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解析:
晏平仲,就是孔子稱贊的“善與人交,久而敬之”的晏嬰。他是春秋中晚期齊國的宰相,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有這么一件趣事:由于個子比較矮,有一次出使到楚國去,楚王想羞辱他,就在郢都城門的旁邊開了一個小門讓他進。他說:“我聽說入狗國者進狗門,你們讓我從狗門進去,難道你們楚國是狗國嗎?”這說明他很機敏而富于辯才。其實,晏子不單是政治家和外交家,還是一位可敬的道德家。他曾不止一次地推辭景公對他的賞賜,而自奉甚簡,以“率齊國之民”。除此之外,晏子的高尚品德還表現(xiàn)在家庭婚姻方面,我們這里說他不棄“老惡”的故事就是最突出的事例。所謂“老惡”,就是指他的老伴,“惡”,在此是丑的意思。這里說的丑,只是說由于年齡關(guān)系而失去青春的魅力,并不是說人長得丑陋。
事情是這樣的:齊景公有個愛女,想嫁給他。景公便到他家吃酒,以趁機提出這個問題。三杯過后,景公看見他的老妻,說:“這位就是你的夫人嗎?”晏子回答說:“是,她就是臣的賤內(nèi)。”景公說:“嘻,又老又丑呀!寡人有個女兒,既年輕又漂亮,讓她來充當你的妻室如何?”晏子一聽,急忙離開坐席,站立一旁,恭敬而嚴肅地回答道:“她現(xiàn)在確實有些年老,而且不夠漂亮,但這是由于她和我共同生活久了的緣故,而當初,她也是又年輕又漂亮的。人們都是由青年到老年,從漂亮到不漂亮的。她也是這樣,從年輕嬌美而變得現(xiàn)在這樣年老丑陋。這是我親身經(jīng)歷過了的。主公欲恩賜,臣不勝感激,但臣不能因老丑而丟棄她,去另找年輕漂亮的人。”晏子說著,就再次施禮,謝絕景公的請求。
這在晏子的一生中,只不過是其個人生活中的一件瑣事,但他的道德人格卻博得后人世世代代的尊敬,這件事也在我國被傳為佳話。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國,皇帝老兒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即使一個普通男子,有三妻四妾也不奇怪。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堂堂相國,再討個年輕漂亮的“二房”,而且又是“公主”之類的人物,更何況國君親自出馬做“大媒”,這對一般世俗的人來說,非但不好拒絕,也許還是求之不得的。但晏子卻不忍丟棄與他共同生活了數(shù)十年的老妻而去另覓新歡。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種道德情感,我們在歷史上還可找到其他很多例證。最突出、最感人,也是流傳最廣的有兩個,那就是宋弘的“不棄糟糠”和尉遲恭的“富不易妻”。
人們的地位變了,變得有錢有勢了,就容易“見異思遷”,這種人歷來都是有的。但宋弘?yún)s不是這樣。他是后漢光武帝的大臣,也可以說是富且貴了的。光武帝想把新寡的姐姐湖陽公主許配給他,于是就諷喻他說“朕聽說有句諺語叫做‘貴易交,富易妻’,這是人之常情嗎?”宋弘?yún)s回答說:“不,臣聽說的諺語是:‘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指曾與自己共過貧賤的妻子)不下堂。’”光武帝見此,只好作罷。
尉遲恭也具有同樣的道德觀。他是唐太宗的著名開國功臣,名尉遲敬德。有一次,太宗對他說:“朕想把女兒嫁給你,如何?”敬德連忙叩頭,辭謝說:“臣妻雖鄙陋,但同臣共貧賤已經(jīng)很久了。臣雖是個粗人,不學無術(shù),但也聽說古人有這樣的銘言,叫做‘富不易妻’。陛下憐臣,雖恩高德厚,但此事卻非臣之所愿。”于是,太宗“乃止”。
通過這幾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不棄糟糠”和“富不易妻”,也是我國優(yōu)良的道德傳統(tǒng)之一?,F(xiàn)在,時代雖然變了,但人們卻仍然把“偕老白頭”看做是最理想的婚姻。
上一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下一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