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之難得,所從來久矣。道不遠人,人自遠之耳。人心不能無蒙蔽,蒙蔽之未徹,則日以陷溺。諸子百家往往以圣賢自期,仁義道德自命,然其所以卒(猝)畔(叛)于皇極而不能自拔者,蓋蒙蔽而不自覺,陷溺而不自知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宋·陸九淵 《與胡季隨》,治學禁忌類名言句子
學者難以有所得益,由來已久了。其實道理并沒有遠離人們,而是人們自己遠離道理所致。 人心不可能沒有蒙蔽的時候, 蒙蔽沒除去, 則一天天陷入困境, 不能自拔。 先秦諸子百家往往都能要求自己遵循圣賢之道, 命令自己按照仁義道德的準則去做。 然而他們忽然背叛于至高準則而不能自拔, 這是由于他們受到蒙蔽還沒有發現, 陷入泥淖還不知道的緣故。
上一篇:《人有坎壈(lan覽),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大抵讀古人書,若自滯泥,則坦然之理翻成窒礙疑惑.若滯泥既解,還觀向之窒礙疑惑者,卻自昭然坦然.當是時,但恐不能力行以終之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