在龍宮中度化眾生的情況。第五“文殊垂答”,對于智積的問題,文殊菩薩總體回答,然后又有無數菩薩從海涌出,來證明文殊的回答真實不虛。
第二段“明通經利益”中主要講了龍女成佛的事情,證明《法華經》的不可思議之功德利益。可以用十個層次來分析本段。第一“智積偈贊”,智積菩薩看到文殊所度化的無量眾生,贊嘆文殊菩薩;第二“文殊自敘”,文殊菩薩表明他在海中宣揚的就是《法華經》,把話題引到對《法華經》功德的探討上;第三“問有得果”,智積菩薩問文殊有沒有因行持《法華經》而速得成佛的人;第四“答有其人”,文殊菩薩介紹了八歲的龍女,說龍女能至菩提;第五“智積疑問”,根據智者大師所言,這里是智積菩薩執著別教而疑問此事,因為別教行菩薩道的相貌是必須經過兆載永劫的修行才能成道,當然關于此事歷來都有爭論;第六“龍女釋疑”,龍女忽然顯現在大眾面前,用偈頌贊嘆佛的功德,也是表明自己所領解的法要;第七“挾權難問”,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對此事也心存疑惑,他用權教來問難龍女,智者大師則說舍利弗是執著三藏教,舍利弗有兩個理由,一個是成佛必須是清凈莊嚴的法器,另一個成佛要通過無量劫的勤苦積行才可以;第八“獻珠釋疑”,龍女面對智積和舍利弗等等疑惑,她選擇了用事實證明《法華經》可以令人快速成佛的功德;第九“時眾得益”,大眾親眼看到龍女于彈指間獻珠成佛,心大歡喜,而且終于領悟了《法華經》的無上功德并深信不疑,還有很多人得到授記;第十“會眾默然”,智積菩薩和舍利弗看到這幕不可思議事情,默然信受。
上一篇:法華經《第二節·持此經典·耳根功德》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二節·斷疑生信·明出世意》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