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愛人利物謂之仁①。
【出處】
《莊子·天地》,作者莊子,名周,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注釋】
①仁:懷著慈愛之心,同情、愛護別人。
【譯文】
泛愛眾人、普利萬物就叫做“仁愛”。
【賞析與啟迪】
莊子把“愛人”和“利物”二者結合起來,作為對人們的道德要求,蘊涵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思。
用現代生態學語言來表達,就是既要利用生態資源為人類服務,又要保護生態平衡,珍惜自然資源,達到持續地發展,這才是有道德的。
進入21世紀,地球上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生態質量下降,資源相對匱乏,而這些都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如果你想讓自己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只懂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不夠的,還要愛惜世間萬物,因為所有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萬物之靈,理應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
上一篇:《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